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典》:对于入选我们杂志举办的“201 1年度致敬艺术家”,您有什么感想?
王恩怀:其实,在201 1年,我也没做很多事,只是能参加的都积极参加,比如政府组织的瓷博会,文联、(省)陶研所牵头的一些展览、笔会。应该说去年一年心情还是比较舒畅,走到很多地方都受到尊敬。
毕竟年纪也大了,最重要的是身体调理、保养,能够搞点创作就搞点,力所能及回报社会。有时候,一些藏家、经纪人,多年的老朋友、亲戚办事的,也要我画点。釉上的釉下的都画一些,在家里。
《瓷典》:看您气色不错,平时除了画画,主要还做些什么?
王恩怀:散步,早上吃完早饭就去公园、沿河一带走走。回来吃了中饭,我有午休的习惯,午休以后,又出去走走。有时候坐公交车去,有时候打车去。
早两年也打牌,经常打,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把身体坐坏了,现在不打了。
《瓷典》:归纳起来就是主观努力,抓住机遇,坚持到底。
王恩怀:对。从我父亲和我老师那里,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的敬业精神,对陶瓷的热爱。为了画成一件作品,精神高度集中,不达目的不罢休。我记得大热天的时候,我父亲画画,非常投入,聚精会神,一旦放下笔,画完了,才说好热好热,热得难受,画的时候根本不觉得。乐在其中,这是做好一件事的精神动力。
《瓷典》:您少年求学的时候,父亲是王步,后来又正式拜刘雨岑为师,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令今天很多年轻人羡慕,在他们身上,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王恩怀:我的两位老师,一位教青花,一位教粉彩,对我后来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青花斗彩画得比较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应该说,我比较幸运,我的外在条件对学画瓷器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客观条件再好,也要通过主观努力,需要自己去争取,才能够胜任事业的需求,不然也会被社会淘汰。个人的主观努力是主要的,很多名家,各行各业的,不见得他们的下一辈就多么优秀。
当然,机遇也很重要,我的机遇也算碰得好,年轻的时候被选进了景德镇市陶瓷研究委员会,后来到部所,和一些外来的大学生年轻人一起学习交流,当时有1 0多个年轻人,到最后就只剩几个人,很多人没有坚持到最后,也断了联系。
《瓷典》:你们这一辈年轻的时候,社会条件也比较艰苦。
王恩怀:那时候我们一家五六个人就住一个9平方米的房间,画瓷器都是在小衣柜上画,晚上在家,点煤油灯画,做设计。白天除了上班,还要开各种会,休息的时候要参加义务劳动,也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搞其他什么业余爱好。
责任编辑:程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