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瓷魂发源地景德镇
2008年7月4--5日陪同央视记者采访随笔
2008年7月2日周三
或许在人生中平平凡凡小事太多了,而能记住的更是少之甚少的。我见到了从北京天字脚下来的记者一男一女(男、李敏--摄影记者,女、
贾真---文字节目主持人)以及景德镇电视台祥子。
采访日期:7月3---4日两天;
采访主题:带着一个问题、即在北京著名大商场超市,为何见到的大多是国外著名企业陶瓷,而景德镇这么具有千年瓷文化底韵的好瓷器难得在那儿见到?马上世人瞩目的奥运会要来临,要让世人知道中国好瓷在景德镇,瓷源地在景德镇,要买好瓷器唯有到景德镇才能如愿。
采访对象:2家日用瓷艺术化的规模企业(海畅法蓝瓷和4369“国家国宴瓷唯一定点生产单位”)和3位国家级大师(秦锡麟、刘远长、
赖德全)。
“口碑好”的刘远长大师
2008年3日周四 9:15 我领着李、贾两位北京记者等一行5 人走进了绿荫环抱在富有古香古色雕塑瓷厂西南角的刘远长陶艺馆。
我轻车熟路领着一行人登上刘远长陶艺馆的二楼茶楼(兼会客室),负责馆内接待工作李主任(一位长年深受刘远长陶瓷雕塑瓷文化熏陶的中年妇女-----因我常领客人来而特熟)看见我又领着北京客人到来上楼,赶紧过来打照呼让我们坐下斟茶,一边告知大师送一位陶院来的教授刚刚下楼,请我们坐歇息会儿,他马上就来。
我们一边坐下喝了几口茶水,北京来的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李贾二位记者就边欣赏起布置在茶楼里东侧柜台橱柜格上的刘大师各类雕塑作品,边移步走向茶楼东南角一侧连体的刘远长各个时期代表作品珍藏室----那儿我从2002年10月调入瓷局至今6年来,还是仅仅拜访鉴
赏回数屈指可数。迈入“珍藏室”内有2间(北间30平方米大小,南间50平方米左右):“飞天天女散花”、“哈哈罗汉”、12生肖“牛”、“马”、“羊”、“狗”、“猪”、“鼠”、“虎”、“鸡”等雕塑作品栩栩如生-----每回走进那儿,都令我肃静凝视每件作品造型色彩构思,细心体会大师每件作品时代烙印与创作立意,尤其是大师身躯高伟、面色璀灿透力、思维活跃、理念创新独特,从而使他每件作品都注入生命力极强源泉并惯穿出给人力量的象征。
等刘大师转回步入再与我们会面时,连两位初次而来的李贾两位记者也好象与大师是久未见面的好朋友式的,不用太多引见词就随手信谈开始进入双方角色切入主题采访起来------ 或许是刘远长曾任过雕塑瓷厂长的缘故,大师经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这两种体制的洗礼,为此前后者对比感触颇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叶,那惯吃“大锅饭”时代一去不复回头,景德镇十大瓷厂(雕塑瓷厂在内)一夜之间土崩瓦解,包括刘远长厂长在内都由“公家人”换掉身份成为自谋生计的个体陶瓷艺人------当年景德镇可有8万从事陶瓷产业大军,如按1名产业工人涉及家庭5名成员计算,那是说靠陶瓷吃饭人群就有40万人之多呀-------下岗陶瓷工人出路在哪?千年瓷文化历史的景德镇陶瓷业如何走出困境?从哪儿闯出新路重创景德镇瓷魂新的里程碑新辉煌了?
上上下下多少瓷业人、还有所有关心爱护支持景德镇的国内外志士仁人都在注目着------刘远长象所有热爱景德镇并生活于这块土地的有责任感的瓷人艺者一样,把自己毕生精华聪明才智挖掘发挥得淋漓尽致-----回忆当年,刘大师感慨万千:他当年精心创作出的“哈哈罗汉”就有在最艰难时期救活一厂工人的“传奇”说法。
是啊,记得去年11月份瓷博会后处理突发的《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江宜航歪曲事实报道事件时,我奉命采访刘远长告知我一件趣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年轻时亲手捏制的一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剧组人物(阿庆嫂、郭建榜、胡传傀、刁德义等)雕像作品,当时价一组60块钱;九十年代末他花了6万元,从一位收藏爱好者手中收回了,再加以高档锦盒精心包装后,又使其在2007年升值到80万元被著名收藏家买 走珍藏。
为此,刘远长陶艺馆作品明码标价并从不降价买卖;对真正爱好者宁愿赠送也不对其作品打折售出。刘大师言轻语重:凝聚了艺人的心血的名人名作是艺术品,随着年代时光推移,只会升值而决不可贱买。
他对我也对中央电视台二套节目经济专栏李、贾二位记者说,让其最痛心最反感是景德镇人领着外来客人来买他作品时,领头开口让他降价贱买他艺术品------如果景德镇人都不识宝不会珍惜景德镇艺术品,那么怎么能让外人识宝收藏景德镇瓷宝呢?
语重心长、发人警醒、催人奋进--------景德镇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一席话语,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点击出有着千年瓷都辉煌历史的景德镇为何在当代滞后的症结所在吧-------“口碑好”的大师-----北京来的记者对刘远长的印象评价!儒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