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懷,1935年12月生,江西豐城人。高級工藝美術師,1979年獲,陶瓷美術家j稱號,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j,1 993年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j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系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員。
王恩懷的父親王步是景德鎮著名的陶瓷美術家,享有“青花大王”之美稱。王步為國慶10周年創作的高達2米多的青花釉里紅大花瓶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現在,王恩懷和他的兒子王青、王清平合作創作的青花鬥彩《國色映朝霞》瓷瓶也陳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江西廳。
在輕工業陶瓷研究所的1 0年間,他與從中央美院、中南、西南、西北美專分配來的1 0多位大學畢業生結為至交,一起寫生,一起切磋交流,一起搞設計創作。王恩懷說: “那10年間,同道好友間的相互學習,各種晝種、流派之間的交融,看起來學得很雜,但集思廣益,的的確確打下了扎實基礎,受益終身,培育了一種對自己永遠不滿足的思想。”
王恩懷從小隨父學藝,又拜景德鎮著名的陶瓷美術家、 “珠山八友”之一的劉雨岑為師。劉雨岑藝術風格獨特,成就卓越,被人稱為“水點法”大師。王恩懷於1 950年肄業于江西省立陶專,1954年入輕工業陶瓷研究所,1964年調為民瓷廠,1993年調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
在為民瓷廠美研所工作的30年間,他與秦錫麟負責日用瓷器型花面設計和藝術瓷的創作。王恩懷創作態度嚴謹,一絲不苟。他設計的許多國家用瓷、禮品瓷和出口瓷的造型晝面,都受到好評。
王恩懷博採眾長,潛心研究陶瓷藝術,不僅擅長粉彩花鳥,而且新彩、青花及日用瓷畫面設計也得心應手。50餘年來,王恩懷用傳統文化所特有的樸拙厚實的民族精神來表現內心的感受,菩於從大自然中發現藝術的真情。他的作品注重表現生活情趣,寓情於晝,以物
抒情。
王恩懷創作的作品在陶瓷美術評比中獲國家獎4項,省市級獎48項。他有數十件作品被國內外館藏機構收藏。他先後應邀赴日本、新加坡、美國、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參加陶瓷作品展和學術交流活動。
王恩懷創作的粉彩《趣在自然中》瓷瓶,畫面上用寫意沒骨畫法繪小烏、秀石、山茶花。一隻小鳥展翅飛舞,另一隻小烏站在秀石上,雙眼盯注前方,生動可愛;幾朵紅黃山茶花盛開,花頭以洋紅染繪,濃淡分明,層次清晰;秀石描繪得很有中國水墨畫的韻味。作者用筆簡練,放中有收,筆法靈活多變,這件作品形象簡潔,色彩豐富,表現了大自然的情趣,令人賞心悅目。
王恩懷創作的青花釉里紅《無限春光》瓷瓶,格調高雅,造型新穎,簡練的幾筆就把兩條鱖魚十分生動地表現出來了。兩條鱖魚自由自在地遊弋,一青一紅,相映生輝,色彩對比十分鮮明,幾根看似簡單的枝條,豐富了晝面,這件作品充分表現了春光無限的自然意韻。
王恩懷創作的粉彩《自然生趣》瓷盤,晝面上描繪了一隻可愛的小烏。它發現了兩朵盛開的芙蓉花,顯得十分驚喜,自由地歡叫起來。烏與花的對話,十分自然,小鳥活潑生動,芙蓉花人見人愛,作品充滿了安適飄逸的自然生活情趣。
王恩懷創作的青花鬥彩《春色瀾漫》瓷瓶,晝面上美豔的牡丹和潔白的玉蘭相互呼應,變化多姿,多彩的蝴蝶飛舞其間,綠葉青翠欲滴,給人以春意盎然之戚。在表現手法上,兼工筆帶寫意,以形傳神,藝術地表現了牡丹和玉蘭的神采。整個晝面構圖佈局疏密有序,動靜結合,節奏活潑,氣韻生動。
景德鎮陶瓷學院名譽院長、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秦錫麟在《王恩懷瓷韻晝藝作品集》中寫道: “從王思懷以其悟性、功力、修養和才情創作的大批青花、粉彩、綜合裝飾的力作來看,他以新穎的構思、凝煉的筆墨、深邃的內涵、雄渾的氣派、超前的審美魅力,生趣盎然的意境和獨特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藝術天地的自我。他以自己的筆墨、當代人的思維,走進了自成一家的自由天地。”
王恩懷在《王思懷瓷韻晝藝作品集》後記裡寫道: “我的藝術生涯深得先父、恩師為人為藝敬業精神的薰陶,又得同道好友的砥勵、启迪,加上自已確實愛好,作為人生一大樂趣而為之。學藝時,給師長沏茶、抹桌、研磨晝料,聆聽他們的點滴教誨,目染他們一絲不苟的創作精神。年輕時與師長、學友們一起晝素描、水彩,陶醉於丘壑山水之間。在漫長的幾十年間別無他好,潛心讀書作畫,閑來無事,也總愛把所思所想付諸小稿,貼得滿牆滿壁,然後遊弋於這些碎紙之中,細細品味,反覆推敲、琢磨。從藝幾十年,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地否定自己,才能有所超越,才可能步入自己的自由天地,才可能有新的發現、新的動力、新的興趣。”
1 994年,景德鎮市政府授予王思懷家“陶瓷世家”稱號。王恩懷的父親王步總共有三個兒子:長子王聲懷(1929年1911年)設計的民族用瓷及帶水貼花工藝,為生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次子王希懷(1 9 3 2年-1982年)秉承家學青花,技藝精湛;三子王恩懷。他們和他們的後輩王清平、王青、王華民、王華清、王華、王清玲、李燕、徐國琴等都傳承父業、祖業,從事陶瓷藝術創作,在陶瓷藝術園地裡,艱辛耕耘,不斷探索,有的作出較大貢獻,有的嶄露頭角,相信在這一代的努力下,將會有更多富有時代面貌的作品展現給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