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ainting blue and white bamboo
●(景德镇市随艺斋陶艺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了了亭 资讯 本文刊载于《陶瓷研究》: 在陶瓷艺术作品中,翠竹是重要的表现题材。从古到今,历代陶瓷艺术家创作出一批以翠竹为题材的精品佳作,给人以美的感受。风格不同、形态各异的陶瓷竹画艺术,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
翠竹是一种独特的植物,它四季长青、亭亭玉立、清秀素雅、天姿俏丽。古人称之为:“值霜雪而不凋,历山时而常茂,颇无妖治,雅俗共赏。”由于竹的耐寒常青天性,人们常以翠竹来象征高洁的品质。“岁寒三友”松、 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五瑞图”中的竹、 松、梅、月、水,都有翠竹。竹在中国文化艺术中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竹画,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古代画家中,擅写竹者,有孙克弘、赵备、石涛、金农等人。其中“扬州八怪”中郑板桥的竹画,尤为突出。寥寥数笔,道枝铁骨,竹叶亦如铁叶。以青竹、枯竹、山石相衬托,千枝万叶、冷飕箭簇、遗世独立,犹见文人风骨、蕴含自家气节。以竹喻人,凸显个性气质。翠竹的高风亮节、清奇高古,堪称世人楷模。郑板桥一生喜欢种竹、画竹,以竹来抒发自己的胸怀。他的题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现出在险恶环境中,人的坚强不屈精神:“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的品性。他画的竹,坚劲挺立,有凌霄的气垫,一枝一叶,皆为人生写照。郑板桥指出:“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于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虽是讲画竹,也谈到了艺术创作法则,郑板桥等历代文人画家的竹画,进入了中国画的最高境界。
景德镇陶瓷艺术作品中,明清民间青花瓷画里,就有不少以翠竹为题材的作品。挺拔刚健的青花竹画,用笔奔放洒脱、自然天成。近代“珠山八友”中,徐仲南擅作粉彩竹画。他的粉彩“竹石图”瓷板,构图繁密,山石上修竹茂盛,用中锋绘出的竹竿斜出,而又有挺直之劲节。淡赭竹叶状如披针,大小参差,别有韵味。萧疏纵逸的秀竹,以瓷代纸,有水墨淋漓之风韵。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陆如的青花竹画,以隶书笔划写叶,以提捺之线写枝。竹枝劲挺有力,竹叶疏密衬托,变化丰富。
去年清明时节,我回到家乡小居,在山村河边,发现一丛丛野竹。这种野竹,苍劲朴实,比毛竹稍矮,竹竿瘦长,生长得枝繁叶茂,充满野味。我拿出速写本,将山乡野竹的形态画下来。回到工作室后,将这些烂熟于心的山竹,结合自己的想象,几经揣摩,用青料在坯胎上画出“野竹图”、“清江竹韵”等系列瓷画。在作品中,吸收郑板桥等艺术名家的画竹技法,注重表现出山乡野竹的天性。
陶瓷艺术作品中的翠竹,多为花鸟画题材,以竹的局部枝叶入画。我创作的系列青花竹画,是山水中的景物,突破了山水画以树木为景物的构图模式,显得清新别致。在“相知惟明月”青花瓷板画中的翠竹,把文人画竹的技法与山乡野竹的特征相融汇,画面上的秀竹,层层重叠,竹枝翠叶,以勾点写影的写意笔法,点、线、面相呼应,犹如水墨画连勾带写的艺术形式。竹叶之间,以浓淡不同的青料,描绘出阴阳向背的光线效果,表现了翠竹顶天立地的气势。作品中的山坡、竹林,有月夜的朦胧景色,显示出诗情画意。
山乡野竹,生长于荒滩乱石之间,挺立于天地万物之中。虽然并不高大粗壮,却铁杆劲枝, 自行独立,使荒凉的山郊野外添上一抹翠绿。我绘制的“野竹图”青花瓶,以小河边的丛丛野竹为主体,茂密的竹林与稀疏的竹枝相衬托。竹叶的用笔,洒脱刚劲,家乡野竹在心中的印象,信笔拈来,画在坯上,变成秀美的青花竹画,描绘出秀竹的俊逸,作品有浓郁的山乡景致。
野竹虽属柔美之物,却具有鲜明的个性,有独特的性情灵气。青花竹画,取材于自然中的翠竹,却并不是自然之竹的摹写,而是经过取舍概括之作。既融进阳光、月影、雾气,又有山峦岩石、山花杂树,比大自然中的野竹,更引人入胜。野竹不局限于乡村符号,更具有独特的内涵。青花竹画中的野竹,既是大自然的景物,又是人的顽强拼搏精神的写照。我想在青花山水画中,让乡村野竹走近观赏者,逐渐走进更多的陶瓷艺术作品中。
“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的画竹题诗,概括了他的画竹体会。只有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创作出高品位的竹画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