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在佛教中,有两个大派别,即所谓大乘和小乘。而在大乘中又有显宗和密宗之分,而显宗的宗旨是将佛教的理论进行诠释。而密宗则注重在佛教事相方面的表现。把所有佛教的理念以及佛像佛号都用形象表达。这种形象名为“曼陀罗”。比如在显宗中“转识成智”的理念,而在密宗中使用东西南北中五方佛号来表达。而这五方佛号又用五个梵文字母来代表,东方阿门众(读初,法华经佛居东方妙喜世界)佛,表达大圆镜智。西方阿弥陀佛表达妙观察智。南方宝生佛表达平等性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达成所作智。中央昆卢遮那佛表达法界体性智。而此盖上的五个文字也就是佛教所用法器的“曼陀罗”。但“曼陀罗”的种类和名称繁多。如密宗人持诵《法华经》而绘制的“曼陀罗”称“法华曼陀罗”。持诵《仁王般若经》所绘制的“曼陀罗”称“仁王曼陀罗”。其他如“都会曼陀罗”,“普门曼陀罗”等等名称不一而足。由于密宗信徒们对于佛经、佛像、佛号都是用事相来表现,所以他们利用一个梵文字母即代表一尊佛像或一个佛号。因此有人把这种梵文字母名之曰“佛像种子字”。“曼陀罗”本为梵语,义为“轮集”。古译作“坛”或作“轮坛”,是密宗教徒修行时供奉的法器,其形有圆有方,质地大都为铜制作,也有用布绘画,在其中央画一尊佛像或书写一个梵文字母,以为“本尊”,在“本尊”的上下左右四方再各画一尊佛或一个梵文字母,以代表佛,所以所谓佛像种子字即源于此。本件“曼陀罗”盖的里面有仰莲纹一周,组成一圆形饰带。每一瓣莲纹上面书写一个梵文字母,也是代表一尊佛,或者一个佛号。当中用小篆写出一横款“大德吉祥场”。盖面下凹,面上东西南北的梵文字母都用三脚如意云纹隔开,这可能是用形象表达佛住九天云霄之间。
(二)罐的造型尺寸及工艺装饰
此罐通高20厘米,口径11.3厘米,底径17.5厘米,直颈高1.5厘米,有八只出戟轮片,每片厚约0.5厘米,面上为2.5×5厘米,其上具为青花双勾小笔触填彩,俯视俨然为一法轮,肩上一周为海水纹饰带,正衔接于“曼陀罗”盖的边饰海水纹,这种含意是显而易见的,说明佛居海涛之上的祥云间。《如东方便喜巧咒经》“毗婆尸佛住在虚空,为护一切众生故,除来一切邪恶”。故而此罐的设计是参照佛学经典及与佛教有关传记而烧制的。罐盖里的纹饰与罐内底部纹饰一模一样,相互对映,这种形制为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的一种特殊形制,为历代陶瓷所无。罐盖为天,罐底为地,它表达了在天地之间都有佛光普照。
此罐的轮片以下至腹部装饰有三级梵文饰带,第一组与第三组纹饰相同,每个梵文字之间都用折技莲花相隔,当中梵文排列紧密绕腹一周。底部近足处一周为仰莲瓣纹。
“梵文”原为古印度的书面语言文字,其创造者,据《法苑珠林》十五“千佛召师”:“昔造书之主,仅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亻去罗’,其书左行,少者仓颉,其书下行”。由于创造者名梵,故名曰梵文、梵字、梵本等等。这种文字到了唐代已经失去了文字的意义了。因为那时已经没有人能够认识它了。据王维《王右丞集》中有“楚词共许识杨马,梵字何人辨鲁鱼”。王维为我国唐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书画家,开元九年举进士,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笃信佛教修行茹素。对佛学禅宗颇有研究,是造诣很深的佛教居士。他晚年居辋川时与一些高僧都有往来。故而在他的《辋川集》中有不少和僧人往来的诗作,如在《宫槐陌》中“仄经荫宫槐,幽荫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这就说明了王维为了迎接山僧来访,说佛谈禅,扫迳以待。以这样唐代历史上的一位禅学大师、文学大家、书画巨匠的饱学之士以及他周围的一些高僧朋侪,更会有超凡脱俗、才华横溢、俊才逸士都无人能够辨识梵字、梵文,何况千百年后的今天呢?
