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在陶瓷装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迄今发现的最古半坡的彩陶, 民间青花, 以及许多珍贵的陶瓷器皿上,使我们能够从中看到许多古代的功臣、武将、文人、学士、平民等各种人物栩栩如生的面貌, 以及古代人们所信奉的佛、菩萨、罗汉等道家形象。这许许多多艺术珍品,不仅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思想和愿望,那惟妙惟肖的形象刻画, 内心感情的细致描写,艺术境界的追求,都给人们带来深刻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人物画的题材丰富,内容繁多,非常适应在陶瓷上进行装饰,具体分为老相、仕女、婴喜图、文人、学士、功臣武将、贤妻良母等。在众多的人物题材中,我特别衷爱婴戏图的创作。婴戏图的创作是不受时间、地点、环境、气候、故事情节约束的。创作中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儿童的天;真活泼,着重刻画灵活的双眼、圆胖的小手,并各具情态,能深刻的反映生活,向往吉祥如意,和平安康。笔者试以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就对人物画婴戏图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一、婴戏图与民俗的联系
婴戏图的创作离不开民俗,民俗是一种最生动、最活跃、最普遍、最实在的民族文化生活现象,具有传承和变异性。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进程中,它的形式和内容,不可能一成不变,而且有时变动相当大。然而传承性和变异性,始终统一地表现于民俗生活中,即见渊源,亦见其发展,这也是婴戏图创作题材的源泉。如:“麒麟送子”图,麒麟为我国人民想象出来的一种瑞兽。《诗经》中有“麟之趾”一篇,赞扬文王子孙的贤惠,后来逐以“麒麟送子”图作为祝颂之词,在陶瓷装饰中,婴戏图“麒麟送子”是常见的一种题材。“庆赏元宵”,画一群儿童敲锣打鼓庆赏元宵佳节的民俗风情,还有“十不闲”、“庄稼忙”、“春风得意”等等都是民俗风情和婴戏图创作的完美结合。
民俗风情承载历史和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婴戏图的创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民俗风情创造出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品,婴戏图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民俗仪式和传统的民族文化,寄托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追求和向往,真实地再现了历代民俗风情的方方面面,利用民俗中祈求与祝颂的吉词为题材创作婴戏图深入人心,能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共同欣赏和喜爱。民俗的内容以及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创作婴戏图宝贵题材和巨大空间。
二、吉祥词语,寓意追求愿望
婴戏图作品,都要表现形象,抒发感情。这种感情是真诚深厚的,能动人心弦,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吉祥词语运用到婴戏人物创作构思中,通过道具、玩具、动物、花鸟走兽等景物配置,追求吉祥的寓意,反映出画中人物的身份、情绪和性格,也反映出人们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兴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利用吉祥词语创作的婴戏图有;1、“五子夺莲”,画五儿童作嬉戏争夺莲之状,表现了人们面对丰收而流露出来的喜悦心情:2、“娃娃戏”,娃娃戏是儿童游戏时,摹仿流行戏曲场面,抓住戏曲人物扮相的主要特征和典型的舞台动作,在娃娃戏中表现出来,使人一望便知是什么戏,和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再加上儿童的天真可爱,就更觉趣味横生了;3、“莲年有余”,画一娃娃手持莲花,怀抱金鱼,以谐音的手法(‘莲’ 为 ‘连’ 的谐音、 ‘鱼’ 为 ‘余’的谐音)来表达人们希望连年有余的美好愿望,形象生动,洋溢着喜庆吉祥的气氛;4、“叫蝈蛔”,画儿童嬉戏叫蝈蝈的场面,按‘叫蝈蝈’为‘叫哥哥’的谐音,哥哥指男孩,故以叫蝈蛔为生子之兆;5、“五福寿为先”,《尚书·洪范》排列五福的顺序是‘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日考终命。’故曰五福寿为先,画面用夸张的手法画五个儿童争寿桃的场面,暗寓增寿之意。