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男,当代珐琅彩瓷艺术大家、中国新锐文化人、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设计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1985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曾任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主任。现任上海立达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
“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那就称不上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艺术家只关注自己心内真实的艺术感受,至于其他,皆不重要……”每每谈起与艺术相关的话题,李斌就会心生喜悦,这,或许正是缘于他对艺术最真实的热爱。
自童年爱上绘画艺术之后,李斌的人生就从未离开过艺术这条轨迹。在追逐艺术的道路上,他有过迷茫与徘徊,有过辛酸与喜悦,有过远走与回归,然而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来时的路,一切又变得那么坦然。在李斌看来,人生与为艺,就是一个参禅的过程。有我、无我,入门、入境,会在一杯清茶之间顿悟。
李斌是一名艺术家,也是美术理论领域的一位学者。多年来,他出版过艺术专著,也出版过自己的画册。有人说,正是天性与理性的使然,让李斌的艺术之路走得非同寻常。
李斌很喜欢阅读与写作。在他看来,八分阅读,两分创作。“读书、读人、读自然是对事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读心则是对心灵的认知。当你有了这些认知,再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时,创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对于在清朝宫廷里曾经盛极一时的珐琅彩,李斌是打心眼里喜欢,在深入研究珐琅彩瓷之后,他逐渐掌握了它的整套制瓷工艺。自2010年起,李斌以珐琅彩为绘画原料,采用大写意的手法,创作了由“雪域文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三部分组成的珐琅彩瓷系列作品《气韵中华》和蓄含了儒、释、道文化的《禅宗文明》。《气韵中华》用各种色块搭建有形与无形的空间,细细品之,会发现其中动与静、冷与暖、天与地的分明与融合;《禅宗文明》则是李斌通过对古代高士行为刻画来展现其对社会、人生、艺术以及生活的品读。历史需要记住的是,是李斌第一个使珐琅彩的艺术表现形式进入了多元的时代。
因为《气韵中华》和《禅宗文明》两大系列作品的问世,李斌成了中国陶瓷艺术界炙手可热的人物。在旁人看来,李斌的作品简约明快,意境深远。有的作品看似寥寥数笔,却将作品的精气神展露无遗。
学者尤达认为,景德镇陶艺界当下创新精神太少,但李斌作品最大的价值就是创新,无论是《气韵中华》系列还是《禅宗文明》系列,在中国当代艺术中都极具前卫精神,并且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实,热闹的背后,很少有人会追问,在李斌的作品里,都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步一乾坤》,是李斌创作于2012年8月的一幅佳作,这幅作品创作的立意,缘于他当年4月份在景德镇工作室里的一次品茗论道。一壶清茶,三五朋友,言尽为欢。
“朋友中有位广东企业的老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和企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轨迹中充满了乾坤之象,别人3年的路他3月走完,是极慧之人。在他自悟的信条中,我看见‘禅’意。也许是有了创作的冲动,我请他将信条写下来,‘怀有无为的心态受用和生活,充满有为的精神做人和处事’。好一个无为和有为,但隐隐觉得还少了点什么,‘禅’在何处?乾坤所指在哪里?耗费时日终有所‘悟’。”在李斌看来,乾为天,地为坤,乾坤之间有正气,人物形象必须处理成积极、向上及相对的霸气,以表达对信念的坚定和一种独步乾坤的精神。人物造型上抬颌举目,神情坚定,环顾苍宇,舍我其谁。负手信步,神态自若,胜似闲庭,独步乾坤;在背景处理上,他画了一株生命力极强的柏树,树杆翻舞似蛟龙腾空之状,进一步强化画面的张力和精神,也隐含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之意。树叶团簇寓意民间“琪瑞”之象,象征长青与吉祥;在色彩处理上以“收”为主,与人物的“放”成对比,诠释“禅”的审美哲理,借清脱的笔墨演绎宋人淡定的情怀;题记上,他将朋友笔下的文字收录进来,加上自己的所“悟”,写下题书:“怀有无为的心态受用和生活,充满有为的精神做人和处事,无有互通自有乾坤。”一无一有互通变化,一放一收“禅”机万千,真可谓《一步一乾坤》。
李斌说,此画,无论是构图、造型,还是色彩都达到了自己构思立意时要传递的视觉效果。
李斌另一幅作品《无极》同样获成了巨大的成功。李斌强调,这幅作品的创作得益于2012年8月和罗善强老师两次关于陶瓷与文化的较深入交流。“静思宇宙”这个话题再一次深深触动了他,怎样表现人类在宇宙中之渺小,但人的思想远比宇宙更为伟大的哲学命题,令他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怎样在有限的尺幅之中表现空间的无限,诠释人类思想的伟大呢?我认为通过画人的精神,让精神思想与自然和宇宙交流对话,也许更能准确地表达我画面的主旨。故画一静修儒士神游太虚,以达无极之境。”
为什么李斌画儒士而没有选择画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呢?李斌说:“在禅宗里有一个学派叫‘静修学派’,有着与道家相通的静修身心的主张,实则融合了儒、释、道,只是‘静修’的方式各有不同罢了。所以画一静修儒士来点明禅意。而不是‘庄周梦蝶’,否则与主题不符。”
李斌在构图上有意跳出常规的构图规律,将人物画在正中,四周大量留白,以营造视觉中心和令人遐想的无穷空间;在物象选择上,只有一个人物和一片石头,用一动(思想的涌动)一静来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物造型上,他将人与石连成一体,处理成一个“山”形,“那是因为人在自然面前虽然渺小,但人类的思想是深邃而伟大的,所以将人物处理成一座山,赋予人像山一样的伟岸。在章法上将题书压在正上方排成一排,用人的思想托起并穿透它从而形成一个作用力,使整个画面更具张力。”李斌就是这样做创作的,他在创作中的所思所想,赋予了作品积极的原创精神和深邃的文化符号。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东城区美协主席邓和平对于李斌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评价:“李斌的作品是象由心生,是画他心里所想的东西。他最难得的一点就是坚持自己的思考,而且不断的否定自己以前的东西,去创新。他是以一个艺术家姿态来面对他的作品,我觉得这个是大家值得关注的。他的作品做减法做得好,他的《禅意人物》系列画面使我感觉到一种中国的禅意,这才是文化。在他的作品中有一股文人画气息。”
文化部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市场开发部副部长王文广说:我看了很多传统与现在的作品,能真正让我眼睛一亮的作品并不多,很少。李斌的作品为什么让我眼睛一亮,有灵魂在里面,是有生命力的,这些作品经得起推敲、耐看。
如今,李斌又将他的主要创作精力,投入到《景德镇印象——瓷都赋》作品的创作之中,在李斌看来,用心创作好这幅作品,是自己回报景德镇最好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