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懿,1940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景德镇陶瓷世家,系“焦启丰恒”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焦健懿自幼受家庭熏陶和影响,九岁开始学艺,师承瓷都名家,并深受“珠山八友”王大凡、王小凡及王锡良先生等前辈的指教,在继承家传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集人物、山水、走兽、翎毛、虫草和书法技艺于一身,全方位融会贯通,具有较深厚的艺术功底和造诣。作品精细、洒脱、浑厚、艺术风格独特。1984年,携祖传陶瓷新绘秘方,赴江苏宜兴创建“壶图轩”紫砂点彩工作室,将陶瓷工艺特色,成功“嫁接”到紫砂工艺创作中获得极大的成功。其创作的紫砂点彩“百子龙旦壶”和“牡丹壶”两件作品,入选《紫泥如金》当代宜兴紫砂作品集,成为瓷都陶瓷艺术家入选第一人。2009年,获得景德镇首批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C本刊记者记者 青娈 文/图
出生于陶瓷世家
焦健懿有着非常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与他的家教有关。
1940年9月,焦健懿出生于龙缸弄的一家红店“焦启丰恒”。
“焦启丰恒”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字号,主要从事粉彩陶瓷制作和陶瓷艺术创作,到焦健懿这一代是第六代传人。焦家人独创的陶瓷装饰技法不仅形成了家族独有的陶瓷艺术风格,受到业界人士肯定,还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在民间有着陶瓷世家的称号。
从小,家人就用言传身教,教导焦健懿学艺者艺德最首要,名利只能排在最后面。
焦健懿的父亲焦庆波在陶瓷创作上有着很深的造诣,擅长陶瓷花鸟绘画,与当时的陶瓷名家王大凡、王小凡兄弟等人交情甚好,相互之间各取所长,共同促进。
9岁开始学艺
焦健懿从小接触陶瓷的世界,耳濡目染,对陶瓷有着浓厚的兴趣。从9岁开始,焦健懿便师从王小凡学习绘画技艺,为日后在陶瓷界有所作为打下深厚的基础。
学徒期间,父亲对焦健懿要求极严,不仅让他学习家庭传统的绘画技艺,还要求他学会人物、山水、翎毛、花卉、走兽等各种绘画技巧。
时至今日,焦健懿仍深记父亲和老师教诲,做任何事都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才能让自己学无止境,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焦健懿不仅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高,而且对自己写的字也有很高要求,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题字。不少陶艺家画画得不错,但是题字还得找别人代题,在焦健懿看来,是种遗憾,破坏了一件作品的完整性。
1956年7月,16岁的焦健懿进入艺术瓷厂二车间美研室工作,通过不断的实践加上自己的悟性,他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将各种绘画技艺进行融会贯通,其创作的作品在讲究意境的同时,还会突出画中景致之间相互之间的呼应,形成自己独有的端庄、飘逸、洒脱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
出走宜兴闯出一片天
除了在绘画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外,焦健懿还对祖传的粉彩颜料配方进行改良,于是便有了出走江苏宜兴18年闯出一片天的插曲。
1984年,受宜兴官方的邀请,焦健懿带着妻子远赴宜兴创建了“壶图轩”紫砂点彩工作室。宜兴的紫砂壶以器型取胜,对于壶的装饰则很简单。为了有所创新,焦健懿决定把如何在紫砂壶壶面上绘画作为突破口。
然而,由于宜兴的紫砂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对擅长在陶瓷上绘画的焦健懿来说是个挑战。让人庆幸的是,焦健懿历时数年,终于研制出独家配方,将陶瓷粉彩绘画工艺成功“嫁接”到紫砂壶工艺创作中,集粉彩绘画、书法、金石、诗文为一体,将紫砂陶与瓷绘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焦健懿在紫砂上作画在宜兴的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其创作的紫砂点彩“百子龙壶”和“牡丹壶”两件作品,于2001年入选《紫泥如金》当代宜兴紫砂作品集,成为瓷都陶瓷艺术家入选第一人,并获得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优秀作品奖,得到宜兴紫砂界、国内外客商及收藏家的一致好评和收藏。
回归瓷都一鸣惊人
虽然在宜兴闯出了一片天,但焦健懿依然难舍自己对陶瓷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于是,2002年,焦健懿回归景德镇。事隔6年之后,他凭着扎实的功底,鲜明的艺术风格成为景德镇第一批陶瓷艺术大师中的一员,可谓一鸣惊人。
2002年回到景德镇后,焦健懿一直在思考,如何突破自己擅长粉彩绘画的创作风格。有一天,他突然发现,景德镇还没有人画过八哥,而八哥以聪明著称,将八哥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在他的脑海里瞬间形成。主意一定,他马上从花鸟市场买来八只八哥,放在自家的院子里放养,潜心研究八哥的生活作息,各种神态,并结合釉下青花进行创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焦健懿以“八哥”为主题的釉下青花系列作品构图清新明快,用笔老辣雄健,分水浑然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也延续了焦家几代人追求创新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