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景德镇陶瓷艺术界名人访谈录 >> 大师、教授 >> 大师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组图]周国桢的陶艺情结之古风时期(1981—1988)         ★★★ 【字体:
周国桢的陶艺情结之古风时期(1981—1988)

作者:李申盛   文章出处: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08-5-5 9:54:13 
 

    1981年,一次偶然的停电,将一个装饰二层釉准备烧成《金钱豹》的豹烧成了《雪豹》,它的特点是无光泽,且略显粗糙,面釉不规则地开裂,裂开见到的黑底有点光泽,这一效果的出现,破了千百年来只追求釉色华丽和越亮越好,通体更不能出现一丁点的开裂,否则就是废品通则。可眼前这一效果完全是另一种审美,是与华丽相反的朴素美、残缺美,这正与当今世界所追求的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是一脉相承的。我再一次地反思20年来高温色釉装饰。于是,从无意的残缺机理的出现到有意的残缺机理的追求,结果便出现了各种各样残缺机理效果。如气泡的《黑叶猴》、缩釉的《金蟾》、集珠的《波斯猫》等。
    1982年和1983年连续两次带毕业班到西安参观,其中,霍去病墓的那些动物石雕给我感触最大。真难以想象,我们的老祖先在两千年前就懂得对立统一的法则,似与不似的艺术处理,令人感到格外的朴素、大方、古雅、亲切。从此,我再也不崇拜希腊那种科学化的写实人体,而是拜倒在我们民族的意象化朴素、自然天成的艺术上来。于是又想到景德镇的瓷泥全是统一的即白又细为标准,为什么不能使用粗的和有不同颜色的原料,为什么不能根据不同的对象的要求而采用配置个性化的原材料来?为什么原材料就不能打破一个地区的局限?于是又有冲破传统的框框,大胆使用被人看不起眼的匣钵土、大缸泥、紫沙泥,能单独的单独用,能混合的混合用,但大多要加瓷上,才能耐高温。
    因而1985年后又出现了古朴粗犷、手感泥味大写意作品,从而彻底从民间艺术向纯艺术迈进了一大步,如《落叶归根》、《牛脾气》、《山魈》、《金丝猴》等,为此将这时期称为“古风时期”。

[1] [2] 下一页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周国桢 《懒猫》形象说开去
    周国桢 珍品“波斯猫”雕塑赏
    周国桢老师和他的大角羊
    估计是周国桢教授最早的猫头
    周国桢老师题词“无香道”“
    周国桢带头献爱心再筹4500元
    周国桢老师组织制作大型雕塑
    周国桢教授谈嘉德拍卖其残次
    周国桢教授已经开始设计兔子
    只有表现了今天才更有价值留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