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为义,生于南京而寄寓上海。他的父亲是个教育工作者,很注重子女的教育,见他从小喜欢作画,就在这方面培育他,虽家境清贫,宁可节衣缩食,那纸张笔墨以及绘画所需的参考书册,总是尽量供给。他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得到了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在手法上打好了深厚的基础。同时从事书法,后来又转移到篆刻上去。他眼力特别尖锐,加之腕力又特别强劲,能在象牙上刻精细的山水和蚁足般的小字。 无奈自太平洋战事起,象牙的来源断绝了,恰巧这时有位朋友送给他一把工艺上用的钻石刀,劝他刻瓷,他就听从朋友的话试刻着。他有细刻象牙的基础,腕力又强,一刻就感到用钻石刀在瓷器上刻出的线条更富有金石气,且瓷器的面积比象牙大得多,有利于表现更丰富的内容,兴趣就愈发提高了。员怨缘猿年,他的牙刻和瓷刻作品在全国民间工艺展览会上展览,有人对他说:“象牙细刻,南北各地,尚有其人,至于瓷刻,北方仅有朱友麟,年事已高迈,南方只有薛佛影和你了。”经这一提,他在瓷刻上更下功夫了。他原想到海内外各地举办流动展览,以便随处写生,收集名山大川的素材,创作出更多的新作品,只是可惜,这个理想未能实现。 解放初期,他曾在上海青年会举办个人瓷刻作品展览会,博得很高的评价。前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到上海时,他把自己精心刻制的一只瓷瓶,送给了苏加诺。在这只瓷瓶上,他刻了毛泽东和苏加诺,会见时的握手像,另外还刻了三棵苍松,又刻了苏加诺在北京机场上的讲话,共源园愿个字,其技法鬼斧神工,确实让人叫绝。 杨为义不仅精于刻牙刻瓷,还擅长刻竹,有时还刻砚。许多成品,大都业余的创作。上海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室,他才应聘担任美研室的刻瓷工作,迄今已缘园年。各国来宾访问他的人仍然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