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纹
以山水风景为装饰题材早在宋、元时期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瓷绘中就有出现,但多作为人物或动物的衬景。在元龙泉窑刻花山水纹花口碗上,山水纹开始作为主题纹样出现。独立意义的山水纹在明代瓷绘上发展起来,尤其是晚明时期大量出现。受中国画影响,文人画气息甚浓。在画风上,早期写意性强,在民间青花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明以后注重写实。至清康熙年间,青花山水画成就最高。受晚明以来浙派山水画影响,技法上采用南宋院体“斧劈皴”法,并注重墨色变化,达到墨分五色的韵致。以故宫博物院藏康熙青花山水纹棒槌瓶为代表作。另明、清两代民间写意青花山水也具较高艺术水平,画面简洁明快,山水、人物、树木、房屋,形象概括,装饰性强,似信笔挥就,洒脱自如,韵味十足。清雍正年间山水画受当时流行的四王画风影响,改用“披麻皴”法,画面风格顿变。清朝时御窑瓷绘山水纹多仿宋、元、明、清名家笔意,画工精致。总体上说,官窑瓷器山水画精细工整,民窑则笔势洒脱,气韵生动。山水纹多在瓶、盘、壶、罐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