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了亭 陶瓷资讯: 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景德镇学”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并以战略的高度谋划了 “景德镇学” 博物馆的办馆宗旨与方针,提出了四新三高三多一综合的发展原则。
关键词:
景德镇学博物馆
作者简介:
陈雨前(1962-),文学博士,“景德镇学”创立者,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陶瓷美学、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黄勇(1975 -),管理学硕士,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运筹与管理、陶瓷文化艺术创意产业:
陈梦(1988-),在读硕士,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至今保存着完整的古瓷业文明体系,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仅仅是景德镇陶瓷文化海洋中的一鳞半爪。“景德镇学”是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与优良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所作的宏观而又深刻的探索和研究。它是用世界的眼光,反思历史,检讨现实,面向未来,从历史、社会、现实、时代和文化发展的综合视野,以一种学科研究形态来研究和阐释景德镇陶瓷文化,将景德镇陶瓷文化从表层研究、中层研究和深层研究三个层次展开研究.以此研究和揭示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出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一种民族审美样式,总结和提炼“景德镇之魂”和“景德镇陶瓷之精神”,以推动当代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一、“景德镇学”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1.建设“景德镇学”博物馆,是承载与展示中华陶瓷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陶瓷文化是在陶瓷的泥做火烧与销售、消费过程中和在各个环节中所呈现的材质文化、工艺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形态和情感、心理、观念、习俗等精神面貌,是由中国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并反映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功能性和审美性相统一为特色,以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相统一为特性,以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要为目的的一种独特的“火”的文化。
景德镇陶瓷文化,不仅仅是研究陶瓷本身及其所反映和表现出的思想、观念、情趣,而且要研究陶瓷与人,与人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状况的关系等。作为中国哲学和美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景德镇陶瓷凝聚了中国人尤其是普通大众的观念和心理,继承和反映的是民族心理与民族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属于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
景德镇虽然不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但她却是“集天下技艺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享誉世界的瓷都。她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中国瓷器文化和瓷业文明诞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也是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形象缩影,亦是民族审美心路历程的器物再现,用“景德镇学”理念建设“景德镇学”博物馆,就要展示这一过程,就要展现中华瓷之文明和中国文化。因此,建设“景德镇学”博物馆,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事业发展的要求。
2.建设“景德镇学”博物馆,是将景德镇还原为“景德镇”的重大举措
“景德镇学”博物馆,不只是景德镇陶瓷的器物馆或器物的发展史馆,更是这座城市的发展史、文物史馆;不只是物的再现,更多的是造物的过程、造物的思想、造物的用途等的再现。也就是说,“景德镇学”博物馆是在全面展示景德镇瓷之材质、工艺、造型、装饰、器用、交流传播等所有与瓷有关的内容的同时,再现瓷文化的生活方式和中国人审美样式,是集材质馆、工艺馆、装饰馆、器物馆、习俗馆、传播馆、官窑馆、民窑馆、陶瓷与生活馆等按照“景德镇学”学术理念构建的体系完整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博物馆。
景德镇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的陶瓷文化遗产,是集历史瓷都、地上瓷都、地下瓷都、海底瓷都、文献瓷都和瓷业习俗瓷都于一体的世界绝无仅有的瓷都。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现有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各类文物遗迹1500余处,其中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含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3处,市区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5处文物古迹,且这些文物或遗迹绝大部分都与瓷有关。其中,南河流域有136处古代窑业堆积,市区地面陶瓷文物遗迹有200多处,馆藏和单位收藏陶瓷文物20余万件,是世界其它任何产瓷地和窑口所无法比拟的。景德镇宫窑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拥有特别强的影响力,如拥有享誉国内外的2003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的珠山龙珠阁御窑厂——珠山御窑遗址,埋藏着世界上最精美的并可供复原的古瓷堆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堆积层最厚、持续时间最长的皇家瓷业遗址。