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名片: 胡景文,1959年生于景德镇,江西南昌人,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旅法陶艺家协会理事、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法国留尼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胡景文擅长陶艺创作,作品参加国内外陶艺展,屡获大奖。并且,创作实践结合艺术理论,发表论文多篇。曾先后在上海、烟台、大连和法国等国内外成功举办个展,引起广泛关注。
陶艺《秋韵》获1990年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一等奖,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陶艺《瓷魂》、《森林》获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
1992年被景德镇首届科学科学进步大会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胡景文作品以高温色釉综合装饰为主,广泛汲取传统和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及技法,充分挖掘陶瓷材质自然肌理中的美感,运用虚实相生,以动显静,以繁衬简的艺术手法,独具艺术品位。
作品被烟台美术博物馆、江西省工艺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日本恩巴美术博物馆、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法国世界华人艺术博物馆等收藏。
《瓷器》:胡老师您好,我注意到,您的陶瓷艺术创作绝大多数以高温色釉综合装饰为主,为什么对高温色釉如此情有独钟?
胡景文:对,我一直喜欢高温色釉。高温色釉作品色彩饱满丰富,很能代表一种激情,符合我的性格,而且变化莫测,带有非人力能完全掌控的神秘色彩,不可重复,每件作品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和韵味,永远只有一件,能够不断挑起创作的动力和欲望。
《瓷器》:我听说,您还给这些高温色釉综合装饰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影釉彩”,你是怎样定义的?
胡景文:谈谈我自己创意“影釉彩”的体会。“影釉彩”的提法,源于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在刻画之上施以青白釉的"影青"瓷器的称谓。同样在进行刻画的基础上吹施更为复杂的多种色诱,通过各种色釉在高温中的流动性、发色效果和色釉相互渗透后的发色变化和膨胀系数的不同,并加以适当的瓷绘,从而达到特色的陶瓷艺术效果,这个就是“影釉彩”。
“影釉彩”是高温色釉领域的一次烧成的釉下彩,强调的是高温色釉与刻瓷、瓷绘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在色彩渐变和肌理效果上有了新的尝试,是基于传统精髓的具有创新意义的新的陶瓷艺术形式。
《瓷器》:结合您自身的创作,“影釉彩”有些什么样的创作特色?
胡景文:“影釉彩”的创作,一般来说顺序是这样的:瓷画———刻瓷———吹釉———瓷绘。“影釉彩”的技术难点正是“影”、“釉”、“彩”三字。刻瓷的走向、深浅、宽窄记忆边缘的倾斜角度,一方面要符合画面布局和主题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符合形成色彩的渐变效果和肌理效果的技术要求,在这方面,刻瓷起着重要作用;吹釉技术在“影釉彩”中处于核心位置。我在创作时往往采取不同时间吹釉、单色釉多次吹施。多色釉叠加吹施等手段,使作品在光影感和纵深感方面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瓷绘的作用是画龙点睛,还能做到局部更为细腻的主题描绘,也是构成最终艺术效果的主要因素。
“影釉彩”作品常常要依靠1320度的还原焰窑变完成,应该说,一部好的“影釉彩”作品创作难度确实比较大。
以这件“影釉彩”《梦荷》为例,有些专业陶瓷评论家就说,这件作品釉彩效果协调,黄红蓝黑四色有机结合,有主有次,层次关系和虚实关系清晰明朗。同时,讲求现代艺术的光影感和纵深感,即空间关系。尤其是黄色荷叶周围部位,更具透视感,很奇妙。作品对“梦”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它最大的特色是通过色彩与色彩的组合,达到一种不同凡响的美,而这种方式不是在普通条件下能轻易获取的。由于郎红、祭红和釉里红之间相互渗透熔合,在创作时,利用刻瓷形成的瓷器表面的凹凸效果,结合对所用高温色釉釉层、流通位置的测算,采取不同时间多次喷釉的方法,使光影感和纵深感效果得到很好的呈现。
