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安 1930年3月生于江西临川古镇,童年耕讲于乡村,酷爱绘画,1952年开始在《井冈山画报》发表连环画。同年考入鲁迅文艺学院,毕业后,任教于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苏省宜兴陶校。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宜兴市美协主席。
志安先生的作品,力求形似和神似的统一,重写生,更重意境的创造,精神的刻划,石涛、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以及汉魏碑刻和唐代草书,都对他有较深刻的影响;齐白石、黄天寿、傅抱石、李可染、石鲁,也是他心目中的好老师,他的笔意取材广泛,人物、山水、花鸟、书法、诗歌,无一不擅,无一不精,他作小品,思路广阔,章法奇妙,感情真挚。相反,能小中见大,少中见多,言简而意长,他师法造化,求索心源,不拘泥前人名人成法,气格豪放,神融笔畅,形成了质朴、泼辣、浑厚的个人风格,其艺术深得国内外人士喜爱和赞赏。
现为江苏省陶瓷艺术学会副理事长、宜兴市美协理事长、政协副主席、景德镇画院名誉院长、江西日报景德镇陶瓷经济开发公司艺术顾问、东方瓷画院艺术顾问、台湾《紫玉金砂》杂志顾问。
张志安 文
画是视觉艺术,看到什么画什么。当然应当有选择,以符合人们的道义标准与审美要求。
视觉艺术以形神色彩表达作者的意思。但视觉艺术本身的语言是不完备的,很达表达抽象的意念。因此,许多画都有标题、有题跋。郑板桥画竹,那竹中寄寓着他诸多情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若没有这些题句,他对民生的关注,是无法从那几杆墨竹中弄清楚的。
我画桃花源,齐白石也画桃花源,许多人都画桃花源,各人的角度不同,理解不同,画出来的画面与题名都是各不相同的。齐白石画了桃花流水高山。题句:“平生未到桃源地,臆想清溪流水长。窃恐居人惊破胆,挥毫不画打鱼郎。”我画远山泉流,梯田村舍,桃花绕村争艳,近景一老翁牵牛悠然行进于小桥。题句:“误入秦人洞,奇闻说到今。桃花源里好,人际多温馨。”两人的题句都贴切。
人都不是全能,所以除少数画家,如任伯年,大多数人都是各有专攻。或长于兰竹或长于花鸟虫鱼,或专写人物,或尽情山川。我画过连环画,后来学素描水彩、油画。现在则多画鸡鱼、麻雀、草虫、瓜果。因为在这世界上生活了七十九年,经历过战争、贫穷,各种各样的运动,以及人间的诸多风雨阳光,总会是有许多感慨的。所以,笔下所出,亦皆感慨系之。
“莫嫌世上多风雨,一生都在旅途中。”这和每个人的感悟都连在一起,所以要这幅画的人特别多。番禺理工学院院长张碧晖,他的一部专著就是用“一生都在旅途中”作书名的。
我有一幅画,画着三位老人在深山畅叙情怀。画题《天高皇帝远》,曾附诗“举目多少文字狱?说话无错也罹灾。思忖心底存余悸,历朝历代有悲哀。”
一般地说,比较成熟的作品多是借题发挥,以物代言。我画一鸡立于高处向下俯视,题句:“熙熙攘攘,芸芸众生。君在高处,俯视大千。鱼龙混杂,万古绵延。”世界不可能清一色。人心、品格、思想行为不可能清一色。从古到今,从来都是鱼龙混杂的,从古到今,从今到永远都会是这样。
有一次,我和景德镇许多工艺美术大师在上海参加笔会,有一位在一块瓷板上画了一棵松树、一只老鹰,题《松鹰图》。我说:“这样题,题了和没有题没有任何区别,画面和文字全是重复的。”后来我为他题:“我有长空万里”,这符合雄鹰海阔天空展翅翱翔的壮阔场景,也拓展了画面的想象空间。
我顶欣赏一段诗论:“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弦外音,味外味,于诗文书画都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这些,就有看头,就有情趣,而这些东西的获得,实际是作者内心充实、生活充实,能从一个事物中产生顿悟与联想的结果。
青菜萝卜、辣椒大蒜、蘑菇竹笋、丝瓜南瓜,这总是常见之物。看到这些,我想起童年那贫穷而又平和、男耕女织的农家日月,“昔日农家,种田纺纱,和和美美,淡饭粗茶。”也想到后来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锦绣江南鱼米乡,荤腥烧炒都放糖。我爱辣椒焖豆腐,粗茶淡饭总芬芳。”“日日盛宴非福,粗茶淡饭不苦。”也有自娱与表白性的画面:“借问山珍为何物?辣椒竹笋草蘑菇。”“淡泊延年”“我无奢求”。时至第年,常有田园之思:“门前给三分地,种瓜种果种辣椒。”但这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我无分寸地,纸上结南瓜。”
