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画,一旦从装饰艺术和工艺制作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就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奔驰在情感和理想的草原上。那明快的构图、洒脱的笔墨、金石的韵味、诗的意境。更有那深沉而悠远的情感,奔放恣意的个性,是写意中国画的审美品格中的最高境界。千百年来,宣纸,也只有宣纸才是文人宣泄情感的理想材料,那笔走龙蛇、墨惊雷电的神品,哪一幅不是宣纸上的杰作。
胸襟开阔、洒脱、奔放、豪迈之士,在宣纸上海每可以泼墨成画,何其痛快。可是面对陶瓷却无可奈何。中国画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尽在“纸上谈兵”,而偶有来景德镇在陶瓷上一试身手者,往往来去匆匆,不果而去。
笔者异想天开,有朝一日,人们在纸上随意挥洒的作品能变成光彩夺目的陶瓷艺术,那该多好哇!然而,笔者的幻想,却有人将它变成了现实,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杨曙光先生。他创造发明的新工艺名为: “水墨陶瓷书画”。
杨曙光先生,何许人也?杨曙光现任宜春市群众艺术馆研究员、宜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我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常在省美术家协会聚会,他是我多年的挚友。其弟杨曙华为我市著名书画家、山水画家和陶瓷艺术家,与我交谊颇深,杨门出虎将,此兄弟二人才气过人,美术界尽人皆知。话还是说回来,谈谈杨曙光和他的科学发明: “水墨陶瓷书画”·吧。此话还得从遥远的源头说起。
杨曙光,196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70年元月被安排在宜春京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总算和美术挂上了号,但与所学专业,还是相距甚远,画布景时,一尺来宽的大排扫在景片上轻轻一抹,其颜料分量足够在陶瓷上用上一年半载的。在哪个特殊的年代,他只能面对现实,尽快适应新环境,熟悉新工作,默默的在文化战线辛勤耕耘着。80年代后,他成了宜春版画群体中的重点作者和主要组织者。他还热衷于美术科技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大量的论文和专著出版,有20余项美术方面的发明和革新,纸漏印刷和彩墨漆画相继获国家发明专利。由于工作业绩和专业成果突出,先后得到过国家文化部、日本国日中艺术交流中心、江西省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的一系列表彰和奖励,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 《美术》杂志、 《群众文化》月刊等20余家国家级新闻媒体均为他作过报道,中央美院、浙江美院、广州美院等十余所艺术院校都邀请过他去讲学、授课。
在这一系列的成果和荣誉面前,杨曙光却为没有从事自己最心爱的陶瓷事业而深感遗憾。·这种心理欠缺,是源于他对陶瓷的认识和钟情。远在念初中时,他就通读了《中国美术史》、 《天工开物》和《梦溪笔谈》等著作,从小就对艺术与科学产生了双向兴趣,并且深知陶瓷艺术的特殊价值。高中毕业后,他毅然报考了陶瓷学院美术系。在他的人生道路被强行改变后,曾有过短暂的痛苦和低沉,但他的性格又是从不认命的,在那个与陶瓷完全隔绝的环境中,他仍执着地想与陶瓷绘画续缘,并力图踏出一条前人没有开拓过的道路。70年代初,他开始作这方面的探索,由于本职工作任务繁重,试验条件差,该课题的难度也大,很长时间进展缓慢。而起步更晚的其他课题,反而捷足先登,90年代初,纸漏印刷等系列科研项目相继完成。当文化界对他的宣传正沸沸扬扬时,他却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除了正常的上下班外,他将自己完全“禁闭”在工作室里,深居简出,闭门谢客,断绝了各项社交活动,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主要经济收入,全部投放在陶瓷绘画的研究中。在这漫长而又泥泞的荆棘道中,又摸爬了十余年,才在众多的方案中主选了一个予以定型,这就是他创立的水墨陶瓷书画新技法。
我和几位陶瓷美术家‘2尝试过这一画法,感到得心应手。因是在专用纸上作画,用笔流利爽快,而且颜料都吸附在纸质纤维中,故可层层加色,反复渲染,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笔触和丰富的墨色层次,枯与润、浓与淡、粗犷与细腻、柔和与刚劲等笔墨情趣,均可在同一位置中重叠出现。金石图章,也可直接用在陶瓷绘画中,刀痕印味,都丝毫不变地再现在瓷面上,而且具有陶瓷材质的光洁、明亮、艳丽和强度等一切特点。因此,在陶瓷绘画更多地吸收中国画传统技法方面,它有着较大的优势。因其独有的风貌和个性,即使还处在幼年阶段,便在文艺界和收藏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民大会堂、外交部外事物资供应办公室等部门,都收藏了他的水墨陶瓷作品,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专家李辉柄先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写了“陶瓷三绝,书画奇观”的赞词。
近年来,杨曙光一直频繁地来到景德镇,他总是带着问题向陶瓷专家和前辈请教,以便不断地修改自己的实验方案,调整前进方向。同时,他也计划要常住景德镇,毕竟这里是他艺术生命的起点,也是他的第二故乡。到了花甲之年,在专业上,也该落叶归根了。他希望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使自己的研究课题不断深化和完善,让自己的心血和汗水,为陶瓷艺术园地添上一枝新花。这是他毕生的心愿,也许就是他艺术生涯的人生归宿。
景德镇以其千年不息的窑火,点燃着人类的文明,而为文明挥洒汗水和贡献智慧的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历代能工巧匠,是他们创造了历史,是他们造就了景德镇的辉煌,在今天熊熊燃烧着的窑火中,我仿佛感受到杨曙光创造的水墨陶瓷书画的光芒在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