桃,民间传说为仙人所栽,所以以桃象征长寿:6、“蟾宫折挂”,画面儿童攀折桂花树的场面,按科举时代称考试及第为蟾宫折挂,作为吉祥的词语,祈盼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吉祥词语内容丰富,·寓意广泛,在婴戏的创作中,画中的景物、道具都有其特定的寓意, ‘桃’是寿的象征,“石榴”表示多子多孙,“蝙蝠”是福在眼前,通过谐音字和数字来表达有‘莲生贵子’即‘连生贵子’、 ‘推灯纪念’ 即 ‘推登纪念’, ‘五子登科’、 ‘五谷丰登’、 ‘七子闹元宵’、 ‘九子十三孙’等等。吉祥词语经过干百年的传承,都具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式化,人们一看都明白了其中的寓意,通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根据不同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欣赏和选择自己喜爱的婴戏作品。
三、造型贵在夸张、形神兼备
自从文入画兴起之后,出现了诗意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绘画的表现手法从单一的写实发展到艺术和夸张,没有夸张这个表现手法,中国的艺术真髓也不复存在了。造型艺术是运用夸张手法作为主要手段,不以反映生活真实为满足的。婴戏图的创作也离不开夸张手法,为什么婴戏图的创作特别注重夸张手法呢?究其根本,在于我们民族的艺术追求或艺术的评价标准,不是生活的照搬、模仿(即‘形似’),而是生活的提炼、概括(即‘神似’),不夸张是无法?于这种“神似”的畅达。婴戏的创作多采用散点透视,表现儿童的各种姿态,为了突出主要人物,可以在同一画面和场景中将主次人物“任意”放大和缩小,这也是一种夸张。生活里在同一环境下的儿童不会因为身份的贵贱和地位的高低而改变体积,也不会变成“大儿童”和“小儿童”的。儿童的头画得特别大,身体画的相对较小,手和脚都画得白白胖胖象莲藕,也是对人物造型的夸张。儿童形象的刻划,主要是传神阿睹,眼睛大大的、亮亮的;鼻子小小的;嘴巴翘翘的,特别是细细长长的睫毛。各种形状的头发无不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有时在衣着上夸张的佩带各种玉器、铜锁、项圈等,也能增添儿童的情趣和神态生动的效果。
中国艺术的真髓是夸张,婴戏图的创作更离不开夸张,然而如何运用好夸张这个手段殊非易事,因此要从绘画、雕塑、书法、诗、词、歌、赋、民间工艺、姊妹艺术中吸取养料,提高艺术修养,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取创作素材,充分运用好夸张的艺术手法来完善婴戏图的创作。
四、色调高雅,随类赋彩
婴戏图和中国人物画一样,要突出色彩的美感,一幅作品即使构思、构图、造型都很好,如果色彩效果不佳,也是前功尽弃了,设色的一条基本原则是“随类赋彩”,绘画要按照物象本身所具有的色彩予以表现,也就是描写物象的固有色。这和西画中着重描写物象的特定光源、环境中产生特定的色彩是在一色(固有色)中深浅变化,在全幅画中,是依靠各个固有色之间的对比,色与线条之间互相配合、映衬、烘托而产生的色彩效果。使婴戏图色彩保持了单纯、明快、丰富并具有很强的装饰风格和艺术特色,极富感染力。
创作婴戏图作品,设色上不仅要“随类赋彩”,为了使画面统一,要求应有色彩调子,画面要有一个统一的色彩倾向,如暖调子、冷调子、明调子、暗调子等。确定婴戏作品的色调要根据内容和环境氛围,如热烈气氛的内容宜用暖调子:凄苍的内容宜冷调:春日融融可用嫩绿调子等等,一般婴戏图作品多采用较喜庆的暖调子来烘托渲染画面热闹、喜庆、吉祥如意的景象,也采用的春日融融的嫩绿调子表现儿童,充满生气,欣欣向荣、天真烂漫的清纯天性,一般不用凄苍内容的冷色调。为使画面不感到单纯、沉闷,要注意色彩的谐调,色彩的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需多”就是婴戏图作品在设色上以绿色为基调,有一小块对比强烈的红色配合,可使画面生活、活泼。
一件优秀婴戏图作品的产生,要有突出的主题和悠久的文化内涵,造型可根据内容大胆夸张,注重神态的描写刻画,意在笔先,不拘泥、不刻板,使每个儿童生动活泼、憨态可爱,充满天真和灵气,用色鲜明,结合内容使用所需色调,个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互为完善,使婴戏图作品达到更高艺术境界。
婴戏图在陶瓷装饰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为重要的地位,干百年来的陶瓷装饰中,婴戏装饰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光彩夺目的不朽作品,至今使观者叹为观止。我们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和探索,敢于创新,创作出更优秀的婴戏作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婴戏图装饰在陶瓷中独树一帜,有着光辉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