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涂国生,笔名“国城”,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1956年生于景德镇,1989年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大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1999年获国家级陶瓷设计专业证书。2005年两件陶艺作品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其擅长高温色釉装饰以及现代民间青花装饰,其主要作品《福娃》《舞台姐妹》《火的艺术》荣获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的优秀奖和创作奖。2002年作品《奇峰》荣获国家级银奖。今年5月,涂国生色釉装饰《药理风光》获得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
《瓷器》记者 张钧和 文/图
涂国生从事高温颜色釉创作,是有渊源的。他的父亲涂金根就是在雕塑瓷厂从事高温、中温颜色釉研究的。然而,有意思的是,从入厂学徒到从事高温颜色釉创作,涂国生却绕了个10余年的圈。
高温颜色釉装饰,也称窑变艺术。窑变丰富多彩,工艺难度高,正因其神起变化,烧成后的作品,别有一番精彩。“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涂国生的艺术如此,人生也如此。
选择了艺术探险之旅
涂国生话语不多,但却热情豪放,做事情有股专劲,只要自己选择了去做,就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有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韧劲,为人处事如此,对待艺术也是这样,这就有了他和他的高温颜色釉的故事。
1977年,涂国生进雕塑瓷厂学彩绘。对于绘画,他是有兴趣的,在幼年时,他就喜欢绘画,经常临摹连环画上和样板戏里面的人物,因此,在他以后的创作中,他对人物情有独钟。
在厂里,涂国生所从事的彩绘,是流水线作业,按部就班,很少有自己的自由创作与发挥,于是他就想通过学习,来改变与提高自己。他多次参加过高考,都与大学擦肩而过,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学习的热情。1986年,涂国生考进了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设计专业,迎来了他艺术人生的第一个拐点。
三年脱产的学习,名师的指点,使他对陶瓷美术有了系统地了解与掌握。毕业后,他进入了雕塑瓷厂“特艺所”工作。这时的涂国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静与思考后,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艺术方向已经十分明晰,那就是专事圆器颜色釉研究,把颜色釉形象化。
选择高温颜色釉创作与研究,是需要勇气的。高温颜色釉陶瓷装饰,也称窑变艺术,这种通过高温产生流动及变化、达到浑然天成肌理效果的艺术,因呈现出的特殊景象与制作烧成时的难度,又被称为瓷器中“最具神秘色彩、最具风险的艺术”。
涂国生选择了探险。
“因为,当时处于研究与探索时期,路走得有些艰难,但我选择了这个方向,我愿意去干。”涂国生说,当他把作品放进窑里的时候,他的人像似火烧,开窑后,有的作品这里满意了,那里却出了点毛病,烧十个,仅有一两件完好。他把失败的作品一一带回,反复研究与剖析。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实验,涂国生终于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艺术之路。
1993年,全国百花奖举行,涂国生创作了《200件珍珠釉福娃瓶》参赛,这件作品是珍珠釉、颜色釉与异型相结合,配以婴戏人物,画面形象生动,意趣盎然。这件作品最终获得了优秀奖。虽未摘金夺银,但这对出道不久的涂国生来说,这就是肯定,这就是希望!
徘徊中那炉希望的火
任何一个有成就的艺术家,他的艺术旅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他总会经历一些风霜雪雨,在心灵上、在身体上,总要经历一番痛苦的磨难。涂国生也是如此。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因厂里效益不好,涂国生下岗了。离开工作岗位,涂国生像片树叶被突然抽去了枝干,漂飞在空中。这年,他的妻子也下岗了。他很痛苦,他在徘徊。失去了工作,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是很现实的,柴米油盐要钱,孩子读书要钱,人情世事也要钱。要生活,首先就是要解决一家人吃饭的问题。于是,涂国生不得不四处找活干。
因为涂国生有着很高的绘画功底,那段时间,涂国生常被一些个体陶瓷作坊请去画瓷。画瓷是按记件取酬的,画一件多少钱。在作坊打工的生活极其没有规律,有时作坊生意好,连续几天画个没完,生意一旦萧条,半个多月都没活干。
那段时间,涂国生最怕的是接电话,最期待的也是接电话。一旦作坊有活干,作坊老板就会打电话给涂国生,叫他去画瓷,这样就可以挣到生活费了。但他也怕接到这样的电话,因为作坊里画瓷,像原来工厂里的流水线,按着别人设计好的图案,按部就班,这对有着艺术理想的涂国生来说,是一种折磨。
涂国生陷入了极度痛苦徘徊之中。跌跌撞撞,涂国生漫无目的地干了几年。 “我是不是就这样走下去呢?那我的艺术理想和我的高温颜色釉呢?”涂国生反思着。
一天深夜,涂国生骑自行车从作坊下班回家,途经一座窑的门口,通红的窑火透出窑孔,站得远远,涂国生仍旧能感受到它的热烈。他停车驻足了很久,方才离去。那熟悉的窑火,让已经疲惫不堪的涂国生一夜未眠,也在涂国生的心中燃起了希望。
之后,他开始谋划自己了。在作坊打工之余,涂国生又开始研究颜色釉了。他把自己打工的积蓄用于生活开支之外,剩余的用来搞陶瓷颜色釉创作与研究。经过几年的阵痛之后,涂国生的陶瓷艺术愈加成熟。那段时期,他创作了《舞台姐妹》、《火的艺术》,分别获得了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节优秀奖和创作奖,作品《希望之路》获得了省级铜奖。
涂国生回到了自己当初确定的艺术方向。
风景在窑变之后美丽
7月18日下午,见到涂国生,是在中国陶瓷城西四街19号“国艺工作室里”,这是涂国生的工作室,也是他的作品展示室,展厅里各式窑变陶艺作品,是涂国生与人交流的另一种语言。那次,他刚从新都自己的作坊里回来。
现在,涂国生的生活与创作十分有规律,每天一大早,他简单地吃过早饭,便到新都作坊里工作,把一天计划好的事情做完以后,又回到“国艺工作室”,一般这时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下雨天如此,大热天也不例外。
“经历过那段徘徊之后,我感觉自己历经了一场窑变。”涂国生说。
2003年,是涂国生的另一个拐点。这年,他在中国陶瓷城租下一套店面,做自己的工作室和展厅。他把之前自己创作的作品摆在展厅里。一次,他的老师和朋友来到他的工作室里,看了他的作品后,对他说:“你的作品有一定的特色,但离你理想的艺术还是有距离。”并对他的作品提出了一些建议。
听完老师和朋友的建议后,涂国生再次陷入了沉思,这次他的方向更加明确了。他对以前的作品作了一个总结,在吸取以前成功经验的同时,他对自己的作品思想进行深化,从而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之路。风景,在窑变之后,变得更美丽。
熟悉涂国生的人都知道,他擅长中国画和陶瓷釉下彩、高温颜色釉装饰和现代民间青花装饰。尤其对历史人物题材和窑变山水题材有着独到之处。
有人这样评价他的作品:构思独特,立意新奇,浑然大气,自然淳朴。例如近几年涂国生创作的高温颜色釉“唐风”系列作品,通过自己的独特构思,运用现代手法,将唐朝历史人物与故事呈现在作品上,既古朴又不乏时代气息。其作品《红梅颂》、《奇峰》无不体现出他造型功底扎实、笔墨修养深厚,画面清新又不失雄劲壮美。
艺无止境。在高温颜色釉的创作中,涂国生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在谈及未来之路时,涂国生说,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用泥与火去冶炼艺术的生命,是陶瓷人的人生追求。虽然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但探索的路还依然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