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基,教授,1960年7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陶瓷学院美术系,现任职于景德镇学院艺术系教授。系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高级会员(国家级),中国美术家协会景德镇分会会员,中国高岭陶瓷艺术家协会会员。 经过10多年对山水画机理、色彩、意境的研究,徐国基独创山水画的新画法———阳光山水,作品通过对山和树以及石头肌理的描绘,来表现一种阳光照射的感觉,具有显著的独创性和前瞻性,其作品曾二十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奖项。15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家级刊物《装饰》和《中国陶瓷》及其它省、市级刊物上,其作品在二十多部大型书刊和画册上发表。 《瓷器》记者 李广明 文/图 要懂得享受生活,更要懂得享受工作。 当工作也成为一种享受之后,徐国基提起画笔,感受到的是一箩筐的快乐,他笔下的山山水水充满着煦风一般的色彩,被称为阳光山水。 如此,享受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 “不坎坷但丰富” 徐国基年少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他的理科成绩尤其突出,15岁之前,徐国基和陶艺并没有什么关系。 1975年,美术不情不愿地走进了徐国基的世界,当年15岁的徐国基念初二,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成绩十分优异。 暑假开始后,徐国基接到通知,他和同校同学龚循明(现为著名陶艺家)被选派参加暑期美术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学员都是来自全市各校的学习尖子。 虽然不是很感兴趣,但既然学就得好好学。徐国基和同学们都认真地听徐庆庚和张月圆老师讲课,一周上完六天课后,周日便集结外出写生。满满的一个月下来,徐国基完成了系统的高规格艺术启蒙。 当年12月,只念完高一第一个学期的徐国基(当时初高中学制皆为两年),顶替父亲到了建国瓷厂,他很幸运,一进厂就跟着久负盛名的老艺人胡诗看在美研室学习传统青花。徐国基的基础不错,又肯用功,学起来很快。 1977年恢复高考,在这个不一样的年份里,徐国基加入了高考的队伍。他花了一周晚上的时间补习高中课程,便去参加了陶瓷学院艺术系的招生考试。这样的过程相比大多数那个年代的故事,少了很多艰辛和悲壮的色彩,但结果却是徐国基的成绩名列前茅。 此外,徐国基的创作天分也在这场考试中得到充分展现。专业课考试的最后一门是创作考试,考试的试题是《星期天》,两小时的即兴创作。对于绘画技巧稍显欠缺的徐国基来说,这本是一场最艰难的考试。但多年后,徐国基的应试作品仍一再作为经典案例被许多老师在美术课堂上提及。 那时每逢周日学校都会有义务劳动,徐国基就这个主题,创作了一张水彩画,画面是一个房间局部,可以看到一张小书桌,书桌上放着一个定时5点半的闹钟,一个小学生探头向窗户里喊主人公起床去劳动,令人叫绝的是画面中并未出现这个主人公。这样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预留了充分的想象空间给观者,徐国基的作品藉此获得了最高分。 1977年,徐国基以优异的成绩进入陶瓷学院艺术系,此后又被分配至雕塑班,师从周国桢、姚永康、钟莲生等陶艺大家。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让雕塑班的同学们倍加珍惜,徐国基的日程表安排得满满的,上课、写生、看书、练书法、习画,充实的生活让四年的大学生活白驹过隙。 尽管到大学毕业,陶艺仍未成为徐国基的钟爱,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仍让徐国基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础,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享受陶艺 不坎坷但丰富的学习生涯结束,徐国基被分配到了安徽宁国,在一家国企从事生产管理,这是一份和陶艺毫不相干的工作,除了平时练练书法,徐国基被迫和自己学了四年的专业暂时分道。 