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寻找营养,从现代艺术中寻找出路,只有与时代接轨,陶瓷艺术才有可能成为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不久前宁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谈当代陶瓷艺术发展方向时的表述。
在景德镇本土艺术家当中,宁钢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印记,对传统的膜拜、尊崇,对现代艺术理念和手法的娴熟把握,使传统和现代、具象和抽象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治学严谨的陶艺泰斗秦锡麟在评价他的作品时不吝赞美之词,称之拥有深沉凝重而又新颖不凡的内涵,既有传统的意蕴,又闪烁着当代学院派风采,洋溢着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使人领略到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与品质特征。
宁钢,已成为景德镇陶瓷艺术一个独有的文化符号。
[瓷器]记者鹿鸣文/图
嘉德的发现
宁钢的家在湖田,这里可以说是景德镇陶瓷的一块“福地”,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湖田窑”所在地,青山绿水,远离市声,引来了一批艺术家在此“安营扎寨”。
2007年底,有个“不速之客”走进了宁钢竹影婆娑的庭院,来者名叫刘培金,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瓷器工艺品部的业务顾问,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身份,实际上他是中国收藏界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刘培金曾任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裁,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一直主管我国瓷器的进出口工作,曾先后几十次到景德镇调研、考察、谈生意,对景德镇艺术陶瓷有着极深的研究。
嘉德看上了宁钢,嘉德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艺术品拍卖机构,它关注的是“金字塔顶部以及即将成为金字塔顶部(流动性)的这部分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刘培金在和宁钢作私人交流时坦言,进入嘉德视野的景德镇青年艺术家不超过3个。在随后举行的嘉德春季和秋季拍卖会上,宁钢作品均有不俗表现。
人类学家方李莉本人也是—位陶艺家,曾长期在景德镇工作、生活,游学并定居北京之后,一直对景德镇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她认为,现当代陶瓷艺术基本是由三支力量构成:一支是传统的自然延续,这支力量主要是各传统产瓷区的陶瓷艺人,他们大多依照前辈遗留下来的技艺与表现方式在制作一些传统的陶瓷艺术品。另一支是受西方文化观念影响的现代陶艺家,因为其教育背景及思维方式的西化,即使表现的内容是中国化的,也难免打上西方艺术的烙印;立足于西化的中国陶瓷艺术,也不可取。还有一支力量就是—方面努力学习西方的现代文化,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内在意义,同时将自己艺术之根牢牢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陶艺家,他们的作品兼具民族性和世界性。这是”天人合一”中国文化的本质。这种意义上的陶瓷艺术,是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必然发展方向。而宁钢正是后者时代表性人物之—。
宁钢的世界
宁钢的父亲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一位元老级教授,受其影响,宁钢很小就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此后,宁钢先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韩国圆光大学、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市陶瓷职工大学学习、工作、任教,其主修的方向从没离开过陶瓷与美术。
上世纪90年代,宁钢曾去过许多私人作坊,按照“画一根得一根”的方式画瓷器,最初的时候,因为对料性不了解,他画的瓷器一烧就坏,成了不受作坊主欢迎的人。经历了种种失败之后,宁钢很快就熟悉和掌握了传统技艺,他也因此享受到了一种特殊的礼遇,许多作坊主把坯挑到他的家里请他画。这样一些独特的经历成就了现在的宁钢。
