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已辞世,心底觉茫然。光辉存眼底,深谊在心田。笔下呈异彩,艺林独精娇。劲节修竹美,耿介松梅坚。再赴景德镇,何处谒师颜 。”多年前,我拜读到著名书画家张志安教授这首挽诗时,泪水两行,暗泣无声。这诗道出了张老与我祖父段茂发之间文与艺知己深谊,铭颂了祖父高尚人品艺品,也使我腼怀哀思,悠悠往事浮现脑际。
● (一)家世初涉艺坛 段茂发,字茂盛,号远高。(1900--1976)
江西都昌县鄱阳湖之滨有一个古老村庄——西源乡塘口段家,1900年之春的一天,本村名扬鄱湖彭九地域的民间贤儒段自瑞家爆竹声声,门庭若市,热闹非常。原来两代单传的段自瑞喜得贵子,香火有旺,后继有人。祖父童年是长辈的掌上明珠,是光耀门庭的独苗。曾祖父知书 达理,深知德才要义,家训有方。所以,祖父五岁时就送私塾起蒙,一直读了七年。
祖父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少年时就能左手算盘右手字,他还常到庙宇祠堂古建筑临摹木刻,让大人们夸奖不已。每逢年节、红白喜事, 乡亲们总要他写对联画中堂;乡下房族宗谱修缮,小孩上谱取名也偶有祖父执笔抄写。迄今,乡下还可找到祖父抄写的家谱原迹。祖父11岁那年,家乡遭旱、涝灾害,村民棵粒无收,我家生活也陷人极贫困窘境。祖父不得不辍学,只身来到“草鞋码头”景德镇,投拜名 声显赫的古彩高手冯心宗学徒。冯心宗又是祖父的岳叔,他很偏爱又极严格要求这个中等身材,温文尔雅的徒弟兼侄女婿。(祖父、母系指腹为 婚的)祖父一入室就磨颜色,学点线圈画法,枯躁乏味,可与其他师兄弟打杂相比是万幸的。所接触的画面都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翎毛花卉 、山水图案。冯心宗带徒极严格,如未按进度掌握绘法要领,轻则体罚、下跪、饿饭,重则扫地出门,对他订的规矩,无人敢越雷池一步。祖 父的师兄弟们无一能逃过师傅的处罚,而祖父以自己刻苦认真学艺的成绩而例外,几年学徒师傅对他从未大声呵斥过。祖父学艺并非他的初衷,无非谋生而已。更没有要成为大画家的远大理想,也没有受正规专业理论指导,自觉半自觉地接受了所画内容中 的“儒、道、佛”伦理,起初在技艺上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一条写实之路。按师傅所教,照葫芦画瓢。祖父生性自尊自强,要做的事从不 肯落后于人,他遵循业精于勤的途径。
严师出高徒,在师兄弟中祖父崭露头角,在即要出师时,许多老板就争相高薪雇他。可师傅岂肯轻意让这“摇钱树”被人挖走,于是不许 祖父办出师酒。 (旧时景德镇陶瓷行规定成俗,凡没有办出师酒的徒弟,既使学徒期满,甚至水平相当:或超过师傅的,不能独立经营和改行 ,其他老板也不能雇用这类人。)祖父只好又在师傅家多学了两年“徒”。那两年除帮师傅掌管帐目,参与一些生意洽谈,主要是设计打图让工人们生产。祖父吃苦耐劳,起早摸黑,所设计的画面深受客户欢迎,更深得师傅欢欣。于是,把一些真本秘传单独传授给了祖父,使祖父技艺有了新的飞跃,逐步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瓷上60公分长的铁线、中锋描绘,细如毫毛,一气呵成,上下左右不曲不弯,粗细均匀;大花头矾红洗染鲜艳夺目,肌理亮丽,层次分明……,达到如此高超技艺效果,在同行中无人能做到,无人不佩服。
也有例外,善画古彩的另一艺人不服气,要与祖父一比高低,在本市老京剧院向祖父挑战,他俩画同样的作品,由各路同仁观摩,无记名 打分评比,祖父以绝对优势取胜。此后,再也无人敢与祖父决雌雄。由于祖父的师傅冯心宗与民国末时的江西省省长曹浩森沾亲带故,冯心宗常在上层社会出入,与许多贵官显达多有交往,不时把我祖父作 品馈赠他们。有几件精品由曹浩森转送到冯玉祥、何应钦等,深受他们的嘉许。后来,又送去一些祖父的作品参加国际博览会,还受褒奖。而 领奖者竟是冯心宗,知情人有非议却屈于势力不敢作声。
