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苑新艺,景德明珠.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光英为著名陶瓷艺术家、.古雅彩.创始人程元璋先生的题词。然而物存人去,程元璋先生于2010年11 月永远放下了他挚爱的画笔,一颗为陶瓷艺术而跳动的心脏平静了。我与先生是于1997 年秋天相识的,由相识到相知,成为忘年之交。我不仅仰慕他的艺术才华,更敬仰他的高尚品德,因此脑海中常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怀念与崇敬之情,程先生生前有很多写他的文章,但大多数都侧重于艺术层面,而我更多的是把他心灵深处对人生和艺术的理解与追求展现给人们。
兼得天赋与勤奋铸就深厚书画功力任何艺术家的成长都必须具有天赋与勤奋两个要素。程元璋先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这个真理。程元璋先生1938 年7 月出生在一个家境殷实的商人家中,从七岁开始就受到良好的私塾教育,家里希望他学而优则仕,或是子承父业经商。因此父亲要求他认真读书的同时还要学好珠算,而程元璋读书很用功,对珠算却不感兴趣,读书之外,就迷恋写字与绘画,为此没少受到父亲的责难,他对家中一本芥子园画谱爱不释手,心临手摹,无师自通,将画谱中的画临摹得维妙维肖,父亲看他确有天赋,认为人各有志,就默认他走自己的路。
人生的路总是曲折的,因种种原因,1954 年程元璋高中未毕业,迫于生计去景德镇瓷厂打工谋生,然而造化弄人,在瓷厂打工看到陶艺人在陶瓷上绘画写字,又诱发了他绘画写字的兴趣,打工之余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工人写字绘画。老陶艺家看他非常有潜质,就鼓励他走陶瓷绘画艺术之路,儿时的梦想,艺术家的鼓励,使他心中燃起了从事陶瓷艺术的理想火焰。他每天不顾打工的艰辛,坚持学习绘画和书法,技艺日益长进。
机会终于来临,1956 年陶瓷学院向社会招生,这一消息对他来说是喜从天降,他报名参加了考试。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被录取到陶瓷学院美术系学习,不知是命运的眷顾让他心想事成,还是上帝垂青陶瓷,让瓷苑增添了一名奇才,为古雅彩的诞生播下了一粒种子。学习艺术的理想已经实现,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十分认真刻苦,像海绵一 样吸收知识的营养,他的每门功课都是优秀,他的每次作业都是样板,深受老师的喜爱与好
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分配到景德镇轻工业部陶瓷科学研究所资料室工作,当时有人为他惋惜,认为一个陶院美术系的高材生应该去搞绘画创作,才能施展才华,成名成家。他也不免有些失落感,但当他进入资料室工作,看到那浩瀚的陶瓷绘画资料,犹如进入了陶瓷艺术的宝库,他被深深地吸引了。程元璋转变了想法,认为在资料室对学习知识、开拓视“、打牢理论基础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白天在陶瓷艺术的宝库中汲取着理论营养,晚上在房间里练习绘画的技能,节假日到“外进行写生,循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跋涉攀登,不断迈向光辉的顶点。饱受苦难与磨砺领悟人生和艺术真谛只有懂得人生真谛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艺术真谛。程元璋是一个经历过生命洗礼的人。他和所有在逆境中成长的艺术家一样把人生苦难化为成就艺术的重要财富。
1970 年,程元璋被安排到宇宙瓷厂从事拉大板车运送瓷器的苦力活,被剥夺了从事陶瓷艺术的权利,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自甘堕落,心中对艺术的挚爱从未泯灭,对书画的练习和创作从未间断,只是时间、场合和形式不同。白天劳动他就在休息时间用香烟盒写生,在地面上写字,画具有红色意义的工人劳动场面,人物画得栩栩如生,背景就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单是香烟盒的写生稿就有200 余幅,回到家里就画中国画,画油画,练书法,日复一日,玉汝于成,他已具有深厚的艺术与文化积淀,成为一个造诣很深的画家蓄势待发。
1976 年,程元璋被安排在研究室工作,十年面壁,十年期待,他的艺术才华和创作热情喷薄而出,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创作题材丰富,包含山水、人物、花鸟,表现手法多样,青花、粉彩、颜色釉都画得得心应手。作品被领导和艺术家们给予高度评价。领导因此对他委以重任,让他负责中、高档艺术瓷设计,并把绘制毛主席纪念馆用瓷交给了他,这些工作他都完成得十分出色。因此厂党委决定由程元璋绘一幅大型壁画,作为工厂标志性的宣传广告。他接受任务后,进行精心设计,设计稿审完后,又加班加点的创作,经过一个月的辛勤绘制,一幅长8 米宽4 米的超大型桂林山水画展现在厂房的墙砖上,看画的人都赞不绝口。程元璋厚积薄发、才华横溢,他的作品被很多地方采用,景德镇市集邮公司制作了一套黄山邮票瓷碟(16 块),其背景图案就是他1980 年的黄山写生画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的徽标也是在几千份征稿中选用了他的设计稿,见证了他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