景德镇御窑遗址是中国目前现存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皇家瓷厂;湖田窑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民间窑场,是全国第一个被作为国保单位的古瓷窑址;高岭瓷土矿遗址面积100 多万平方米,以及散落全市的古代瓷业作坊、窑坊数量众多,都堪称世界之最。这里仍然遗存着庞大规模的、完整复杂的古瓷业体系,它所包含的原料产地、交通道路、水运码头、作坊窑房、商铺民居、城池衙署、技艺民俗等,依然能够完善结合,这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高岭古矿、瑶里古瓷业、昌江水系、东埠和三阊庙的古码头以及古作坊、古窑房、古瓷业、古老瓷业传统等从不同的侧面展示着当今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瓷业文明体系。景德镇已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御窑遗址和“地下瓷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独特的瓷业习俗等瓷业非物质遗产,如形成了“买书簿”、“禁窑”、“买位置”、“宾主制”、“买扁担”、“开红禁”等行业行规,还形成了“花朝”、“变工节”、“歇手”、“烧撞火窑”等特别的节日规定。
用“景德镇学”学术理念构建的“景德镇学”博物馆.按照历史情景还原的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立体、综合地“还原”景德镇,还原为“陶舍依岸重重开,舟肌日日蔽江来”的情景,还原为“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声雷”的景德镇,还原为“江南雄镇记陶阳,绝妙花瓷动四方”的景德镇,还原为……只有这样的博物馆,才是景德镇的,才是中国乃至世人心目中的景德镇的博物馆。
因此,檀根于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及其体系的“景德镇学”博物馆,在现代博物馆藏理念的指导下,不仅可以立体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深厚历史,而且还将展示景德镇千年的足音,挖掘景德镇千年文化之根,展示景德镇千年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因此,建设“景德镇学”博物馆,是将景德镇还原为“景德镇”的重大举措。
3.建设“景德镇学”博物馆,对“拯救”景德镇,提升其价值十分重要
在世界各地提及陶瓷,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景德镇”。可以说,“景德镇”在某种程度上是陶瓷的代名词,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弱于国内外任何一个品牌。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景德镇陶瓷经济发展缓慢,“景德镇”这一享誉世界的品牌受到了很大冲击。甚至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其经济价值在逐步稀释殆尽。为此,“拯救”景德镇这棵大树的根、须以及生长泥土,做好景德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和科学管理、再现景德镇历史风貌和盘点工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景德镇学”博物馆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地总结陶瓷制作,尤其是景德镇传统名瓷的制作工艺,为制定现代化的日用瓷、艺术瓷的工艺标准提供参照标准,不断抢占陶瓷新技术的制高点,使古老的陶瓷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而且还可以从人文、政治、宗教、绘画、经济、审美等多个角度深入挖掘“景德镇”品牌的内涵,加快品牌的建设力度。
因此,建设“景德镇学”博物馆,对“拯救”景德镇,提升其价值十分重要。
4.建设“景德镇学”博物馆,是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陶瓷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民族心理、文化现象的反映,是一部由艺术史、工艺史、科技史和文化史构成的集合史。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文化典型代表。它浸染了中华民族自强、创新、爱国、开放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中华陶瓷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内涵,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瓷器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了国外艺术欣赏的范围,对西欧绘画、建筑和工艺美术甚至宗教文化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起了海外诸国共同探究和仿效。正如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参观法国巴黎于2004年5月-7月期间举办的“燃烧的辉煌——中国景德镇12 -18世纪陶瓷杰作展”后,专门致信道:“瓷器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使得中华文化闻名世界,尤其是闻名欧洲。”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受到了当代西方强势文化的强烈冲击,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人类文明象征的中华陶瓷文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价值与国际影响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大力弘扬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和时代性。因此,如何传承中国古老悠久的陶瓷文化,弘扬民族瑰宝,重现中国陶瓷文化的辉煌,已经现实地摆在人们面前。
博物馆是藏品的集中之地,是人类的历史记忆现场,是进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殿堂,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物馆这样的文化殿堂中,可以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的传播优势,拓展国际、国内交流与传播的领域和方式,使参观者进一步认识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的过去和现在,领略了中华民族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在抵御西方强势文化的侵入过程中保持民族文化的特性。
