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了了亭陶瓷艺术馆 | 陶瓷工艺美术词典 | 景德镇瓷器款识 | 藏品鉴证实录 | 影视中心 | 景德镇陶瓷拍卖指数 | 瓷业纪实 | 景德镇陶瓷名人录 | 艺术家电话黄页 | 网站导航 | 购买名作请进入了了亭名瓷精品商城 | 名家茶壶,精品小件 | 淘宝店 | 
您现在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在线 >> 陶瓷艺术文章中心 >> 陶瓷艺术研究 >> 综合陶瓷艺术研究 >> 文章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几大关系       ★★★ 【字体:
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几大关系

作者:陈雨前   文章出处:陶瓷艺术文化审美   更新时间:2005-5-27 10:48:21 
 

       

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几大关系
    景德镇陶瓷艺术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繁荣以及它在国内外所享有的盛誉,世人共知。但在其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才有更加光明的前景。这些关系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艺术性和商品性的关系;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陶瓷艺术与姐妹艺术的关系;陶瓷艺术与教育的关系;陶瓷艺术与宣传的关系;陶瓷艺术与法律的关系;陶瓷艺术与行业管理的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手
工作坊与集团化的关系。在本文中,我仅就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艺术性与商品性的关系、陶瓷艺术与姐妹艺术的关系、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问题,谈点看法。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应该说是这个领域的老话题了,也是陶艺家、理论家和收藏家所关注的问题。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成功的陶瓷艺术家,都是处理好了这个关系的人,反之,则是没有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明显存在两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泥古,一是媚奇。前者迷信于古代,颇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样子,唯古是尊,无论是器型,还是表现题材、技法乃至风格,都唯古是从,鲜有新意,若是商品,也无可厚非,更何况,时下“仿真”艺术品正流行着呢。若能真正做到“仿古暗合,与真无二”也是幸事,只不过要标明“仿真”或“仿古”,以正视听。我这里决不是反对和指责仿古瓷的制作和生产。相反,从商品经济的角度讲,景德镇在这一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大有潜力可挖,大有文章好做。我所指的泥古,是一种创作倾向和一部分陶艺家的创作态度。他们食古而不化,塑和尚,还是几百年前的形象;绘山水,徒有前清之形而无其神韵;画花鸟,不脱古人之迹而无古人之心,毫无创意,更无时代气息可言。若从艺术标准衡量,则几乎毫无价值可言。与此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则是媚奇。这种人,往往羡慕新,追求奇,每每为观看到新奇的作品而激动,便起模仿之心,不求深解,一味猎奇。好像越奇越怪才越具创造性,才越具有艺术性。其实,恰恰相反,这是缺乏艺术功力的表现。
    这两种倾向尽管不是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的主流,但它们是一种客观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这值得引起陶艺界、理论界以及行业领导的重视,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引导,以期矫正这两种倾向,使景德镇陶瓷艺术得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其实,从总体来看,景德镇陶瓷艺术积淀了深厚而又优秀的传统,谁真正学习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创作实践中,自运新意,谁就能获得成功。自古至今,景德镇有成就的陶瓷艺术家莫不如此。以青花为例,青花瓷各代有其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青花大王--王步的青花艺术,在景德镇青花艺术史上立下了一块丰碑,一般才力者难以超越或者望而怯步。但在高手如林的瓷都,仍有不肯望其向背、顶礼膜拜前人者,而是在学习和继承前贤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使当代的青花艺术呈现新的面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秦锡嶙先生,将纯民间青花揉进时代意识和文人审美情感和审美意识,赋予纯朴的
