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系以含氧化钴的料为呈色剂在瓷坯上进行描绘纹饰,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经过入窑高温烧制而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色调单纯明净,蓝白两色对映,朴素明快,爽朗大方,具有典雅清新之美。因纹饰外所罩釉色的不同,分为白地青花和色地青花两大类。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瓷胎洁白,器表所施是纯净的透明釉,青花色泽鲜艳,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长期以来青瓷为主的局面。明代永乐、宣德两朝,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鼎盛时期,在造型上改变了元代青花瓷厚重壮实的结构,表现出灵巧清秀而又棱线分明的特征,在装饰上有意识借助和发挥钴料自然晕散的属性,形成一种技离错落、豪放潇洒、气韵生动的风格。在美学追求上,也一改元代青花遒劲挺拔的情调,呈现出一种浓艳凝重、古朴典雅的风貌。入清后,康熙时期的青花瓷产品最能代表当时的工艺水平。它的特点是色彩鲜明清翠、浓艳相间、层次分明。古人说.: 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因此有.青花五彩.之誉。及至雍正、乾隆两朝,青花瓷造型一改前朝的浑厚古朴之风,代之以轻巧俊秀、工丽妩媚之貌、器型之美,可与以纤细秀丽著称的明代永乐、成化瓷相媲美。
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其明净素雅的感觉,与具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之美的陶瓷绘画结合后,似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审美突然找准了物化对象。其深受国内外人们喜爱的程度之深,使之迅速发展而带来了景德镇瓷业的空前繁荣,从此青花瓷也就成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陶瓷产品而闻名于世。
元青花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继宋代的青瓷、黑瓷、白瓷与彩釉瓷之后,又一朵盛开的奇花,它的崛起奠定了中国明、清时期在国际制瓷业上的地位。到了元代中晚期,景德镇青花烧造的技术已完全成熟,其特征是胎体厚重而又洁白,釉面白里泛青,釉色莹润,色调清新,纹饰素雅,图案层次丰富等。其中有些瓷器采用高锰低锌的进口青料,又称.苏麻离青,苏派勃青,回回青.等名称。大约从明朝中期的正德、嘉靖时期起,中国开始为欧洲生产适应西方市场的瓷器。据佛尔克编著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与瓷器》一书的记载,万历年间我国瓷器就已经按照欧洲的需要进行专门生产,输出的数量很大,例如该书记载了1604 年荷兰人袭击葡萄牙船得到中国瓷器的约60吨,即是一个巨大的数目。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代表,是古老中国文化底蕴的象征。它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它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入西方。作为一种珍贵文物被西方很多陈轻舟的转身国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