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的语言符号可以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大概是到20世纪才被充分地认识。以往,它更多的是体现精神意志的某种成分,而没有纯粹的意义。现代陶瓷艺术将言语符号的功效放大,让视觉表现有了更多的接受方式,这一点也深深地影响了景德镇诸多陶艺家们的创作。看黄水泉的瓷画作品,其坐标上分明就深烙着“水玉有画、泉源无形”的个性特强的语言符号。
黄水泉自幼受其父黄金山的言传身教,酷爱陶瓷艺术,且以聪慧的悟性,不断拓展了花鸟、山水、人物甚至走兽的表现领域。只对绘画性本身负责的艺术要求,使黄水泉也完全摆脱了过去山水画苦求“性情”、花鸟画追慕“寓意”、人物画紧索“典故”的精神重负。正因为这样,我们从他的瓷画作品中看到,他如何从古典精神围城里逃出,而投入到现代人在陶艺绘画功能上的愉悦需求中去。笔墨釉色的自由捭阖,已使他达到了具体可感的逍遥境界。
既然黄水泉不再为传统瓷画的“意识形态”而纠扰,那么,他势必要以另一极的同价重量来征服自己。所以,他的价值观和创作思维明确地指向彩绘的材质表现形式和笔墨的形式规则。笔者曾多次目睹黄水泉的瓷画操作,只见他大笔饱蘸浓色,或重濡、或轻抹、兼以羊毫起笔,或勾线、或圈点,看似漫不经心却胸有成竹:继而用油泼洒,使色阶出现无规无矩的流变的肌体的效果:绿者渐成植被、赭者浑若渚层、红者宛似枫林:线描写就的桅舟,简笔挥就的艘夫,须臾间一件题名为《秋红渔歌图》就画毕了。其用笔用色的气息变换如此进退自如,确实让人始料不及。而从其反映现实题材的山水,完全感受不到传统画中原有的荒凉与悲情。只有意象的变幻、氛围的契合、个性的张扬。
笔者知道,景德镇新近兴起…—股色釉综合装饰的风气,就是利用高温色釉在烧制后产生的窑变和釉变的肌理,因色施画, 因地施画,这种进行二次彩绘的形式,是受色相、面积、器型制约的一种被动式的补救方式。而黄水泉采用泼彩营构的山水画,却是其画作一种抒发的逸兴,一种主动的形式,一种思维的印证。显然他的瓷画动作是有异于其他陶艺家的惯常行为的,这种“蓄势而为,泼而勾之”的现代情趣盎然的瓷画,是在“好之”、“勤之”基础上悟出来的,即所谓“成于悟”。黄水泉常说:器物形色是形而下的参照,道载于器才是智者的游戏,这其中就有在坐而论道时悟真的过程。在他的山水瓷画中,没有都市的喧嚣,没有市侩的铜响,没有俗气的娇柔,只有静谧、亲和,只有天籁和野趣。......:本文为pdf电子书,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需要Adobe Reader(免费)软件支持。(本pdf文章为高清晰彩页)
下载:/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711/2007110419031372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