民间青花以新的生命力,提升了民间青花的审美品位、格调和审美价值,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不断地追求和探索,随着与国内外高水平的陶艺交流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在改革开放时代新的审美思想、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产生,秦锡麟先生现代民间青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新的风格--现代民间青花与现代陶艺的结合。民间青花讲究的是创作者的自由
意气,一无依傍,一无束缚,表现出一种自由潇洒、自然随意的气度,现代陶艺讲究的是以陶瓷材质为创造媒介物,着重表现陶艺家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要求从成型到装饰、烧炼一体化,这两者的结合,就使他的蕴含着民族审美价值、审美意识、审美情感的现代民间青花与代表着当前国际陶艺发展水平的现代陶艺形式有了完美的结合。他的这个时期的现代民间青花,就是本土意识、时代意识、国际意识与个性意识高度融合的艺术形式,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典范。当然,在继承传统和艺术创新方面,各个艺术家应根据各自的情况,走自己的路。继承不是照搬,不是模仿,也不是跟着某一名家而亦步亦趋,而是继承传统的内在神韵和精神并加以发展。同是青花,同样在这一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黄卖九先生,他的青花艺术就不同于秦锡鳞先生的。他走的是一条传统的分水青花。我个人认为,王步先生的分水青花,更多的是田园气与牧歌气,而黄卖九先生的分水青花,更多的是文人味。两者相较,类似于孟浩然的田园诗与王维的田园诗,孟诗更多的是质朴味,而王诗更多的是清华味,尽管两者都有典雅风华的共同性。
    综观景德镇当前的青花与青花釉里红的创作局面,雷同者众,个性突出者寡,这不仅表现在一般创作人员身上,而且,也突出地表现在一些著名的陶瓷艺术家身上,这是个值得引起社会各界和陶艺家本人注意的问题。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永远是摆在每一个陶瓷艺术家面前的大问题和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二、艺术性与商品性的关系
    艺术性与商品性的关系问题,是一切艺术种类如文学、国画、油画、电影、电视、戏剧等所面临着的共同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困忧各种艺术发展的问题。陶瓷艺术种类面临着这对矛盾的困惑,人们似乎不易理解。因为,陶瓷艺术从艺术种类的属性来看,属于工艺美术范畴,商品性是工艺美术的天然属性,因此,陶瓷艺术似乎不存在艺术性的矛盾。其实,这是对陶瓷艺术的误解。从理论上看,陶瓷艺术作为工艺美术的一个种类,它当然有着商品属性,但问题的关键是,不能把商品性看作是陶瓷艺术的唯一属性。实质上,商品性是陶瓷艺术几大属性--工艺性、商品性、审美性等的其中一种属性,这有一个正确理解陶瓷艺术属性的问题。另外一种情况是,对陶瓷艺术属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处理问题,这里主要是指商品性与艺术性(或审美性)的关系问题。
    从理论上看,陶瓷艺术作品和其他任何艺术种类一样,有着商品的属性,有一种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相统一的特性。但是,艺术作品毕竟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的商品属性有其特殊性。它的特殊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它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是精神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它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各种思想观念与风尚的影响。因此,陶瓷艺术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市场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实现,它有诸多的条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艺术作品的这种商品属性并不是内在于作品的一种属性,而是在艺术市场的交换过程中,由市场经济这种特定的社会制度附加在作品身上的一种外在社会属性。因此,真正有内在价值的艺术作品是因为它有艺术性而不是因为其有表面的商业价值和价格。
    反观景德镇当前的陶瓷艺术领域,有一股很严重的商品倾向,唯利是图者大有人在,模仿、抄袭姑且不说,一哄而上,粗制滥造,一味迎合商家的要求,竭尽甜、俗之能事。这盼倾向,仅仅把陶瓷艺术的创作当作一般商品的生产,抹杀了艺术家的灵感,又误导了广大的欣赏者和购买者。应该说明,这种倾向不是陶瓷艺术本身使然,而是某些制作者人为因素造成的。像薄胎瓷,原来是瓷都景德镇的绝技和稀世珍品,现在滥到何种程度,是世人皆知而又令人痛心的事。青花釉里红本是景德镇稀有之物,现在几乎人人都做,比比皆是,有人称之为“瓷都一片红”,它的前途也令人堪忧。
