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严兴民,男,1970年出生于浮梁。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昌南书画协会会员,中国景德镇中山陶瓷研究院副秘书长。
2000年和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秀丽共同创办大型艺术瓷坊“清雅轩”,专攻青花,曾得到戴荣华老师的精心指导。严兴民擅长青花和综合装饰,作品清新、雅致、大方,屡次参加大型展览并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奖。
《瓷器》记者 程丽芳 文/图
认识严兴民,让我想起一句话,梦想的尊严。
和很多怀揣梦想来到景德镇的青年一样,来自农村一脸茫然的严兴民,踏上这座城市的时候,最初身上只紧紧捏着从家里偷偷拿来的100块钱。
20年后,经过刻苦学艺,严兴民已经成长为一名颇具实力的中青年陶瓷艺术家。
他的梦想在汗水中灿烂绽放。
有这么三件事让记者对严兴民印象深刻。
一是他的刻苦和内秀,从农家走来,在举目无亲的城市中,他靠着自己顽强的奋斗站稳脚跟,凭借的是常常通宵达旦地学习和工作,而且,在二十多年城市文明的浸泡中,他依然保持着秉性的淳朴。
二是他对生养自己的故乡怀有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不仅聊天中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故乡以及故乡的风景,而且纵观严兴民的作品,以乡村题材为主,原汁原味的自然山水,不事雕琢的江南小景,皆源自记忆中的故乡,看上去是那么亲切,浓郁的山野气息扑面而来。
第三,他正极力摆脱传统的青花绘画基调,朝着心目中贴近写实的油画和国画青花而努力,希望构建属于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严兴民的经历,是一个农村青年奋斗成才的范本之一。
严兴民说,从小他就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读书的时候就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喜欢画画。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的严兴民常常夜不能寐,他希望出去闯闯,他不能闷在家里,他必须为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寻找一条出路。
但是家人不能理解画画可以谋生,在一次和父亲的顶撞之后,严兴民偷偷拿走了家里的100块钱,离家出走。严兴民找到了自己的高中绘画老师,并由这位热心的老师介绍到景德镇一家陶瓷作坊学徒。
故事的开端,看似冲动而突然,其实,这是一个孕育在严兴民心中多年的梦想,也是最大的梦想。
不需要想象你就能知道,严兴民是多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下雪天都会画到凌晨一两点”。
在最初的8年时间里,严兴民一直从事陶瓷仿古,在手中的功夫达到驾轻就熟的时候,他开始感受到了局限。“渐渐地,我发现仿古不能表达我自己的情感,我要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只有那样,路才能走得更宽。”
于是,严兴民从一个仿古的工匠转型,努力成为一个能够将思想融入创作的陶瓷艺术家。
这是一个新的更高的梦想,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
但是,严兴民对于仿古的学习心存欣慰:“如果不是那么多年传统青花打下扎实的基础,加上自己的美术功底,不可能那么顺利转型。”
从1998年开始,严兴民毅然放弃从前掌握的传统的装饰性青花绘画技法,转而研究国画和油画,并在陶瓷上进行表现。
“尤其是油画式青花的尝试,我刻意不用线条来表现,或者很少,采用的是大面积的色块,以明暗光影来缔造景物的空间,烘托画面的氛围,追求写实风格。也可以这么说,我用的是传统的青花料,但运用的是现代表现技法,这样,作品给人感觉既古典又现代。”
严兴民始终认为,青花是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中的精粹,他愿意将毕生的精力学习它研究它,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如今,许多藏家对严兴民的作品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清新雅致,洒脱大方,一花一木一山一石的乡村美景,让人感到格外亲切、自然,欣赏之后精神放松心情愉悦。
在这十多年间,严兴民访师问友,四处虚心求教,吸取各家之长,利用业余时间参加陶院本科进修,并长期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的悉心指导,在陶瓷创作上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严兴民的成长更是让大家有目共睹,近年来,他的许多陶瓷作品在各大展览上频频捧得大奖:
2002年11月,《雨后山村》在第四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上荣获银奖。
2006年10月,作品200件青花《秋韵》在商务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贸促会、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06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艺术瓷评比中,荣获金奖。
2006年11月,作品《秋趣》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八届(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荣获创新艺术金奖。
2007年4月,作品《秋实》在中国收藏家喜爱的艺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
2007年10月,在中国首届千年瓷都杯全国书画大赛荣获银奖。
2008年11月,作品《赏瀑图》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银奖。
可谓天道酬勤,严兴民用不仅自己的才智和汗水改变了人生的轨迹,更为年少时的梦想赢得了荣誉和尊严。回首往事,严兴民露出了淡定的微笑。
如今,站在新的平台上,严兴民开始了新的梦想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