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余刚又名余小襄,字乐川,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972年出生于景德镇,祖籍江西都昌,自幼即随祖父著名陶瓷美术家余文襄学画习字,17岁进入艺术瓷厂美研所跟随祖父学艺,成为祖父雪景绘画的衣钵传人,进厂后先后在中国书画学院景德镇分院、陶瓷职工大学进修,祖父病故后,通过自学高考,199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1998年评为陶瓷工艺美术师助理,2002年评为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艺术瓷厂生产停顿后,自办画室“文襄艺陶坊”,从事高级粉彩及釉下彩装饰,先后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深受海内外客户好评。
余刚擅长粉彩、青花雪景的创作。作品构图严谨,风格鲜明在继承祖父绘画的精髓的同时力求创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作品受到广大商家青睐。《新民晚报》、《朝日新闻》等媒体对其人其作均有专题报道。粉彩作品《琼楼瑞雪》荣获2006年上海第八界中国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博览会银奖,《乐府图》、青花雪景《梅花书屋》收录《景德镇陶瓷大全》“陶瓷世家”栏目。
《瓷器》记者 朱袁成 文/图
和余刚结缘源自本刊的系列报道之五“景德镇首批陶瓷美术家———余文襄”。
那是虎年伊始,春光明媚的一个周日上午,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寝室里,余刚热情地接待了记者,并饶有兴趣回忆、讲述了他祖父余文襄生前的奇闻轶事及余老先生精彩的艺术人生。娓娓道来之际,足见其祖孙情深,言语之间便能清晰感觉到他对祖父艺术造诣的由衷敬佩。余刚自懵懂少年时即从慈祖耳濡目染,日出夜息更是再熟悉不过。
1989年,年方17岁的余刚夙愿得偿,几经努力考入素有“东方明珠”、皇家瓷厂之美誉的艺术瓷厂,并跟随祖父在美研所工作,对于一名刚涉过潺潺溪流而对浩瀚艺术海洋的求知者来说,当时名家荟萃的美研社就是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因此怀着一丝惊奇和些许敬畏,余刚常随祖父拜访毕渊明、赵惠民、陈先水等老师并向他们取经。诸位大师的艺术风采以及人格魅力令余刚至今记忆犹新。
余刚在受益良多之余更是勤练不辍,苦学求知,终于,半年后他绘制成功了第一件瓷盘,像所有新生事物一样,他的处女作既有笔法的稚嫩,亦有构图的青涩。因此余刚在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又忐忑不安,然而其祖父看过后,像一贯那样对其鼓励有加,并接过瓷盘,示意余刚站在身后,不过盏茶时间,祖父一番勾勒和渲染,云山雪径、寒窗劲枝,即可洗净铅华、神韵尽显。那一刻,余刚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终于领悟到了艺术之无穷魅力。
为了不辜负祖父的殷切希望,余刚经过长年不懈的努力和实践,至今其粉彩雪景作品已颇为成功。他的组品构图严谨,十分注重“山水无常形而有常理”的“理”。使人临画观之,觉得可居可游。构图有时似采用特写镜头,枯树盘根、铁骨冰姿;远山近岱、白雪皑皑;楼台亭榭、银装素裹、掩映其间。有时则采用全景式构图,旷远深幽,令人有如登上山顶下顾八荒,顿时心胸无比开阔之感。
余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以绘画性、装饰性、工艺性为主导,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冰雪世界,绘画中个性十足。作品构图简洁,用笔洗练,画面清淡素雅,一片冰天雪地,格外耀眼,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亮出节日的喜悦。居民的灯或明或暗,炊烟袅袅,宁静的小庄在月光的映照下,别具一番风味。此作尤显酣畅挥洒之风,处处体现出画师以少胜多,遒劲老辣的高超技艺,观之使人回味无穷。
余刚在继续致力于继承祖父粉彩雪景绝技的同时,有创新了釉下青花雪景,其青花作品表现的竹篱茅舍、古木参天、渔舟荡波、行人远归等题材,在用料和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上同样生的行家好评。细细品味余刚老师的作品,作品构图简洁,用笔洗练,画面清淡素雅,一片冰天雪地,格外耀眼。余刚画中所绘之树,枝条挺拔,厚实、凝重,显出其顽强的精神,所绘之雪景并非是单一的白,而是掺之少许暖色在其中,冰雪世界中一两所小屋的出现更体现了温馨、舒服的感觉,赋予了冰冷的雪鲜活的情感和旺盛的生命力。
多次高等院校的深造,不仅使余刚开阔了眼界,在创作思路上同样新颖灵动。他的作品继承了祖父余文襄“与冷峻中见生机”的神韵,在一片白茫茫的冷色调中施以建筑的朱红亭栏,人物服饰鲜艳,表情生动。向人们昭示春天即将来临,浓浓雪意中蕴含着勃勃生机。细细品味《琼楼瑞雪》可以发现,雾锁江天、阴霾蔽地,汀岸雪霁后的重檐楼合,粉装玉彻,玲珑剔透。四周松槲红梅傲雪挺立,于冰雪天地中透出阵阵暖意,可谓“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其色彩的映衬,界画的整肃、笔致的静穆,构图的章式,反映了余氏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师古出新的思维机杼。
跟随祖父脚步,传承祖父衣钵,但余刚深知艺术道路上决不能亦步亦趋,更不可因循守旧,勤练基本功是从事陶瓷艺术之本源,勇于另辟蹊径则是探究艺术之方向,经过对余刚的采访接触,他待人之诚恳,对事业之坚韧,期盼厚积薄发之明智,都深深打动记者。在此衷心的祝愿余刚老师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笔端耕尽寒霜枝,心中得悟雪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