5.建设“景德镇学”博物馆,是全面展现和反映百年来中华民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委省政府、景德镇人民为中华陶瓷文化的复兴,为景德镇的振兴所作的不懈奋斗的需要
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 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料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然而,进入近代,由于外遭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内受封建制度和反动统治的束缚与摧残,日见衰落,一蹶不振,到解放前夕整个瓷业生产已处于崩溃的边缘。解放后,国家十分重视瓷业的复兴。新成立的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坚决响应中央的号召,通过采取许多措施,大力恢复了瓷业生产和流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十分关心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和中华陶瓷文化的复兴,通过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实行税收减免、大力改善瓷业经济发展环境等特殊政策,大大增强了景德镇陶瓷竞争力。“毛泽东用瓷”、上海“APEC”用瓷和国宾馆用瓷的定制以及陶瓷被单列作为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艺术分典》的一个分典,大大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与灿烂的陶瓷文化。
“景德镇学”不仅仅是“景德镇瓷学”,也不仅仅是“景德镇市学”,而是它们的有机结合,其研究领域应该辐射社会、政治、经济、艺术、历史、考古、文学、民俗、地理、哲学等诸多方面,涉及社会发展史、艺术史、思想史、科技史、陶瓷文化传播史、社会经济史等众多学科领域。它是将传统的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上升到学科建设的高度,这与景德镇在历史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相称的。为此,该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政界、学界的广泛关注。江西省社科院将其作为一门独具地方特色和中国文化特色的独立学科予以重点推出,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并以专报形式上报江西省委省政府。可见,作为以博物馆藏的形式活化“景德镇学”研究资料的“景德镇学”博物馆,是全面展现和反映百年来中华民族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委省政府、景德镇人民为中华陶瓷文化的复兴,为景德镇的振兴所作的不懈奋斗的需要。
二、“景德镇学”博物馆建设基本原则
“景德镇学”博物馆将本着“弘扬陶瓷文化,传承千年文明,引领陶瓷文化发展方向,服务社会”的宗旨,坚持“人才立馆、藏品立馆、业务立馆、学术立馆”的办馆方针,着力建设成为一个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考古与鉴定、研究与创作、文化交流、人才培养与信息编撰、发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为此,“景德镇学”博物馆的建设应在准确定位和精心谋划的基础上,结合景德镇的实际,积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办馆经验,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将其建成一个与时俱进而又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
具体地说,“景德镇学”博物馆将采取四新三高三多一综合的发展原则。
1.四新原则
新理念:“景德镇学”博物馆作为弘扬陶瓷文化,传承千年文明,引领陶瓷文化发展方向,传播陶瓷文化知识的殿堂,其建设不在于外在的奢华,而在于展现藏品的价值以及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新思路:“景德镇学”既不是单一的瓷学,也不是单一的区域地理学。因此,在建设思路上,既要吸取文化艺术类博物馆经验,还要吸取综合类博物馆经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在突破现有框框的基础上,以瓷魂为主线,以区域地理发展脉络为断面,实现从形式到内容的统一,全新表现博物馆的与时俱进和地域文化特色。
新布局:在布局上不仅要突破室内展区的局限,而且还要从空间上拓展博物馆的界限,增加陶瓷民俗文化走廊、传统陶瓷手工艺走廊、世界文化遗产陶瓷墙等室外展区,增加博物馆的活力。
新手法:在表现手法上既要有传统博物馆的表现形式,更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博物馆具有动感,实现声、光、电等的有机结合和场景逼真与再现。
2.三高原则
高起点:要立足博物馆长期有效的运作需要,按照建设一流博物馆的标准精心谋划,制定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
高标准:博物馆应成为景德镇市乃至江西省的标志性建筑,但不追求豪华,而是注重建筑物的庄重和陶瓷文化特征,体现景德镇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高技术:综合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数字化,提供权威的信息检索,以提高观众参观的兴趣以及公共效应。
3.三多原则
多变化:展厅装饰风格和布局不一,但不失协调。
多形式:以实物、模型、文字、图片、音像等多种表现形式的综合运用来改变传统博物馆的呆板表现形式。
多功能:既要满足一般参观者普及陶瓷文化知识,体验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要保护相关文化遗产,推进相关研究深入开展。
4.综合发展原则
博物馆将建立融展示、收藏、研究、交流为一体的互动体系,切实做到收藏是基础,研究是手段,展示是目的,交流是影响,并建立起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创建数字图书馆,实现异构动态数据在同一个系统中的使用以及多数据库之间复杂的关联关系,实现馆藏与信息网络化,做到与时俱进,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