这种梵文有两种书写法,一种叫蓝查体,一种叫悉昙体,而这两种梵文书写方法不管是哪种,时至今日通通失去了它的文字意义和语言功能了。它已完全变成一堆无法破译其内容的装饰符号了。
而这种装饰符号作为一种图案在明代早中晚期都有,用于佛教法会道场的专用装饰,如莲花形的大盘,大碗,大匙等等,都无法破译其内容。
所以说密宗教徒将某个梵文字母所代表某一尊佛,或是某一个佛号,始终成为无法破译之谜。再根据《显密元通成佛心要集》有这样一段记载:“咒是诸神密法,佛佛相传,不通他解,但当持诵,不须强释。”这段话的意思是明白地告诉人们梵文咒和文字所表达是诸神的密法,是神的意志,不能作其他任何解释,绝非人所能懂得的,而这种密法只有佛佛相传,也就是佛传于佛,非人所能涉猎的,已神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如果要对这堆梵文装饰符号进行破译的话非天神不办。因为这些梵文已经失去了它的文字意义和语言的功能。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已经是“梵字何人辨鲁鱼了”,时至今日如果要强行解释的话,那绝非治学的严谨态度了。
(三)对铭文及青料的分析
这件青花罐上面的梵文装饰,因梵文字母已变成一种装饰符号,无法破译它的内涵,那么在铭文和青花的钴料上进行研究分析是很重要的。
铭文书写的是“大德吉祥场”。我们知道“大德”是佛教史上对有德高僧的尊称。梵语叫“婆檀陀”,《毗奈耶律》载,“佛言:从今日后,小下艹必艹刍于长宿处,应唤大德。”因而“大德”变成有德高僧同义词。“艹必艹刍”在佛经上即比丘僧众,意思是小和尚遇见长老应礼貌地尊称“大德”。在我国历史上,自唐代元和以后僧官与道士都加“大德”称号。“吉祥”二字也是历史上的封建王朝授予僧侣的名号。元仁宗延祐年间“特授僧众吉祥荣禄大夫”。而“场”这就是佛教僧侣所作的水陆法会的道场了。据《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卷二十载:“洪武元年,二年两次于蒋山禅寺水陆法会升座法语,都为奉旨而行。”明代洪武,以后这种法会时有奉行。这五个铭文是纪录了当时佛教密宗,高僧为作水陆法会道场专门烧制的供器或者是法器,此器佛教气氛非常浓郁,形制俯视为法轮,文字装饰通体内外的梵文密咒,花纹装饰,罐体内外无处不是莲花瓣、莲枝、莲叶。罐内底有仰莲纹九瓣,腹部有折枝莲花加上轮片的折枝莲花共二十四枝,盖内仰莲纹九瓣,这些莲纹都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主题。所以笔者认为它是密宗文化的产品,是作为斋供器或者法器而烧制的,这样分析是否比较符合客观实际,尚需陶瓷界专家学者们指教。
关于本件所用的钴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因为这种钴料含铁量很高,这在国产钴料中是没有的。而永乐宣德青花大部分都是采用进口料烧制的,它所烧出的黑结晶能突出釉面深入胎里,这是在我国陶瓷工业发展史上是无法仿制的,拙著《谈谈宣德青花》一文中已有论述(请参阅4月6日的《中国文物报》第七版)。至于用梵文字母装饰瓷器并非始于宣德,洪武永乐曾出现过这种“佛像种子字”装饰瓷器。如果仅凭梵文装饰定为宣德的话是失之不经。以上管窥所及一得之愚,贻笑于方家。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