人有什么样的经历,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而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经历的,就是我们现在的平常生活,也是有许多创作题材的。
我画西瓜、西红柿,题“比棒冰好”。
画丝瓜南瓜,题“南瓜吃老,丝瓜吃嫩”。
潘天寿画葡萄、枇杷,题“寿者所喜”。
前边提到白菜萝卜等画面,也是我们现在生活中的画面。有时,平常生活画面,也能反映社会中的大题材。
作画有四个层次:1、初学,以像形为主。画个萝卜像萝卜,画只麻雀像麻雀……2、学着构图,学着用不同的物象组成画面。3、知道主次呼应,笔墨浓淡,色彩关系。已经能画出完整的画了。4、笔连手,手连心,心连自然万物。情之所至,意之所至,随意点染,皆传达出作者精神境界与笔墨意趣,而且那笔墨形神意趣,是他所独有的。因为作为艺术都是忌讳重复雷同的,所以,有成就的作者,都是独树一帜的。
关注生活,关注大自然,对耳闻目睹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是画家非常重要的精神特质。我们看齐白石的部分作品:《他日相呼》《小鱼都来》《蛙声十里出山泉》,那都是有深思的,有许多画外音,而同时又表达出作者特有的情怀。还有位高手刘二刚,他的简笔人物、幽默诙谐,意趣悠远。他画一人在看书,一人送饭来,可他依旧埋头诵读。题句:“不知他迷上了什么书,饭生他也吃,饭烂他也吃,饭焦他也吃。”把痴迷于那书的人的那种痴迷表达得淋漓尽致。再说一幅:“一老头在照镜子,镜中一老头,镜外一老头,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题句:“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高爵,何处买青春。”1999年,我、储云、刘二刚一起去景德镇游玩,顺便举办小型展览。景德镇的教授、大师们都到场,参观下来,大家全在喜笑颜开地谈论刘二刚的作品,还背诵他的题句。这方面,丰子恺也是不错的,但还是刘二刚的深沉而又情趣浓郁。
我常画鸡,还常画鱼。记忆里,母鸡孵小鸡,带小鸡,对她子女的呵护特别令人感动。起初我画这种场景,引用台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还曾题:“许多爸爸是不管子女的。如猪、狗、牛、马……”后来感到,许多爸爸也是非常好的。如燕子、八哥、麻雀、企鹅……人类中,大部分爸爸也是非常好的。后来就将“世上只有妈妈好”改为“慈母情怀”。可是现在已经没有母鸡带小鸡的场面了。看到的是“于今电孵化,何处找妈妈?”“于今电孵化,如何做妈妈?”作为画家,鸡本身并无变化,可内容却全然不同。我画小鸡呼叫着寻找妈妈的场面时,我女儿说:“这些小鸡真可怜。”因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母鸡也无法做妈妈了,这自然也是她们的遗憾。
时至老年,除对童年青年的回忆,也有对老年心境的描写。画一翁垂钓,题“年老无大志”。画老者数人游于山林,题:“扭转乾坤将相,归休林壑渔樵。世上人生劳苦,能得几度逍遥?”画一人静静读书,旁有农舍、耕牛、高山绿树清泉。题:“食有淡饭,饮有清泉,无灾无病,便是神仙。”
还有:“意欲深山觅小房,泉鸣鸟语总入窗。日月星辰峰间挂,照我悠然读文章。”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大概也就是这个样子。我们都是常人,不像邓小平,时至老年还为中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写诗为文、作画,也会因时因地因所绘物之不同而独辟蹊径。我画瓷和画纸就别有思路。如瓶、罐圆器,我画船行于其上,鱼游于其上。题“天也圆,地也圆,日月星辰都转圈。”
“路是圆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路是圆的,又处处是起点,处处是终点。”我想,宇宙这样,人生也是这样。
人各有志,和而不同。而品之至高处在德,谓之品德。人皆不可或缺。而有所作为,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中国画,画与题句,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