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纹
凤纹装饰多在瓶类、盘类、碗类造型中运用。元代以后颇为盛行,并常与龙纹组合在一起,寓意“龙凤呈祥”之意。“凤”是不存在的虚拟生物,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崇拜对象,是远古神话图腾的一种标志。关于凤的形象,《说文》中说:“凤,神乌也”。“天老曰:凤之像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鹳颡鸳腮,龙纹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在传说中其形象十分奇异神秘。最早的“凤纹”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出现的乌纹形象。秦汉时期,建筑用陶瓦当上多出现夔凤纹和朱雀纹,凤的形象开始趋于明确。瓷器上的凤纹装饰始见于唐、五代时期,多为越窑青瓷堆塑罐腹部的印贴纹饰。唐代凤的形象与高冠长尾的孔雀相同并成定式。如长沙窑青釉注子上釉下彩绘展翅之凤。唐三彩陶器上也多见有印花凤鸟纹。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瓷器常见印花凤纹,多与牡丹相配,形成风衔牡丹、凤穿牡丹等典型画面。还有双飞凤、双凤比翼穿云等。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凤纹罐,吉州窑窑变釉剪纸贴花凤戏花朵纹,新颖别致。元代凤纹的特点是:鸭头,喙比宋代凤纹缩短,并作上短下长状,蛇颈、龟背、鳞躯,姿态优美。明、清两代的青花、五彩、粉彩等类瓷器上大量运用凤纹装饰,有单凤、双凤、九凤以及百乌组成的画面。清代釉上彩凤纹,有些似猴头、似鸡首,长狭躯干羽细小,花尾两面作锯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