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刘超鸿,字林益,号森鸿,1938年生,吉安泰和人,教授,雕塑家。从小酷爱艺术,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后留校任教,擅长传统陶瓷雕塑兼绘画艺术,长期从事艺术科学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工作。其艺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1983年后,他在上海、武汉、佛山和景德镇举办个人艺术展,1988年出版专著《装饰图案选》。他的作品有些至今仍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以及西欧等地。 “刘超鸿艺术第二春”———这是今年3月份,景德镇陶瓷学院副院长陈雨前在刘超鸿陶瓷艺术作品电子杂志首发仪式上说的。虽然刘超鸿陶瓷艺术已经成就卓越,但人们仍旧认为他能再次超越,而且,他已经在超越。 已经71岁的刘超鸿,在雕塑瓷厂开了间陶瓷艺术工作室。每天9点,他都会雷打不动从陶院老校区家中骑自行车到工作室里搞创作。他的精力,就像他的艺术创作力一样旺盛。
瓷器:记者 张钧和 文/图
不平凡的艺术之路
1938年,刘超鸿出生在泰和县乡下一个贫困的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在这样的环境里,似乎离艺术非常遥远。然而在刘超鸿还不懂得什么叫艺术的幼年时,他却迷上了画画。直到他穿着草鞋,挑着米和衣服,徒步50多里山路走进中学,他才知道,原来画画是门艺术。 让刘超鸿明白绘画艺术的,是中学的美术教师曾访贤。也是曾访贤最早发现了刘超鸿的艺术天赋,并对其进行细心的指导。就这样,刘超鸿一边学文化课,一边系统地学习绘画,练素描、攻山水,多方面吸收艺术营养。1958年,他考上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让他感到意外的是,他学的是雕塑专业。景德镇灿烂的陶瓷文化深深地吸引着这位来自革命老区的青年学子,刘超鸿一头扎进了陶瓷的海洋里。 大学毕业后,刘超鸿留校任教。他一边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一边进行陶瓷雕塑艺术的探索与研究。正当他艺术创作的壮年期,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乱了他所期待的一切。 “文革”一开始,陶瓷学院被迫停办了,学院的老师下放的下放,被抽调的被抽调,有些老师还被打倒。在那个年代,他们不仅承担着体力上的折磨,还要承受着精神上的折磨。 这段时期,刘超鸿也离开了学校,他常常奔波于南昌、井冈山和景德镇之间,干着陶瓷以外的工作。所幸的是,他还没离开艺术。 他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展览馆、井冈山博物馆、余江血防纪念馆参与集体创作大型雕塑和壁画,如《老红军雕塑》《全国人民大团结万岁》《毛主席像》《送瘟神》等。 “文革”中后期,刘超鸿进了雕刻厂和家具厂,拿起了斧头、刨子,做起了木雕、竹雕和木工的活。1972年,刘超鸿的木雕《万马奔腾》笔筒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作品被轻工业部美术馆收藏。 苦难也是财富,刘超鸿说,经过这一段经历,大大提高了他的造型和塑造能力,思维方式也开阔了许多,给后来的陶瓷雕塑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他在《刘超鸿陶瓷雕塑艺术集》后记中写到:“我一生艺术道路坎坷曲折,虽饱受了酸甜苦辣,却始终热爱陶瓷艺术。正是这种热爱,使我在探索陶瓷艺术的道路上,虽然历经千幸万苦也觉得其乐无穷。” 的确,艺术给了刘超鸿无穷的快乐。
创新·永远的春天 景德镇的陶瓷雕塑,依其操作方法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圆雕、捏雕、浮雕、镂雕、锒雕等种类,具体品种则不计其数,从陈列美术品、玩具到生活器皿,无所不有。景德镇所生产的陶瓷雕塑,瓷质光洁,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魅力无穷。正是陶瓷雕塑这种无穷的魅力,深深吸引着刘超鸿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 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表现内容五花八门,刘超鸿选择了东方文化陶瓷艺术的文房四宝为研究方向,如笔筒、砚台之类为主攻对象,在继承传统陶瓷雕塑的基础之上不断发展与创新。 刘超鸿对艺术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想法,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求天人合一、寻矛盾发展、悟诗情画意、领时代风骚”。在刘超鸿的陶瓷雕塑作品中,他利用层次、压缩、透视、塑造和错觉五大原理,使瓷雕整体关系自然和谐,构思新颖别致,令一山一水坚强有力,一草一木生动感人,尽显出非凡的活力。 如刘超鸿的作品《庐山恋》,他利用堆、镂、雕等传统技法,注重层次与空间的关系和夸张云雾的感觉,烘托出爱情浪漫主义色彩。作品《并蒂莲》利用色泥堆、捏、雕的手法,表现荷花的婀娜多姿,荷叶与劲草的穿插,使画面生动活泼。作品《漂流》突出水的动感与活力,表现了人与自然交融的愉悦情景,极富现代感。其山水风景的笔筒作品尽力运用透视原理、错觉关系,显得作品远近层次分明、情调高雅、意境悠远,让人寻味。 历经40多年的探索与创新,刘超鸿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其不少艺术作品进入了艺术市场,为人们所认可与称道,作品远销香港、新加坡、日本、西欧和美国。有一次,美籍华人陈香梅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参观时,就为刘超鸿作品所惊讶,指定选购了他的一件大笔筒《陶渊明诗意·归去来兮》。 如今,步入古稀之年的刘超鸿,对陶瓷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仍旧像春天一样充满着活力。他说,人生有涯,而陶艺无涯,如果一辈子的艺术生涯能给世人留下点痕迹、印记,能够成为艺术沧海之一粟,让后人去品味,并唤起人们的美好回忆,那是多么幸福和快乐的事。 为了这件幸福的事,刘超鸿迈起了春天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