宁钢是个平和的人,曾有人拿着他“作坊时期”的作品来请他鉴定,即便是件画面烧裂的作品,他也为来者出具证书。宁钢是一个讲生活情趣的人,他在庭院栽花、种竹、养藏獒,这样的人生态度也同样折射在他的作品里。《红梅系列》、《金秋》、《仲夏》处处透出诗意的美和安宁。
宁静作品中,梅花、荷叶、白鹭、莲花、观音是最常见的画面,他以散淡的襟怀,捕捉作品安适飘逸的韵味,构图不经意却苦心经营,疏而不空,古朴率真。如《红梅》这件作品,宁钢运用传统的粉彩装饰工艺与高温色釉的自然肌理桕结合,以中国画泼墨画法,自然泼洒色釉并通过高温窑变后产生各种自然流动的肌理,打破平滑、光亮的瓷质的单一之感。用玻璃白釉施以没骨画法,表现梅花的清丽,并使作品产生材质上的肌理对比,作品具有传统的表现技法,同时又不乏现代意识。
他曾经的同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品昌这样为他“定位”:在雅俗对流中找到了自己的路。
宁钢谈现代陶艺创作
中国传统陶艺以她端庄秀丽、富有民族特色的造型,在火焰与泥土中微妙结合和独特自由,丰富的变化,使色调与质感呈现出一种气象万千的韵律与节奏,而且珠联璧合地融为一体,在人类长期生活和人类历史发展中,传统的陶瓷一直拥有着辉煌的历史,以具象的成就标志着无可置疑的人类文化的主要业绩。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前进, 如今,世界艺术正呈现出既对立冲突,又交汇融合的复杂局面,传统的西方美术以具象为特征,19世纪下半叶以来,时代风云被画家和雕塑家深刻感受之际,他们之中的许多人逐渐发现和认识原来抽象的天地广大无边,玄妙而幽深,因而开始以抽象的审美观和表现形式取代了具象。
反限制、求自由是现代派艺术的一致倾向,现代陶艺,面对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日益丰富多彩的未来世界,在我们面前有着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不仅在于对材质的选择和发挥,更应该是作者心态的充实和修养的充实,作为一个艺术家必须重建自己的审美结构、心里结构、知识结构,并且让情感和个性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艺术格调,而真正的艺术之花,应该是作者用生命和情感的液汁灌浇出来的。由于人们对艺术作品的观感与评价各异,因此,作品的内涵必须深刻地显示出一种“意境“,在客观的效果上显示出一种无限广阔的空间世界,显示出一种不可言传的含蓄而又充实的精神特征。
深深地凝结着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气质和内涵以及个性和感情,是现代陶艺追寻的方向,而每一个有代表性的时代的心理结构,必然创造着自己时代的艺术,拥有时代的特征,凝结着自己时代的标志。而现代陶艺的特征与魅力首先就是突破传统的规范,在造型、构图和色调中、从多种角度自由地发挥作者的情绪与灵感,而灵感又是美感思维的一种特殊的心里功能,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不但不能否认,而且应当十分珍惜。可是,灵感的产生与来临又非神灵或梦呓,它是艺术家长期实践、辛勤劳动的结果。他又是思维的一种突变形式,也是一种血汗耕耘所绽放出来的鲜花和硕果。因此,陶艺创作的本质,不在于它告诉我们的情节,也不在于它显示出的技巧,而在于通过他的风格告诉我们和寓于想象的内容,揭示出作者创造的情感特征,当陶艺家追求这种关系时,作品的形体、色调、空间及其诸种关系才能产生出与情节无关的美的魅力!
现代艺术的世界性特色,正随着整个世界空间距离的缩短和信息交流的改革而带来国际性艺术的同化现象。中国传统陶艺在世界的潮流面前必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必须使之具有现代感,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有着完备审美体系的中国佣艺,正在由一代新人作现代的追求和改造,使它具有现代感,又具有我们民族自己的特色。
学习姐妹艺术之长,也是陶艺作品深化创新的必具因素,他将给艺术作品带来生机,如音乐中的节奏,旋律被赋予着新的含义而被运用到造型艺术的画面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都形象地表明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血缘关系。
传统陶艺是我们民族的艺术之花,她的艺术风格作为民族曾经热衷的造物形式已成为不可磨灭的文化传统,她光辉灿烂的成就足以令我们的子孙后代引为骄傲,但时代需要我们担负创新的任务,目前的创新活动还停留在有限范围之内,而历史留给我们一条重要的启示就是勇于接受,勇于思变,要不断大胆地实践才能有所发展,也只有放弃,才能更新、才能发扬,既要交流,又要融合,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要不断地补充营养,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创造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