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d that the soft color 12 Flores' vase
(余国锋、余乐陶瓷艺术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艺术创作中,常常有人提倡“师古而不泥古”,对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的取舍,确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清朝书法家翁方纲和刘墉,前者对古人书法刻意求似,后者却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翁问刘:“哪一笔是学古人的?”刘反问:“哪一笔是自己的?”这一诙谐,却又富于哲理。人们总喜欢以古为师、以古为鉴,但只有在“师古”的基础上,求不同、求发展,才会有独特的风格,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翁方纲师古求形似,固然严谨:但刘墉师古而不泥古,在古人字体的神韵中,加入自己的风格,则尤为可贵。
在陶瓷创作中,掌握历史沉淀的精华,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素养和基础:而创新,不拘泥于以前的精神,则是灵魂。
最近钻研粉彩创作,拜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的粉彩“十二花神”薄胎鸡心瓶,对“师古而不泥古”这一说法尤其深有体会。这件作品从民间、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造型工艺、彩绘技法上又不拘一格,是当代陶瓷艺术的典范之作、精品力作。本文就想谈谈笔者从这件陶瓷作品中获得的艺术感受和经验。
一、王隆夫其人
王隆夫无疑是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界的一代巨擘。他于1931年出生于江西浮梁,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涌现过“一王二侯三尚书,六位宰相七侍郎”。当地特产是“一瓷二茶”:举世闻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浮梁管辖,因而浮梁被誉为“世界瓷都之源”:唐代的浮梁茶也曾闻名天下,在敦煌遗书之《茶酒论》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分别留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与“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美名。王隆夫打从出生开始就陶瓷结下不解之缘,其祖父王昌彬曾任晚清御窑总办,可谓“陶瓷世家”。
他本人也在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多年来在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的艺术瓷厂从事陶瓷艺术创作,擅长粉彩绘制古代人物,兼及山水、花鸟。
他笔下的艺术形象,多取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笔下的艺术形象,着力于真情实感,作品融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立意气势磅礴,用笔苍劲古拙,格调高古秀雅,风格洗练含蓄。多以工笔兼写意的手法塑造形象,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抹,挥写时以一当十,有情尽在无形处。其人物画,无论单个人物的特写,还是人物群像的描绘,都形神毕肖、个性口明;花鸟画,取前人之法而“学一半、撇一半”,多取寓意吉祥的题材,松鹤长春,喜鹊登梅,喜庆而热闹,雅逸而严谨。间有言情之作,则奇简飘逸,淋漓着墨趣,渲染出笔意,别生一番风韵。
王隆夫的作品以古装人物为主,作品含蓄洗炼,於淡泊中见浓烈,平易中求新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均着意於生活真实。他重视自然,一直强调“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坚决反对娇艳媚世之风。所以,他的作品能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朴素自然的美感。单个人物的特写,形肖神扬,意态天然,如其作品《一苇渡江》,令人击节称妙。绘诸多人物于一幅画中,分则个性鲜明,合则相映成趣,如其作品《唐三侠》,可谓匠心独运。
他的作品获奖无数,并被国内外美术馆、艺术馆收藏。他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讲究创新,笔者对他的“师古人”不如“师造化”,是如此理解:在陶瓷创作中,掌握历史沉淀的精华,是一个艺术家必备的素养和基础:而创新,不拘泥于以前的精神,则是灵魂。
接下来,笔者要通过粉彩“十二花神”薄胎鸡心瓶这件器物,详细描绘笔者的体会。
二、“十二花神”瓶
粉彩“十二花神”薄胎鸡心瓶,造型独特、彩绘精妙,仅粉彩人物绘制一项就涉及仕女、小生、老生、神鬼佛道等门类,王隆夫偏偏在群像之中觅出花之神韵、画之神韵。
首先说器型。此器为薄胎瓷,亦称“脱胎瓷”、“蛋壳瓷”,是景德镇著名传统瓷器品种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之一,特点是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用纯釉制成。其制作从配料、拉坯、利坯(修坯)、上釉到绘画、烧制,须经四十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手工,分三次烧成。尤以利坯和艺术加工最为精细。利坯要经过粗修、细修、精修等反复百次的修琢,才能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至0.5毫米左右。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以内,故人称之为:“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这件作品的轻巧、秀丽,做工精致,正是景德镇制瓷技艺精湛的代表。
再说题材。此器物取材民间、传统文化,从“十二花神”故事寻找艺术表现形式。
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是百花的生日,人们称之为“花朝”,因此民间便有一个“花朝”之庆。而随着季节时令的替换,百花也以各种不同的容颜缤纷了大地,为人们的生活添了无数浪漫情趣。传统文化说,百花各有其司花之神,也各拥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在百花的传说中,以农历中的十二个月令的代表花,与司十二月令花神的传说最令人神往。
清代蔡云有诗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红紫万千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讲的正是百花盛开为花神祝寿的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玩味和吟咏百花,弄出许多趣闻轶事来,从而造就出12个月的花神来,于是“日日有花开,月月有花神”。
历史上对“十二花神”这一题材,通过瓷器也有表现,最有名气的当属康熙十二花神杯,但其美中不足的是只有花,没有人物。花是花,人是人,花、人合一才是花神。王隆夫这件作品做到了这一点,其以花喻意,以人传神,画面清晰,人物活现,有极强的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民间对十二花神有很多种说法,王隆夫在这根薄胎瓷瓶上表现的,似乎是:“正月:柳梦梅,梅花;二月:杨玉环,杏花;三月:杨延昭,桃花;四月:张丽华,蔷薇花;五月:钟馗,石榴花;六月:西施,荷花;七月:石崇风,水仙花;八月:绿珠,桂花;九月:陶渊明,菊花;十月谢素秋,芙蓉花:十一月:白乐天,山茶花;十二月:老令婆,梅花”这一版本,有12位花神、1 1种名花。在他笔下,十二花神或活泼俏丽、或优雅婀娜、或深情忧郁、或沧桑脱俗……每一位花神的姿态、神情各异,与古诗“梅标清骨,兰挺幽芳茶呈雅韵,李谢弄妆,杏娇疏丽,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肤,牡丹国色天香,玉树亭亭皆砌,金莲冉冉池塘,丹桂飘香月窟,芙蓉冷艳寒江”照应。
最后说王隆夫的构图、绘画功力。这根薄胎瓷瓶上表现1 2个人物,人物众多却不繁杂,各有秩序、神态各异,笔法工致,大处着眼于整体布局;小处讲究衣纹等细节处理。各个人物之间既有留白,又互相连贯,自然地表现出万物有序、生生不息的道理,浑然天成。
古语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笔者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师法古人,也要师法前人,只有在对传统精髓的积累达到一定厚度,才能推陈出新,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王隆夫先生无疑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