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兴亮是高级陶瓷美术师,今年已经49岁的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学生。年近半百,为何还要选择进大学读书?用彭兴亮自己的话说,对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自然,在这条艺术的求索之路上,自己也应该永不止步。
《瓷器》记者 黄小平 文 图
农村小伙闯瓷都
彭兴亮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他的老家,在江西安义县的一个小山村。1979年,高中毕业的彭兴亮与大学失之交臂,此时,一直向往外面广阔天地的他顿时陷入迷茫之中。
“当时,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考大学,应该是我们走出黄土地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一条捷径。但是,这个机会我没有把握住。”彭兴亮告诉记者,离开学校的那段日子,原本性格就内向的他变得更加沉默。他这样的状态,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在父母看来,如果继续把彭兴亮留在身边,这孩子非憋出病来不可。
在彭兴亮的亲戚中,有一个叔叔彭春寿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想着景德镇离安义并不远,而且,彭兴亮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于是,父母决定把彭兴亮交给彭春寿,跟着他学习陶瓷绘画手艺。
“听说能跟着叔叔去景德镇,我心里一下子就亮堂起来,我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毕竟读了一些书,如果让我从此留在农村,我肯定是不甘心的。”彭兴亮告诉记者,因为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因此,在这方面也有一些基础,在农村老家,一些村民结婚油漆家具时,经常会请他帮着在上面画上一些喜庆的花鸟图案。
对于彭兴亮在绘画方面的天赋,他的叔叔彭春寿自然是心中有数。彭春寿师从景德镇艺坛曾有“八小名家”之誉的陆云山,当时在景德镇的陶瓷艺术界已小有名气。在彭春寿想来,如果彭兴亮跟着自己到景德镇潜心学习几年,假以时日,说不定也能在景德镇的陶瓷界闯出一番名堂。
自己创业显本领
就这样,彭兴亮带着自己的一番憧憬,与叔叔彭春寿来到了景德镇。因为彭兴亮的绘画基础非常好,因此,一上手,彭春寿就直接让他在陶瓷上练习书画。
仅仅只用了3个月,彭兴亮在陶瓷绘画方面的努力就得到了彭春寿的肯定,随后,他就与其他的师兄弟一道,帮着叔叔创作起了陶瓷作品。
1982年10月,彭兴亮在叔叔的引领下,一同进入先锋瓷厂从事陶瓷绘画工作。彭兴亮告诉记者,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能拿到100余元。这在当时,已算是一份不错的收入,可是,彭兴亮对此并不满足。
彭兴亮告诉记者,当时,景德镇已有不少人辞职干起了陶瓷手工作坊,他了解到,这些陶瓷手工作坊的经营者不仅收入不菲,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创作自己喜欢的陶瓷作品。
在瓷厂里工作到1985年,彭兴亮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辞职。
刚失去工作的那段时间,彭兴亮曾准备成立一个自己的陶瓷工作室,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他想象的那般顺利,因为,当时他已为人夫,为人父。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彭兴亮最终还是带着老婆儿子远赴广东打工。不过,这次他是被广东的一位老板用高薪聘请去的。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彭兴亮拿着一个月400余元的工资,让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但是,彭兴亮仍然没有满足。因为,在他的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陶瓷艺人。
1995年,已经拥有了一份稳定生活的彭兴亮再次辞职了。这一次,彭兴亮没有再犹豫,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他终于拥有了一家自己的陶瓷作坊。
陶瓷创作求创新
从事陶瓷绘画多年,彭兴亮最擅长的是花鸟的创作,为了提高自己的创作技巧,他开始大量地临摹“珠山八友”的作品。
在“珠山八友”中,彭兴亮最崇尚的是刘雨岑的作品。彭兴亮说,刘雨岑的创作不仅线条流畅,最重要是,他的作品特别有意境。
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彭兴亮不受传统的束缚,力求让自己的作品具有时代的特征。
2008年初,世界艺术家联合总会和市文化局联合举办景德镇陶瓷美术馆“首届花鸟画家作品展”,很少参加艺术作品展览的彭兴亮在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把自己的作品《学仕归聚图》送到了活动组委会,结果,彭兴亮一举拿下了此次展览的金奖。
从那之后,彭兴亮就成了各种艺术作品展览会上的常客,因为,但凡有这样的展览,主办方总不忘向他发出邀请函,而彭兴亮送去参展的作品,几乎每次都会斩获一项大奖。
为什么彭兴亮的作品能够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这得益于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
据记者了解,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绘画理论水平,早在1991年,彭兴亮就报名参加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专业的学习,并在3年后顺利拿到了毕业证书。2009年,彭兴亮又顺利通过成人高考,成为了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术专业的一名学生。
如今,在景德镇的陶瓷界,彭兴亮已是小有名气,而且,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但是,他并不愿就此停下自己求学的脚步。
“在艺术这条路上,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彭兴亮意味深长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