就整件作品而言,布局随意而走,全无传统的经营雕琢之感,给人比较强烈的感官愉悦和梦幻般的视觉享受,充满了厚重的激情。
《瓷器》:我们知道,您是景德镇著名的旅法陶艺家,经常到法国进行陶瓷专业讲学,背后一定有不少故事。
胡景文:2004年至2005年,我在法国呆了整整一年多时间,带了18个研究生。后来每年都会去法国,只是时间一般在一个月左右,作为客座教授,受法国留尼大区政府和留尼旺美术学院邀请,到那授课讲学。
我工作的那个地区,当地的陶瓷文化非常活跃,有不少民间制陶艺人,他们以烧制1000度左右的陶器为主。去了之后,除了带研究生,我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帮助他们建立了一个近千平方米的的陶艺教学创作基地,规模很大。从中国用集装箱运去原材料和设备,在那安装了一台梭式窑,教当地学生制作烧制陶瓷。
我也从当地带回来一些绘画原料,比如高纯度的氧化钴,在景德镇乃至国内都很难找到的。
法国学生的作品个性都非常鲜明,每个人的东西都不一样,学校鼓励个性创作。2005年,我带了10个学生到景德镇来,进行陶瓷文化学习和交流。也因此,留尼旺美术学院和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学院还结成了有好大学。
《瓷器》:将陶瓷文化直接带出国门,促进中法两国陶瓷文化交流,这样的经历对您意味着什么?
胡景文:除了在法国讲学,我还到欧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游学,这些宝贵的经历对我的陶瓷艺术创作以及艺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小影响。不仅开拓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艺术修养,更进一步确立了我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态度,我倾向中西合璧,没有造作的艺术风格,浑然天成,自由洒脱,这是我努力追寻的艺术取向。
《瓷器》:在您的作品里,海洋、冰川、火山、森林等大自然景观是您偏爱的题材,展现的是一种非常大气的美,如何去解读这些创作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呢,应该和您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吧?
胡景文:这和我的工作生活经历有些直接的关系。比如海洋系列,就是早期我到烟台、大连做展览,甚至后来到法国讲学,这些都是滨海城市,法国的留尼旺美术学院所在的地区更是四面环海。大海非常漂亮,而且海的颜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都是蓝色,很多海底长着珊瑚礁的海域是呈粉红色的,就像我作品表现的那样。我曾经在海里游泳潜到海底去看那些珊瑚那些鱼,很漂亮。
火山系列的问世也是因为法国讲学经历,我讲学的留尼旺美术学院所在的地区就有不少火山。
而冰川系列主要是我对世界环境这一主题的关注。现在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必须引起我们的危机意识,人类一定要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提高环保意思,提倡低碳生活。
总体来说,我的作品关注的都是大自然,崇高表现原始粗犷、质朴自然、思想内涵深厚凝重的题材。自然山川的美,是一种超越世俗的美,无言的大美。
《瓷器》:您1984年大学毕业,1990年就创作了《秋韵》,在全国陶瓷艺术评比中一举夺魁,在业界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和肯定,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为什么就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对于艺术创作,您有些什么样的感悟和理念?
胡景文:我认为,从事艺术一定要有些悟性、感觉。当然,我也是一个比较实干的人,我喜欢埋头做事,钻研自己的事业。
艺术创作必须要体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是简单复制,理念大于技术。
还有一点,我认为也比较重要,与很多陶艺家不同,我和陶瓷几乎没有任何家学渊源,我是初中毕业以后才找的老师学习画画,这恰恰成了我的优势。不受家法门规的约束,我可以广取博收而不拘泥于一家,揣摩、沿袭、汲取各门各派的长处。
我这个人胆子比较大,把眼光放远,善于抓住机遇。我是景德镇最早一批到外地举办个人展览的,也由此跨出国门,将我们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带到了世界上更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