    当然,陶瓷艺术毕竟不同于纯艺术创作,我们不能像要求纯艺术创作那样来要求陶瓷艺术。但是,任何一个艺术领域,都可以大有作为,同样可以产生伟大的艺术家和传世之作。这是每位陶瓷艺术家应该大力探索和努力追求的。不管从艺术角度来看,还是从商业角度来看,任何一位陶瓷艺术家都应该在尊重艺术规律和商品规律的前提下,严肃认真地对待艺术创作,表现出各自的艺术个性。如果这样,景德镇陶瓷艺术
创作必将出现一个更加繁荣灿烂的局面。
三、陶瓷艺术与姐妹艺术的关系
    陶瓷艺术是中国的伟大发明。陶瓷艺术是伴随着陶瓷的产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有了陶瓷,便同时有了陶瓷艺术。但陶瓷不等同于陶瓷艺术,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东方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表现力,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景德镇虽不是中国陶瓷的发祥地,但它是“集天下之大成,汇各地之精华”的瓷都,是中国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
    陶瓷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种类,有着它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造型、质地与装饰的组合,像天地间的七种原色一样,可以变换成无数种的瑰丽多姿的颜色组合,每一种颜色组合都有各自的审美风格,令人赏心悦目。造型、质地与装饰的组合形式不同,其艺术面貌和风格也不相同,各有审美魅力。
    陶瓷艺术所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除了本身所具有的卓越表现力之外,与吸收姐妹艺术如国画、年画、版画、剪纸、油画、木刻、石雕等的艺术营养,有着密切关系。
    但是,陶瓷艺术毕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种类,它有着自身种类特性的内在规定性和审美个性,其他艺术形式只能丰富其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使其内涵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而不能抹杀甚至取代陶瓷艺术的种类和表现形式,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陶瓷艺术了。
    目前的陶瓷艺术,其形式主流是国画风格的,无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或者说是以陶瓷材质为体,以陶瓷的釉、颜料等为表现手段,以国画的技法来表现一种国画的神韵,说白了,是陶瓷国画艺术。景德镇当代瓷坛上的诸多艺术大师和众多的知名的陶瓷艺术家都是这种国画风格的代表人物。可以说,国画中有多少种技法,多少种流派,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就有多少种国画的技法和国画的风格。这里还不包括在陶瓷上复制国画的仿古派。无可否认,国画技法和风格,确实是陶瓷艺术的一种形式和一种技法,并且,无论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都取得了杰出成就,更何况,在清末民初,将国画技法引进陶瓷领域曾被誉为一种创举,享誉于世的“珠山八友”更是这样技法和风格的代表群体。至现在,有风起云涌发展之势,但前途如何;确实不能不令人担忧。
    我在这里,绝对不是反对或者贬低国画风格的陶瓷艺术品,而是强调,不能群起仿效,而是应该有一个度,有一定的范围,它只是一种风格和流派,在客观上,要加强引导和调节。
    当然,从趋势来看,这种风格不仅要存在下去,而且要发展下去,这也是不容置疑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是除少数几个人之外,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史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几乎都是国画风格的,而且,代有传人;二是从消费接受角度看,国画是国粹艺术,陶瓷国画风格还有接受心理定势,消费者习惯于接受这种流派和风格的作品;三是现在的从业者和将来的从业者,绝大多数接受的是传统的国画技法教育,他们必将以这种技法入瓷。
    无庸置疑,将国画引进陶瓷揉进了文人意识,使陶瓷艺术的纯民间艺术带有了文人艺术特色,提高了其艺术品位和艺术含量。但陶瓷艺术的根和源在民间,在民众,在泥土与火。因此,陶瓷艺术要摆脱目前的局面,要真正成为一种“陶瓷”艺术,恐怕还是要回归民间,拥抱泥土与火。
    其实,在当代景德镇,也有不少真正理解陶瓷艺术真谛和语汇的陶瓷艺术大师,秦锡麟、施于人(已故)和周国桢、姚永康等先生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秦先生的现代民间青花以及陶艺青花釉里红作品,在把握本质和保留其质朴的审美内涵方面以及理解、运用与创造陶瓷艺术语汇方面,确实高人一筹,不管人们如何评价秦先生的作品,对于这一点,我是坚定不移的。施于人先生的古彩艺术,在把握民族民间审美内涵
