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军 景德镇吴锦华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本文刊发于《陶瓷研究》: 据《中国陶瓷史》载中国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可以远溯宋元。到了清乾隆时期粉彩出现,由于色彩丰富,彩绘技法相对完备,突破了单线平涂的限制。能作浓淡渲染的表现,给没骨写意画开辟了道路,于是国画技法逐步吸收到陶瓷装饰上来。到了清末民初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来到景德镇,他们以清新的国画技法将洁白的釉面当成纸绢进行陶瓷绘画。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浅绛彩:其清新的画风大大地影响了当时的陶瓷装饰风格,后来的“珠山八友”也是在他们的影响以开创性的陶瓷绘画风格影响后人。从此中国画和陶瓷绘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中国画的独特韵味与精美的陶瓷材质相映生辉,形成了近现代陶瓷装饰独特语言。
我们能把国画艺术借鉴到陶瓷装饰上来,是因为它有许多艺术手法适合各种陶瓷器形的需要,也能充分发挥各种装饰材质的作用。下面就此简单谈两点认识。
一、中国画的表现手法适合于陶瓷装饰
首先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并不要求画面只有一个固定的视点和一条明确的视平线。而是采用移步换形的散点透视。这一法则非常适合陶瓷的各种造型。陶瓷绘画也可以据不同型体的器皿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和视点上进行正面表现。如瓶形如用西洋画的焦点透视的构图才可从不同的视点移动。从不同角度描绘山水通景,保持整体性。
陶瓷器形的转折面多,在圆形的曲线上装饰焦点透视往往给人以变形或折断的感觉。因此在低矮的茶壶上装饰人物就很不适宜。因为人物的肚皮部分会挺高。假如装饰一些弧度较大的花草则与器物适宜。因此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则与陶瓷绘画的构图是相宜的。它能很好地结合器物的形态特征。
二、“计白当黑”的艺术法则与瓷质相映成趣。
中国画与西洋绘画有很大不同。中国画一般不画背景,如山水画不细画天空云彩,画江河少写波浪。而是重在突显画面的虚实关系。遵循“计白当黑”或“知白守黑”的原则!,充分利用纸绢的白地来表现画面的空灵和意趣。而这一艺术法则又与陶瓷绘画十分适宜的。陶瓷绘画的目的是替瓷质优美的陶瓷器皿做-“锦止添花”装饰。忽略陶瓷材质本身美感的西洋绘画并不适宜。景德镇陶瓷光洁如玉的釉面,薄如蝉翼的胎体,优美俊朗的器形,在视觉上给人带来美感。白胎本身往往就是材质兼美的工艺品。在这样光洁晶莹剔透的器皿上进行装饰绘画。“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艺术法则能很好的实现绘画美和瓷质美得和谐统一。
因而在陶瓷上绘画可以结合器形的特点,以中国画的散点透视采用多种装饰手法,粉彩、新彩、釉上、釉下、雕刻、纹饰、青花、色釉均可“应器施画”“应物象形”,但须坚守“留白”得当,而不是满目色彩,炫人视觉。青花艺术中的“青白对比,水路穿插”是中国画“计白当黑”成切移植。粉彩,新彩装饰绘画的折枝绘画。器物在绘画只画三分之二等等均是以画显瓷质的原则应用。还有一点,陶瓷绘画在装饰时即要考虑充分保
持瓷的质地美,更要考虑运用陶瓷的质地美去发展绘画的装饰美,因而在何种器形上用哪种装饰手段则又和中国画有所不同,有不少外地画家到景德镇进行陶瓷绘画陶瓷绘画常常会有许多牵肘之感,其原因不仅是不熟练“应器施画”的原则。而且还有对装饰与材质美的和谐也理解不透。所以常常在高白瓷胎上用大笔头的写意手法。釉色的浓重、色彩的灰暗或炫目所造成的视觉疲劳常给人以遗憾。这就是因为忽视了陶瓷装饰与中国绘画不同特性所决定的。忽视了装饰材料和瓷质美感的绘画是不成熟的。因此许多人以为所有的画家均可成为陶瓷美术家显然是过于乐观的。所以所有贬损陶瓷绘画不是艺术的思维显然也是一叶障目,坐坐井观天的自大。