● (二)段茂发瓷社的建立
祖父出师后,在金家弄口挂起一块“段茂发寓”的招牌,即段茂发瓷社所在地。此招牌铝合金制,蓝底白字,文革初期祖父命我砸碎,并告知字系曹浩森手迹。
古彩也称硬彩、五彩,是景德镇四大优秀传统名瓷之一,它始于明,盛于清,民国时趋于衰落。祖父深知继承发展这古彩传统艺术的重要性,更增强了他办瓷社的信心。由于产品质量上乘、品种丰富、坚守信誉,瓷社已名扬八方,生意红红火火。祖父也开始扩大生产规模。雇用 了一些技术好的工人,也收了些徒弟。正当风华正茂,业有所成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出现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飞机,对瓷城狂轰乱炸, 整个瓷城一片恐慌,暗无天日,市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祖父的作坊被炸毁了,祖母还险些非命炸弹之下。景德镇已无立身之地,只得携家 小回老家。谁料,兵慌马乱的岁月,乡下土匪强盗也多,在快到家的鄱阳湖边,突然遇到一伙强盗,把带去的金银钱物一抢而空。到家时已身 无分文,窘境可想而知。无奈,祖父只好背井离乡,浪迹天涯做布匹食盐生意……
● (三)五彩斑斓的古彩世界
1949年4月,古老的瓷都迎来了翻身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了。祖父欢欣鼓舞地投入到瓷都的怀抱,他要为新中国陶瓷事业的振兴,为他五彩斓的理想东山再起,再展雄风。他先后在市工艺美术社和轻工业部陶瓷科学研究所工作。此期间,他创造出一大批古彩作品,被选送到全国陶瓷工艺美术展和在东欧各国举办的新中国陶瓷美术展。国内外宣传媒体已注意到了段茂发和他的古彩艺术风格,各大报刊发表他的作品和专家高度评价的文章,国内外博物馆也多有他作品的收藏。前苏联还用他“竹梅报春”、“古装仕女图”古彩纹饰作品,彩色套印成纪念明信卡。
1953年,祖父作为景德镇陶瓷艺人首批赴京参观团,并为苏联举办陶瓷工艺品展览会。苏联一位参观的专家为获得祖父一件展品,。因是非卖品,居然“不小心”砸破,甘受罚款而索要损破的原作。祖父对此深为遗憾,认为这不是尊重艺术,不是友好交流的态度。事后外事部门领导向景市代表团和我祖父表示了歉意。那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用两张“八仙桌”那么大的油布,敬画祖父肖像立在院大门的草坪上,欢迎他前去讲学。同年他在北京还会见了徐悲鸿、祝大年、梅健鹰、梁任生等画坛名流,与他们一起参观、开会。又有一年,上级要市委书记赵渊(当时称政委)同志率艺术代表团去前苏联访问。祖父被点名同去,赵渊同志还亲自送来皮鞋、礼服、上海牌手表,临要起程时,上级见赵渊同志和祖父都剃了光头,考虑到形象问题,那次他们都没有去成。
● (四)辛勤耕耘 桃李天下
57年景德镇市陶瓷技术学校(陶瓷学院前身)刚创办,我祖父就从部陶研所调去参与筹建工作并任教。·从此,他一直为陶瓷艺术高等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呕心沥血,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评为陶瓷美术家、教授。他为人师表,爱生如子,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古彩专业技术骨干,还负责教授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古巴、越南等国家来华留学生古彩课业。他辛勤耕耘,桃李天下,全国各大产瓷地都有他的学生,搞古彩专业的几乎都是他的学生。其中国家级的大师多人,如戴荣华、秦锡麟等,省级市级画师数以百计,如周锦连、方复、余宏、许锡嫣、李延令,乃至晚年外门弟子朱乐耕等;陶院已故教授施于人、江苏宜兴轻校教授张志安、陶瓷考古学家刘新园、日本陶艺家丰增晏正等都向我祖父求教过古彩专业知识。