虽然做生产管理并不算太糟糕,但徐国基却有些迷茫,原先不太在意的陶艺让他十分挂念。在失去之后,徐国基明白,原来陶艺已经进入了他的生命。 工作四年后,徐国基开始频繁地打申请要求调回景德镇,但一次次遭拒。终于,在参加工作的第九个年头,徐国基的坚持得到回报,调动函辗转到了枫树山林场。 虽然枫树山林场的工作也非专业,而且还得和在安徽国企工作的妻子一道放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但徐国基为了回到起点,仍毅然回到了景德镇。徐国基夫妇仍记得那段艰难的日子,因为收入锐减,陶院雕塑系的高材生不得不刷大广告牌以贴补家用,徐国基的爱人则提着大漆桶在一边帮忙。 1993年,徐国基终于等到了机会,当时职大招聘美术专业教师,他便前往应聘。徐国基扎实的陶艺理论基础和艺术功底,让他顺利通过,终于回归了陶艺世界。 在大学里,徐国基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潜心钻研陶艺,在教学和陶艺上不断取得突破,迅速晋升大学副教授。2006年,徐国基在人才济济的高专获评教授,在陶艺领域其阳光山水和传统青花风格独树一帜。 之于陶艺,徐国基也已脱出工作或专业的概念。徐国基说,做陶艺已成为一种享受。无论是在外写生还是在家创作,陶艺带给徐国基的都是快乐。 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徐国基同样享受学习。正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让徐国基一直在进步,一直在突破自我与时俱进。徐国基不仅学习国画、书法,还练习金石篆刻,甚至钻研了一段时间电脑。徐国基用自学的电脑知识,学会使用了phtoshop,还制作了自己的网站,开了三家网店,整个一个艺术圈的时尚达人。 当然,徐国基的学习重点仍在陶艺领域,在阳光山水之后,他将再次突破完善自己的艺术风格。有这样的“享乐”主义精神,不久后的徐国基将再次带给人们惊喜。 徐国基的阳光山水
艺如其人。徐国基的阳光山水来源于其健康的创作心态,轻松的心境让他的作品读来舒适宜人,一如和煦的阳光普照。 在徐国基的作品《春眠不觉晓》中,我们就能找到这样怡人的状态。雪山初融、春绿近山、融水成瀑、云霭低回,青瓦白墙后的桃园仙境在春天暖暖的阳光照射下,发出明亮却又柔和的色彩,置身其中,沁人心脾。 细读徐国基的阳光山水作品,我们能从中发现其独树一帜的山水画风格。用中国画的点、线、面来表现阳光照射下的石块、树丛、山峦,是徐国基阳光山水画的最基本的语言,这种表现形式,目前在国内仍属首创。翠绿是整个画面色彩的基调,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表现阳光照射下的山峦,是色彩表现的最终目标,蔚蓝的江水、湖水或潭水让色彩升华,暗示这里是一块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圣洁之地,是人人为之向往的仙境。“潮平似不流”是徐国基阳光山水画意境最贴切的写照,江面似镜子一样平静,凭耳听去,潺潺的泉水,清脆天籁不绝于耳,静谧之境悠远深邃。 徐国基说,阳光山水初创灵感来自于多次庐山行和湘西行,阳光照耀下的庐山,色彩温暖瑰丽,让他深为触动。之后徐国基花了半年时间,将那种得来不易的感觉表现在自己的山水作品上,近年来,他又不断对此技法加以完善,阳光山水才得以初成。 物无完美,但可不断追求完美。徐国基说,他仍将继续对阳光山水加以研习,让自己的风格更趋完美。 艺术之难在于变。但徐国基不畏求难,对表现对象有了固定的语言表现固然可喜,但仍要求变,在表现方法和风格上再加以突破,以图更高境界。此前,徐国基已完成对传统青花注入更多个性元素,这也是其努力求变的例证之一,相信今后我们看到的阳光山水将会更加多彩。 艺术家没有自我,其作品也就失去生命。徐国基在作品中倾注的情感理解,以及不断求变的精神,是对艺术以及艺术家本身的最好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