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弘治、嘉靖时期的青花瓷器中,有一种常见的画面院两位笑容灿烂、蓬头垢面、袒胸赤脚或趿鞋、不修边幅的僧人,一人持禾叶或禾苗,一人捧圆盒,和和气气地相向为伴。今人把这种瓷器称为“和合二仙”,但他们有怎样的来历呢? 其实,“和合二仙”有真人原型。他们就是唐代宪宗时穴愿园远要愿圆员年雪,浙江枫桥寒岩山的两位僧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寒山又名寒山子,传说是唐代贞观年间“应举不利,不群于俗,盖楚狂、沮溺之流”的一位诗僧,后隐居天台寒岩山。拾得是一个孤儿,被国清寺老僧丰于在天台山路过时发现并收养,故取名拾得穴捡来的意思雪。两僧自幼都有诗才,互相敬慕,遂成好友。天台山国清寺是寒山、拾得的祖庭,内有他俩的画像,其文字描绘曰院“寒山,一手印记,一手拊膝,微笑,赤足。拾得一手托珠,一手阅卷,亦赤足,大笑。”虽然二人看似狂颠不羁,衣着不整,但吟诗唱偈相处甚欢,后人辑有《寒山子集》留传于世。 明代民窑青花瓷器上的二僧形象,由于时间的推移有了演变,一人持禾《或禾苗,一人捧圆盒,是取其谐音的寓意。“荷”、“禾”、“盒”三个字的谐音都为“和”或“合”。即“和谐合好”之意,象征夫妻相爱,人与人之间“和为贵”,表达了人们向往真诚友爱的精神寄托。 寒山曾经这样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芽”拾得回答说院“只要忍他、让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选”这充满禅机妙理的一问一答,充分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思想。宣传的是儒家的中庸平和之道以及佛家“忍让”和因果报应的思想。寒山和拾得把尘世间的苦痛在笑容中化解,用微笑来对待人世间的种种嘲 弄和不平,深谙“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客观存在,因而能隐逸山林,心静如水,达到了一种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