中央工艺美院已故教授祝大年、梅健鹰特别推崇他的古彩,他们常与祖父合作。祝老重大作品,如出国礼品瓷的画稿经祖父完成那风味就不同凡响,美不胜收。祖父很尊重画界和兄弟彩绘中的艺人,从不背后议人长短,学术争鸣也是公开公正以理服人,自己的作品时常请同仁提意见,凡合理的他都接受,这一点不是所有画家教授能做得到的。祖父以敦厚忠谨的学风与他们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像林枫眠、朱屺赡、刘雨岑、-张志汤、王大凡、王锡良、王步、胡献雅、聂杏生、陈先水……在他们中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们许多人在有关学术会上或报刊上撰文高度评价祖们品艺双优。
祖父在陶院任教期间,勇挑重担,几任毕业班,或任班主任,还负责优秀学生深造传艺的教学任务,像余宏、方复、戴荣华等就跟随他身边深造几年。同时他还要频繁地参加全国各种形式的学术研讨,社会活动,一边教学一边创作,二者有机会结合,互相促进。祖父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厉治教,常带学生们下工厂参观,让学生手制作。为让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古彩画法、填法,还在熟悉宣上描绘工笔古彩样图。他带的班级常评为优秀班,一些优秀生还在有关画刊上发表作品。《陶瓷学院刊》、《陶瓷美术》等杂志上经常刊登祖父的论文和作品示范图, 《陶瓷彩绘》书中古彩部分的人物、石竹、花鸟、图案示范图及画法,颜料配方均由祖父毫无保留地提供。中央省市领导、艺术界名流甚至一些国际友人都曾获得过祖父的作品,他获得过多少次奖,已记不清了,多少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美学馆收藏,也无法统计。但他对于成绩与荣誉的态度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从来不满足自己的成绩,淡泊名利。凡在报刊上看见赞美之辞,他都不悦,说:“什么教授,我只不过一个‘画红’的,写一个老工人就行了。”
● (五)晚年无悔的追求
60年代中期,国家政治气候不正常,祖父繁感到什么不祥不兆,索性再三申请离休。果然,离休不久一场文革浩劫席卷全国。文革初,不明真象的造反派几次光顾家里,寻事生非,打掉和抢走了一些瓷器书刊。祖父是十分热爱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此时也陷入莫名其妙的傍徨与迷惑中,见一些同仁好友“莫须有”地惨遭迫害,更是耿耿于怀,唏嘘长叹。他害怕万一造反派发现一些“封资修”的瓷器书画,不但自己遭杀身之祸,还牵连无辜亲友。一天傍晚把我叫到身边,与他一道“斗私批修”、“自我革命”,从楼上搬出许多珍贵瓷器和名人交往作品统统打破销毁。当时他极矛盾复杂的表情无法掩盖滴血的心。我见此状,问:“您舍得不?舍不得就不打了。”他硬咽着回答: “全国许多名胜文物被销毁,诸多国家领导人,真正有学问的艺术家都倒霉了,我算么得?”我又说:“您留在陶瓷学院和其他地方的瓷器肯定会打掉,听说您给施于人的画稿和瓷器都被抄走了。”“我这把年纪一切都无所谓,我画一世的古彩,总应留点东西给后代。难道我们国家的一切文化艺术都是反动的?……”说着他竟流了泪,这是我唯一一次见他伤心的流泪。那次“自我革命”无法进行彻底,冒死保留了“郭子仪拜南天门”瓷板和“百翎图”100件瓶及几件小品。