与运用民间表现形式方面,取得了高度统一,可以说继承了民间热闹的明快喜悦的一面,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周国桢先生的陶瓷雕塑,从远古的陶塑艺术中汲取神韵,借鉴其表现手法--泥条盘筑等,抓住物象的内在本质,表现其审美追求。其色釉装饰的陶瓷雕塑,也一反景德镇明清以来瓷雕的甜、俗与繁褥工细之风,以色釉为点,为线,为面,为媒介,最大限度地调动色釉的表现力,塑造艺术形象,无论是他的泥条盘筑的还是色釉的雕塑,真正是“陶瓷”雕塑,真正是土与火的艺术。
    可喜的是,在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群体中,有陶瓷艺术意识的人也日渐多起来,个别的还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这给景德镇瓷坛带来了一股新风。对此,我认为,应该多引导,多扶植,多褒奖。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景德镇将真正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陶瓷艺术之城。
四、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陶瓷艺术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确实也是一个牵涉到陶瓷艺术发展的方向问题,不容忽视。陶瓷艺术是中国的国粹艺术之一,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在全世界广为传播,享有盛誉,对世界和人类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的景德镇已经走出了景德镇,今天的景德镇仍然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但它以何种姿态何种风
格来迎接这种趋势和潮流?却是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中国的陶瓷文化和艺术,存在一个走出中国、走出东方文化圈的大课题,在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碰撞、渗透与融汇中,这个课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人总应该期望自己的文化与艺术不仅受到中国人和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文化圈内的喜欢,而且应该受到西方人的理解和喜欢,使它真正成为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的世界性语汇。正如民族经典音乐,不管乐器和表现形式如何改变,也不管演奏者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所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二泉映月”、“大浪淘沙”、“春江花月夜”等,其神韵,还是中国的这些经典音乐,不能因为乐器变了,演奏者变了,就改变了这种音乐原有的民族性和审美魅力,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我想,同样,中国的陶瓷艺术的走向世界以及它的世界化,也必须保持民族审美本质。形式可以变,技法可以变,但本质不能变。在这里,也有一个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问题。走向世界,也必须是以中国化和中国气派出现在世界,而不是全盘照搬和模仿他人,否则,将永远是个落伍者。

----------------------------------
  作者:陈雨前,汉族,1962年4月生,江西余江人,198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图书馆馆长,中青年学科带头 人(陶瓷美学方向),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近十年来,他先后出版和主编了《中国历代陶瓷诗词评析》、《景德镇陶瓷诗萃》、《陶瓷艺术文化审美》、《中国景德镇艺术陶瓷精品鉴赏》、《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等专著及大型画册;参与主编和撰写《景德镇瓷雕作品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瓷器卷》;并在《中国 陶瓷》、《景德镇陶瓷》、《陶瓷研究》、《中国陶瓷工业》、《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台湾《紫玉金砂》、《天地方圆》、美国《陶瓷月刊》、澳大利亚《陶瓷艺术与认知》、西班牙《陶瓷》等报刊上发表论文和评论文章60余篇,主持多项陶瓷文化与艺术的研究课题,还编辑了 《二十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欣赏》光盘,并获奖。

 本站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提供资源共享,以任何方式转载及引用本站内容,请通知本站,并在醒目位置注明出处! 
 本站资源在任何第三方被公布或引用,但没有履行上述义务,本站将依法
《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追究侵权责任。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青白釉刻云龙罐·鉴赏
    青白釉狮纽盖罐·鉴赏
    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