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彭竞强,男,1940年生,湖南攸县人。
196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粉彩班,现任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1996年荣誉“江西省美术工艺大师”称号。彭竞强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景德镇高龄陶艺学会常务理事。
作品在海内外多次展出、展评,并时时捷报传出,《祝安图》获杭州西博会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金奖,《杜鹃子规》被首都人民大会堂收藏。作品还多次被日本、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美术馆收藏。
陶瓷鉴赏家、收藏家陈也君曾评价道:彭老师是一个真正的瓷画家,忠守着一份纯真和诚实。他与目前弥漫在当代艺术瓷画界那种浮躁的空气隔离,他与那种代笔、抢手绝缘,他尊重艺术,尊重道德,尊重自己,尊重收藏家。
了了亭 无香道 特约 《瓷器》记者 程丽芳
《瓷器》:彭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这次采访。我们知道,就在不久前,您在景德镇成功举办了一次个人作品展,能简单介绍下吗?
彭竞强:7月6号,我的作品展在省陶研所举行。当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玉玲,市政协副主席、美协副主席何炳钦,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等人出席了仪式,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朋友的捧场。
这次展览一共展出了60多件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像粉彩装饰瓷板《世纪常青》、粉彩兼古彩装饰瓷板《荷趣》、综合装饰镶器《祝安图》和青花斗彩瓷瓶《春早》等等,应该说都具有一定的阶段代表性,比较全面展现了我的创作思想和技艺。
《瓷器》:作品展览的同时,你还举行了作品集《德承》的首发式,为什么取名《德承》?
彭竞强:《德承》作品集是我从事陶瓷美术耕耘50多年的一个小结,作品汇集了认真研究和设计的阶段性过程,这一过程是探索、剖析、提高、实践,从中可以感悟到我的创作理念和笔踪墨迹的嬗变。在景德镇原生态环境中成长,感受到生命所赋予的生机,学到了无数有价值的传统。从而坚定了抱守审物,创新旨意、专一不离、坚韧不退、做人之本的信念。
中国传统文化,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传承,而做人做事首先是要品德正,中华文化的精髓才不至于在我们手上失传。
《瓷器》:您的“德”所指的核心内容具体是什么?
彭竞强:我所理解的“德”是一个人的做人原则,做人的质量和文化品位。
这是对我自己的要求,也是我在家庭教育当中常讲的,没有德,多大本事也成不了器。
比如我的作品,不好的东西,人家看中了,也要如实告诉对方,哪里有什么毛病,以诚待人。
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担当,不断发展壮大陶瓷行业,使我们从一个陶瓷大国变成一个陶瓷强国。国家也一样,需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转变提升成经济强国。
我们喝景德镇的水,吃景德镇的粮食,呼吸景德镇的空气,就该有一份回报景德镇的责任。做的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从事的这份事业,对得起这座城市。
《瓷器》:提到您的时候,有人第一反应是,您是个老愤青,您怎么看待这个评价,介意吗?
彭竞强:有这样的说法吗?这倒没什么,说明我性格耿直嘛!我这个人就是爱说,讲话比较直,有什么说什么。也因为这个性格吃了些亏,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你比如,我们现在的陶瓷艺术创造面临一些不利因素,陷入了一些误区。我觉得,作为搞艺术创作,大家应该欲望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不要把注意力都用到陶瓷作品能卖多少钱上,而是要真正取得社会的认可。中国文化也好,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好,一代代传承下来,我们就是其中的一个链子。
《瓷器》:听说,作为景德镇陶瓷学院粉彩班第一批学生,您曾师从一代名师施于人,也是老师门下的得意弟子。
彭竞强:对,施于人是我的恩师,同时还有余翰青、欧阳光等人,都是当时给我们授课的老师,这些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博学多才的老师。我曾经对媒体说,施于人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将西方现代意识引进中国传统的儒家思维,因此,陶艺在濒于没落的危机中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瓷器》:个人感觉您的创作非常丰富,涉及的工艺也比较广泛,粉彩、古彩、青花、釉里红、综合装饰等等,都出了不少好作品。
彭竞强:各种工艺手法我都喜欢去尝试,但是我最擅长也最喜爱的还是粉彩花鸟,以重工笔为主。应该说,花鸟入门比较容易,但是能达到一个顶点的位置就很难,在创作中冒尖的少。这需要花很多精力去琢磨。
《瓷器》:您能够达到今天的艺术高度,肯定有一些不传绝技?
彭竞强:我本身没有什么绝技,但是我会偷学绝技。(笑)
我曾经在景德镇艺术瓷厂工作了整整17年,那些年在厂里学到了很多好东西。这要靠观察、靠悟,要动脑筋。那个时候厂里有很多老艺人,哎呀,很多人都是身怀绝技啊。很多老艺人工作的桌子上看上去乱糟糟的,其实,我告诉你,很多秘密就在这里面。你留心看他创作时用的工具,用的材料,虚心请教,真能学到不少真正的不传绝技。
还有,开炉也是很关键的时刻。每次开炉的时候,我早早就去了,仔细看那些新鲜出炉的瓷器。别人的瓷器出来了,如果有什么毛病、瑕疵,没有烧好的地方,他们就会讨论问题出在哪里,下次应该注意什么,我就悄悄在旁边听,都是平时学不到的宝贵经验。
景德镇陶瓷学院副院长陈雨前提出“景德镇学”这个概念,我觉得是对的,景德镇陶瓷文化确实是一门非常博大精深的学问哪!而且我提倡现在很多高等院校陶瓷专业的,应该多聘请一些民间老艺人去授授课,他们有经验啊,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是课本上学不到的。
这些老艺人是景德镇的财富,我们要重视起来,要保护起来,也要利用起来。
《瓷器》:从事陶瓷艺术创作50余年,现在,对于您来说,陶瓷意味着什么?
彭竞强:我觉得就是玩。做陶瓷这个心态很重要,心态要放松。陶瓷创作是一个经验、感觉、概念的综合,是一个艺术体验的过程。
同时,要不断创新,要自创矛盾,然后解决矛盾,在矛盾中不断发展提高。
我的作品主要是以工笔为主,构图饱满,设色鲜艳,装饰性强,后来,看书也好,和别人聊天也好,总说空灵空灵,意境空灵,我就想,是不是也朝这方面去尝试看看?所以才有了《螳螂捕蝉》、《觅》、《花开虫草》这些作品的问世。
从事陶瓷创作,既要求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好的感悟,同时知识容量、技术积累也很重要,经验很重要,陶瓷文化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得很紧密,你有好的想法,好的创意需要一定的工艺技术做支撑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