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独家连载发布《王安维艺文选》】 很多年以前一位广州的朋友送我一本有关纳西文化的书,既然人家真诚地送了此本书,我还是认真看了一下。以前我没有去过云南,在我想像中大概就象我们的山清水秀的瑶里古镇,而今我与丽江古城是如约而见了,见时却又有些突兀。穿过现代城市繁华马路,那巨大的水车就占满了我的视野,随之扑面而来的是丝丝细雨般的清凉与透彻。丽江是没有四周城墙的,进入它只需要走过那道桥就可以了。问及原因,当地人有的告诉我因城中有土司的衙署,谓之木府,若四周有墙,则成“困”,故不设城墙;有的说纳西族是个开放而进取的民族,不建围城也为了彰显此意。 由此我想到瓷都景德镇为何能成为世界的瓷都,就是因为瓷都也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她张开胸怀,海纳百川,把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吸纳到这个城市,集各大名窑之大成,融古今中外艺术为一体,使瓷都的陶瓷艺术手法各异、风格各异、题材各异而丰富多彩。 游丽江,在宽阔的四方街上,我发现这个城市的建筑都是黑白相间的砖瓦结构,没有高楼,淡青的石板路旁是清澈的可以见到每根水草的小溪,垂柳依依,衬托这个城市的妩媚与秀丽。它的布局精致而和谐。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安静的古城,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人间仙境”吧。由此我又想到了离景德镇市五、六十公里的瑶里镇,她同样是小桥曲水,鱼儿畅游、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美如画境。 在丽江的小店里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店主,热情地推介着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那些东西展示了丽江绚烂的历史文化,也展示了这个城市特有的风情。“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这是否就是郭沫若先生诗里的天街?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 纳西古乐是要听的。它的音符是那么简单,却义包罗万象。夜晚聆听到的年 老艺人用心演奏的纳西古乐, 深沉、激荡却又柔和悦耳,飘 荡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里。柔和的风吹动着敏感的思绪,那古乐仿佛一首诗,能把我带同到童年,带同到没有城市喧哗的宁静中。它像雨、如丝般柔滑的雨,静静地洗刷这个空间里所有的尘埃,及全每个角落都湿润了,都有了春天的亮色,有了水的清纯。它也是润物的,也在润化着我的心灵。我想,在瓷都的占窑,不也有那动听的瓷乐吗?蓝色的天空,绿色的盘龙岗湖水涟漪,身穿青花绿衣的乐女所吹打出来的民乐与遥远的丽江古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回味无穷。 在来丽江之前,有人告诉我,在丽江的最高境界就是找到一处属于自己的有水的角落,静静地聆听小桥流水的声音,在明月清辉下,你能读懂很多东西。在那个夜晚,我本来想放一盏自己的小烛灯随溪水流走的,不知道为什么,我最后没有那么做,只选择了坐在水旁的石阶上,聆听了一晚小桥流水。而丽江的鱼也是那么自在,它们在我脚下随意游动于水草间,偶尔会在清明见底的水中吐出泡泡,或许它也会静静地注视着沉静的自己。 古道上不时传来匆忙或者闲适的脚步声,水旁错落有致的酒吧、茶座投来不一样的光线……慢慢地心与古乐,心与古城就在月光里交融为一体,时间不再是概念,而成为了这涓涓之水,载着我的相思、我的感情,回归到历史的烟云中。 古城的节奏是如此舒缓。这里没有尘世中的那份心灵的压抑,有的只是如76座桥下轻缓舒畅的流水,还有那春风中飘逸的垂柳。青瓦房的世界里,早已经有了现代商业浓重的气息,但在这古城里,诸多事物却看起来很和谐。位于瓷都枫树山的陶瓷历史博览区我也有同样的感受,青瓦白墙之中的天沟晒塘,瓷业工匠在此拉坯、利坯、画坯、施釉,不远处松紫垒成象小木屋式的柴堆,再过去一点就是窑房,座落在山围松林之间,非常入画,在这里烧出来的瓷器也被郭沫若先生誉为‘馈逾珍宝明逾镜,画比荆关字比苏”。 了了亭·米承燕 编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