景德镇陶瓷馆“新中国部”展厅,首先映人人们眼帘的是一块古彩“红日松梅石竹”瓷盘,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驻足欣赏一番。这是1973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市委派人把祖父从故乡接回陶瓷馆工作时所画的一件精品,也是他一生最后的收笔之作。此作曾在大型彩色新闻纪录片《中国景德镇》中特写镜头反复展现,成为该片主题画之一。这苍劲老辣沉着流畅的笔锋,鲜艳夺目的色彩,用民族的传统象征手法古为今用,显示出古彩古朴、典雅、质丽、端庄的艺术特征。尽情地讴歌了党的英明领导,表达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欣欣向荣前程万里的美好祝福!那时,祖父已过古稀,可宝刀不老,为古彩留下了一批珍贵作品。但后来作品卖的卖,送的送,所剩无几。(这里顺便提一下,因祖父患白内障眼疾,点名要戴荣华来当助手,细小部位授意由戴补充完成。) 。
一日,当时主管陶瓷工业的市委副书记李可时到馆里看望祖父,开始要祖父去上海或杭州治眼疾,祖父说年纪大了,手术万一失败就完全失去工作能力,现慢一点还能画一些。感谢组织的关心。李可时知道祖父人物画得好,到馆工作后很少画这类作品,就说:“段老,大城市都恢复上演古装戏,您也多画点古彩人物吧。”“我还是心有余悸,无论政策如何变,山水花鸟总还山水花鸟,总不能说我画的山水花鸟是反动的。”“怕什么,就说我老李要您画的!”祖父笑着说:“李书记,如果政策再变,您承认是您叫我画的,我们也脱不了身,我们再也受不起冲击了呀!”“是的!是的”李书记连连点头。按规定上级要给祖父补助金费,祖父坚决不要,办事人就送到父亲,三叔手上。可谁也不敢接,因为祖父已打了招呼。几个月下来钱积了不少,办事人员就在上下班的路上拦到祖父,说: “段老,如果您不收下这钱,领导会批评我这点事都做不好…...”祖父说: “我已拿了离休工资,画些瓷器是份内的事,怎好再要国家的钱?您们要给的话,请你送到市民政局,算我的党费上交。”由于那些年党组织生活不正常,祖父离休后几年就没有交过党费,也没有参加过组织活动。后我才知道祖父的党费一直由他的学生,陶院教授代交,直到祖去世止。
● (六)当之无愧的古彩大师
这个问题非一两篇文章说得清楚,他一专多能,除古彩突出,对青花、粉彩、新彩等也涉及,尤其在古彩颜色配方和烧炉技术上也更高一筹,再复杂的色彩他都配得出来,他仿古乱真。他的古彩既保持明嘉清、万历时五彩的质朴端庄,又吸收清康熙五彩开光、地皮、图案装饰和线条沉着有力,色设明快具玻璃质感等优点,还移植粉彩、珐琅彩等艺术语汇,同时注入时代审美哲理。
在借鉴引用其他艺术语汇时却不露痕迹,始终万变不离其中,这个“宗”就是保持古彩的优秀传统的正统,保持古彩内在决定区别其他彩绘的本质技巧因素,成为继承发展的唯一科学宗旨,使古彩艺术的完整和相对的独立性,我说祖父的古彩为正宗。《当代中国陶瓷精品》画册中评介道:“……作者在传统陶瓷,特别是古彩艺术方面造诣颇深,是位承先启后的一代古彩宗师,国内外专家充分肯定段氏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陶瓷艺术所作的重要贡献。”此画册主编、中央艺术美院梁任生教授在给我的信中说:我研究中国民间艺术段茂发的古彩独一无二,北京美术馆、故宫尚珍藏了他的作品,……宣传和研究已故艺术家是对中国民间艺术的贡献。
日本陶艺家丰增晏正给我来函中写道:“段茂发老师的作品是人类共同的艺术财富,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受到保护。”著名书画家,陶院已故胡献雅教授生前不只一次对我说:“古彩,段茂发中国第一,他是古彩大师、大王。” 江苏宜兴轻工校张志安教授考察景德镇后撰文:“景德镇现在许多人物装饰画面形象准确、细腻、色彩华丽,确实很好。但是,就是没有段茂发笔下古彩人物好玩。没有他的古彩人物那种特殊艺术魅力。”
祖父的学生,陶瓷鉴赏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余宏先生更有代表性地概括,他撰文写道:“景德镇解放以来,至今无人能超段茂发老师的古彩艺术成就,他是当之无愧的古彩大师。”不一而是,段茂发的人品艺品永远激励着后人。 (本文编辑:王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