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景德镇陶瓷艺术馆 资讯: 陶瓷艺术是我国众多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蕴含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和伟大的创造力,是中华儿女世代劳动的结晶。在史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有用兽毛做成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器上绘制动植物纹祥和人形图案,朴素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渔猎、采集等劳动产生的浓厚美学情趣。
首先构图是绘画时根据题材的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的组织起来,构成协调的完整画面。陶瓷绘画为视觉艺术,看一幅画,第一眼给人的感觉就是构图。进而玩味到笔墨技法和艺术的高低,从而达到表现内容的目的。无庸讳言,构图在绘画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在你在作陶瓷绘画作品的时候,如何能使作品的构图清新、朴素、丰满、有力,富于韵律感,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构图是画家的审美情感,生活体验等综合素质的再现。
绘画构图,要根据主题内容确立主体,目的在丰富其空间、充实其层次。主体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主体是结构的中心支点提纲挈领,应放在突出的位置。但不能正中,正中对全局的呼应容易顾此失彼。也不能太偏,太偏画面的重心就会失控。如果把画面分成九宫格的样式,容易获得较好的视觉效果。宾是客体是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由于画面上有了客体,视觉语言就会生动的多。客体的安排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不能暄宾夺主。如由大师赖德全、何叔水、黄水泉、熊钢如、许爱民共同策划设计创作的《源》构图新颖别致,构思巧妙。把山水与花卉相结合,在陶瓷绘画构图上是一种创新,以壶口瀑布为主体,意义深远,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源头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力量,以九朵盛开的牡丹为宾作为近景寓意九九归一,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兴盛。宾主之间既有明显的对比,又有内在的联系,相得益彰。
陶瓷绘画很重视意境美,为了达到意境美,画家在构图时还要恰到好处的留有空白。目前我国陶绘中流行把一件作品画得很满,重山又叠嶂,瀑布倾泻,百花齐放,满瓶皆是画。让人看了觉得拥挤,从而减少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一幅好画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陶瓷绘画的留白就能达到这一效果。《老子》讲:“知其白,守其黑”,宋范应元注: “白,昭明也;黑,玄冥也”。白是显现光亮,黑是隐匿黑玄,掌握了显现出的事物关系,才能隐匿自己的真本,使表现对象增加蕴含的层次与质量。白是黑的扩散,黑是白的凝聚;黑是实,白是虚;黑是密,白是疏。黑与白在作品上的完善处理是陶瓷艺术家成功的标志。
明末清初的民间青花在处理构图中的“黑与白”独具匠心。明末清初,民间青花艺人由于受到文人画的影响,完全突破了历来官窑器图案规格化的束缚,于民间青花瓷画中出现了一大批以小见大,以简胜繁,意境清新的山水楼台,亭园小景和许多趣味无穷的花鸟、蟹等,浸透了文人画的笔情墨韵。瓷画中的大片空白,使主体有大片的动作和感情的活动空间。景德镇陶瓷馆收藏的《柳月闻莺》碗心人物图就是绝妙的空灵佳作,疏朗几笔,生远,于大片空白之间,突出一枝寒梅,意境更佳。再有《鱼乐图》空白无画处令人联想到一片水清石秀、雨霁风和的幽美自然景色,享受到心旷神怡的乐趣,从而突出了《鱼乐》的主题,使观者感到“我非鱼、亦知鱼之乐”。
古人云: “多一笔不如少一笔,意高则笔减,何也?意在笔先,不到处皆笔,繁皴浓染,刻划形似,生气漓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王步的青花艺术意境深邃,情趣感人。在表现形式上则力求简洁,作品常常以大面积的空白来求画面清爽、整体形象明了,画中每于空灵处见苍润,在疏略中显精致,同时又使“无象”的空间成为“意象”的空间,他以最省略的用笔获取最深远的艺术效果,以减削迹象来增加意境。如其所创作的《青花双鲶>瓷板画,只画两条鲶鱼,连一根水藻也不补上,留下的是大面积的空白,这空白为鲶鱼的自由活动提供了一个大的空间,两条鲶鱼宛如一对情侣,悠悠然,在无拘无束的漫游着,上面的鲶鱼用一根须招呼下面的鲶鱼,起着点情逗趣的作用。大面积的空白却不使人觉得虚无,它通过两条鲶鱼互递衷情的动态,使人感到空白处似是一片宁静、清澈透底的湖水。
为了达到意境美,题材的选择更是一个重要因素。陶瓷绘画的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这些景物不能单纯的认为是自然界的景物。绘画艺术与文学语言一样,借代、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在艺术中也被广泛运用,画家表达思想感情可以对自然景物进行一定的取舍、凝练、夸张或变形。程元璋一幅古雅彩《昭君出塞》,画面虽然只有裘皮曳地的王昭君与几枝腊梅,但画家蕴意却是表现王昭君身负国家重任,远嫁夷邦,表现出她的深明大义和如腊梅般的高风亮节,同时表现画家对奇女子昭君的无比尊敬,抒发了画家的爱国情操,画虽简,而意未尽,该作品可谓运笔巧到、意境深远。
相同的景物,通过文学家、画家的不同意境表达处理,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营造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意境,是画家对生活的认识、提炼,也是一种再创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教授创作的一幅《大鸡图》,一只雄鸡栩栩如生,尾羽高跷,画面背景无多,几枝柳枝轻掠,观察者如果不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恐怕很难体会到该作品的意境。李教授借用了汉语的谐音,“大鸡”暗寓“大吉”,表达了作者寄语普天下老百姓年年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作品意境深厚,蕴意扑拙隽永,正如梅圣俞所言:“状难定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具有较好意境的陶瓷绘画作品,往往都能达到“语语明白如画,而画外有无穷之意”。绘画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也恰恰在于此。
陶瓷绘画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如何传承和创新这~艺术是我们的责任。本文浅析了陶绘的意境美和其实现手法,旨在探索如何达到意境美从而感染观者。为了提高陶瓷绘画艺术作品的文化艺术价值,艺术家们需要具有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在艺术创作时要充分熔铸自身感情,从而创作出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的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