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长发老者走出景德镇陶瓷学院大门,尽管清瘦却两眼有神,肩上背着文革时的军绿色旧布包。“为人民服务”几个毛体字印在包搭上,闪耀着红色的光芒,如同他那朴实而正直老人晚年的夕辉,他就是陶瓷山水画泼彩技法创始人徐子印。
徐子印于1 961年从陶瓷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艺术室,后在《中国陶瓷》杂志社从事美术编审工作达1 9年,如今潜心从事山水画瓷艺创作,早年的美编工作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厚的艺术营养,使得他的瓷绘创作如鱼得水。
1962年,徐老师向“珠山八友”之一的徐仲南之子徐天敏拜师,后者擅长于粉彩走兽,科班出身的徐子印在名师指导下,很快就全面地掌握了动物及山水瓷绘技艺。
艺术创作的成功常在于锲而不舍与瞬间灵感的迸发,在徐老师研究出泼彩(泼墨)山水技法之前,就有不少艺术家探索泼彩技法,但一直无法掌控肌理的稳定性。为了稳定肌理效果,徐老师苦心孤诣,用不同的材料反复实验。有次在创作时看见桌上有瓶酒精,就顺手拿起泼洒在瓷板上,并迅速加以修饰和点缀,烧成后作品呈现自然天成、气势磅礴的艺术效果。他由此发现在油料中掺和高度酒精可以稳定樟脑油的炸性,可以让作品呈现出完美的肌理效果。
1 993年至2000年,徐老师在陶瓷艺术创新方面达到高峰,他先后成功地研究出七种新型山水瓷画技法:线条描绘山水法、意象写实山水法、泼彩(泼墨)山水技法、泼彩青花工艺、泼彩青花斗彩、泼墨粉彩技法、丝网色料彩绘法。
工艺和技巧一旦被发明和发现,其规律须作深入的研究,方能为作画服务。山水瓷画艺术家除了掌握基本的艺术表现技法,更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学修养,全面的文化素质和丰富的生活积累,并且对自然界的山水万物有着深刻的理解。徐老师的山水瓷画作品,使观赏者感佩于大自然的崇高、壮丽,构图布局丰满,远离了传统的绘画模式,用现代的图式构成,表现出时代精神和民族特征,其新颖独特的图画、富于个性的寓意,把人们带入陶瓷美术新的审美领域。
徐老师喜欢音乐,他说: “音乐有助于缓解疲劳,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从中领悟艺术的节奏感,体验人生思想的情怀,它与绘画艺术颇有相通之处。”平时徐老师爱看小说,翻阅古今画册,阅读美术报刊,了解美术界的动态,关注当前艺术市场走向。一个真正的陶艺家应该会紧跟时代,会保持高度的艺术创作敏感性,徐老师就是这么一位热衷于从事陶瓷艺术事业的人。
从不间断地学习新知识,让自己充满艺术创作的活力,徐老师以此始终保持着青春的心态,步伐坚定地行走在艺术道路上,留下泼彩创新的脚印。
徐老师的工作室就设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宿舍,他爱骑着油漆斑驳的永久牌自行车,车篓里放着那只军绿色背包。尽管七十三岁的他已近耄耋之年,但是他踩着踏板的双脚依然有力,目视前方,向充满未知且更多可能的明天飞奔。
责任编辑,程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