人物名片:樊欣野,满族,辽宁人,1948年出生。中国画家协会理事、景德镇美术家协会顾问、著名国画家、陶艺家。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擅长中国画。作品《血与火》入选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生命系列》入选全国水彩画展,著作《千年瓷都》瓷板巨画,全画长25.2米,高1.35米,被国家多家主流媒体进行针对性的报道,好评如潮,人们争相观赏,感叹大师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巧妙构思,用千年的历史重大题材筑成瓷板巨画,实在难得,令人震撼,得到各界的高度称赞。
基于对景德镇陶瓷文化和景德镇特殊人文历史的向往,作为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画家,10年前,他孤身来到景德镇。通过无数次尝试,最终研究出用国画艺术与陶瓷载体融合绘画的技法。
突破了景德镇传统绘画手法,把国画艺术直接融合到陶瓷载体上,用粉彩材料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风格特点:用毕生的国画专业功底,融入陶瓷载体,通过十年的陶瓷绘画颜料的探索,成功掌握了陶瓷绘画的材料特性、特征,致使艺术画面天然合一,是中国文化艺术新的创举。画面展示了多民族北国风光和草原牧民的真实生活题材,《草原雄鹰》、《晨曲》、《清泉》画面清新自然,极富原生态性、真实性、艺术性,讴歌了大自然的美好,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特别是作品《炼狱》用绘画艺术与陶瓷载体融合,真实地反映了特殊年代炼钢工作场面的环境,使人记忆,让人亲切。
来自北方的艺术狼侠:樊欣野先生的《炼狱》《晨曲》《清泉》《草原雄鹰》《小骑手》《家乡的云》《秋之印象》等作品,用众多的现实生活的题材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无论是从艺术专业功底还是粉彩料的运用及艺术造诣,确实是难得的艺术人才,在展示中得到了专业人士的极度关注和高度认可,让人回味无穷。
事实上,樊欣野先生的陶艺作品远不仅仅是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永不停止的思索,总能让他找到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为纪念2004年景德镇建镇一千年,他耗时近两年,创作出鸿篇巨著《千年瓷都》,全画长25.2米,高1.35米。作品用精辟的绘画语言、简练朴素的笔墨,高度概括了1004年至2004年景德镇建镇一千年的陶瓷文化历史。画面上270个历史人物栩栩如生,12个历史画面真实再现,为世人演绎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陶瓷文化史诗。
作品问世后,令人震撼,国家多家主流媒体进行针对性的报道,好评如潮,人们争相观看,感叹大师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巧妙构思,并得到各界的高度赞誉。海外收藏家要出天价收藏,并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各种奖项……对于这些,与外界无交往习惯只注重艺术追求的樊欣野先生却关掉手机。在樊欣野看来,掌声和鲜花不在意,重要的是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精品。
“珠山八友”是民国初期我国南方的一个民间的画家团体,是 近代陶瓷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1928年江西画家王琦等人在景德镇发起成立了“月圆会”,相约每月望日即农历十五,志同道合的画友们雅集珠山。他们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品评画理,切磋画艺,同时研究鉴赏陶瓷。他们结社的目的在于要把品位高雅、笔墨灵动、意境高远的中国文人画引入到陶瓷绘画中去,以丰富陶瓷绘画,提高陶瓷绘画的艺术品位。“月圆会”的活动延续十余载,后来因为时局的动荡而被迫停止。然而他们为陶瓷绘画打开了一叶新窗,树立了一座丰碑。
为了让今人和后世铭记“珠山八友”这些里程碑式的人物,2005年3月,樊欣野决定用他的画笔为先贤写史。他多次寻访“珠山八友”的后人,走遍瓷都知情老者,收集了大量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画了许多效果图,对“珠山八友”的神形、姿态、行为、动势都进行了反复推敲。“珠山八友”终于在樊欣野笔下“团圆”并面世。他将这部作品命名《今日月圆》。创作时,他着力运用相对单纯的色彩和碑刻式的笔墨风格来强调人物造型的雕塑感,增强画面的庄重气氛。观此画,人们在肃穆的感怀中被画面带到了那个艺术成长非常艰难的年代。
身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樊欣野的国画扎实大气,并连续在全国美展上获奖。中国美协党组副书记、著名书法家张飙先生、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先生、中国文联副主席刘兰芳女士曾对他的作品高度评价:笔墨通神。
樊欣野认为,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植根于华夏深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融会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精神气质和哲学观念。在西方后现代艺术席卷全球的艺术背景下,如何对待传统的本土绘画艺术,是画家们谈论较多的话题。一个有历史责任心的中国画家,在对于原创性的本土绘画上,首先要尊重传统,然后在传承的基础上为传统绘画拓展空间,开发新的领域,输送新的血液,以增强传统绘画的生命力,这才是一个无愧于时代的中国画家的历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