三、贵线条画结构,重写意传神
中国画是非常强调线的运用,以线造型。勾勒、皱擦均是以线代面地画结构,西洋画则是通过明暗的块面实现物象的光影以以求逼真。中国画则强调以线造型,删除了光影明暗,将纷繁复杂的自然物象以线来作程式化、图案式地概括,因而在绘画中用线就显得特别重要,无论是:“吴带当风”还是“曹衣出水”均是中国绘画中线描绘画的经典,而陶瓷绘画也充分借鉴了“线描”的传统,无论是青花还是古彩,也不论是粉彩还是新彩均离不开线的运用。陶瓷绘画中的粉彩,古彩,青花更是强调用线,色彩渲染是为线服务的,因此陶瓷绘画完全依靠线描的功力来表现山水、花鸟、人物、鸟兽,画花要一笔一笔绘画,山要一笔一笔勾勒,鸟羽要有规律的丝丝片片的“丝”。而这些没有过硬的用“线”功底是很难达到的。
中国画重传神,贵写意。西洋画重具象,贵光影,中国画是“再现”的艺术,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再现物象的神韵和气质,“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气之中”神形关系的处理有独到之处。在中国画中夸张变形,强调,概括均是为了表现物象的神韵气质,所谓气韵生动需要的是严格的提炼,而不是机械的照搬,绘画者抓住感受最深切的地方留在画中,其他则隐在画外,重视画外有画,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满树的桃花,遍地芳草,画家们只是撷取传神的几枝入画,其余则留在画外。这种“遗貌取神”的设计理念在陶瓷绘画中尤为重要,许多陶瓷艺术家以此创作了不少艺术精品,如刘雨岑先生的水点桃花装饰手段就是以落地粉彩的技法画几枝最精彩的折枝桃花点缀两三只鸣鸟,就能再现春光满园、鸟语花香的意境。传统民间青花中的山水花鸟更是逸笔洒脱。画面空灵,简练的构图,疏朗的画面,飘逸的笔调无不显现中国画的生动气韵。即使是陶瓷中的工笔重彩、山水花鸟、人物绘画均重视传达所绘对象的神韵气质,而不像西洋画强调光影的明暗,对象的逼真。
当然中国画和陶瓷绘画是不能互替的两种艺术形式,他们只能互相影响,相互借鉴,共同启发,共同进步。陶瓷绘画要重视陶瓷的材质美,注意绘画装饰和优美器形的完美融合。纹饰、质地、造型和谐统一。才能充分展示陶瓷的材质美,器形美、装饰美、色彩美,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这是陶瓷艺术家应该坚守的,也是广大热爱陶瓷绘画的中国画家需要学习了解的。陶瓷绘画艺术在充分借鉴中国画艺术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了陶瓷艺术本身,拓展了陶瓷装饰的途径,并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绩,诞生了一大批陶瓷艺术家。留下了不少的传世佳作。这一点是不容否定的。现在不少中国画家热爱陶瓷绘画,并深入实践,给现代陶瓷装饰带来了清新活跃的艺术氛围。也为现代陶瓷绘画艺术带来了不少的变革创新。这也是现代中国画与陶瓷绘画相互影响,共同繁荣的新气象。当然国画家只有在切实了解掌握陶瓷装饰的基本特征,依据陶瓷装饰的基本法则去进行陶瓷绘画,才会少走弯路。这一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任何一蹴而就的狂热都不利于陶瓷绘画的发展。白石老人在创作《红袍钟馗》时,曾借助过瓷壶上的钟馗图画,描摹放大,最终成稿。他也经常从瓷贩那里买来各类装饰的瓶罐瓷雕,临写图画,存于其画稿中,正因此白石绘画充满了人文情怀。我们甚至从“八大山人”的写意水墨画中找到传统民间青花的影子。从以上精典事例可以看出中国画和陶瓷绘画的渊源。他们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