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资讯 陶瓷研究 出品 文:童福萍) 不管数学好不好,在构思作品时,彭松一定不只处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他用几何解构器物,整体画面由点、线、面分解,之后用纹样、色彩、不规则开光重新架构,这种抽象的表达更像解几何题,融合了“精心之复杂与细节之丰富”。
他几乎每天都到工作室,小小一问放了各种器型的瓷坯,几无转圜之地,但他喜欢这样的亲密,能一边创作一边感受每件瓷坯的鲜活。对这种自然而然的生命力,他特别钟情。当初在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读书,他和同学去作坊烧窑、学艺,每天都要骑自行车穿过一片田地, 有…天他在田埂上骑着,想着“田边、 田边、 田边……”,忽然喜欢这种野趣,就将工作室命名为“田边窑”,沿用至今。
实在是个妙人。
没见过他恶形恶状、总是轻言细语,十分好奇这样的平静、温和,是何时修成?详细聊下去,就知他也曾叛逆。此种叛逆首当其冲面对的,就是他的父亲彭竞强。彭竞强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粉彩专业班,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擅粉彩、古彩、斗彩、釉里红和综合装饰,是一位专业而低调的人。出身陶瓷世家,彭松总觉得别扭,因为父亲秉承传统教育,对他要求特别严格,看不得有一点错。一十出头开始跟父亲学艺,他十分彷徨,又很少听到鼓励,于是他总觉前路漫漫、看不到尽头,画风愈发拘谨到不得父亲认可。现在回想,倒真是一个“爱之深责之切”,一个“情之深心之切”,父与子太过在乎对方。幸亏彭松在进入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之后,又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深造,接触到大量现代艺术意识,深入理解传统和现代的关系。所谓“距离产生美”,他在大学才开始静下心来,想着父亲的教导,好好琢磨起陶瓷手工之美与时代审美意趣的结合。
思想一放松,思维就不再拘谨。传统陶瓷艺术普遍存在规矩和范式,青花粉彩、古彩新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 山水人物等,都有规可循、有矩要守, 民间常说“粉本传高徒”,其中的“粉本”就是规矩和范式。在彭松眼里,这些规矩和方式都是用来打破的。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他偏偏逾矩。
所谓“打破”,实际上运用到几何美学,混搭着各种装饰手法、混搭着规则与不规则。他是位潮人,关注时尚,想到“最时尚其实就是反时尚”,构思出将中国传统服饰的元素和陶瓷元素结合。他和擅雕刻的李健合作,运用镂雕、半刀泥塑器型,器上不规则斗上青花或粉彩,每一件瓷器都像是古装丽人。后来彭松又做了一些减法,在一个立体空间中构思作品,用不规则开光分区,然后尽量从单色里面体现虚实,用色彩浓淡来分出层次,一些要工整细画的图案,他写意疏放:一些可飘逸随心的花鸟,他细心着墨。整器冒似被切割,实际上却充满他的精心构思、细致处理,虚与实、浓与淡、工整与写意恰到好处地形成“通景”,气韵当然生动起来。他不为形式所拘,但并没说不要形式,“外练筋骨皮”总是要先从“内练一口气”开始,这二十年来,他都在“爬山”,不断学习,勤练技艺,他说:“人可以成为一种符号或标杆,可不能成为句号。”他把心态放得很正,不急不躁,安静地画,随时随地进入一种状态。就比如说夜深人静,他的工作室总亮着灯,每天不画到心满意足他就不想停笔。
2011年10月他的“田边窑”进驻建国瓷厂创意园区,在三号车间,整个艺术空间又不是那种端正的四方格局,十分不规则,他设计这个空间时又因势利导,运用几何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