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陶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日用陶瓷来说饮食需餐具,饮茶需茶具,饮酒需酒具等等,当然餐具、茶具、酒具等也可以用塑料、玻璃或,金属制品等,但大多数家庭还是喜欢用陶瓷制品,这是因为陶瓷制品比塑料制品
美观、卫生,比玻璃制品耐热,比金属制品便宜,且经久耐用。
陶瓷是我们的先祖为了生活的需要而创造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在劳作之余,还要满足感观上的需求,于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创造了各种各样美观大方的新造型。同时,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画、刻、雕、塑的方式表现在日用陶瓷器皿上,日用陶瓷艺术因应诞生了。随着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日用陶瓷也不断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陶瓷新品种。可以说,没有日用陶瓷的生产和发展,就没有光辉灿烂的陶瓷艺术。
每个历史时期都根据当时的不同生产能力,生活条件,审美爱好,利用当时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代表当时历史水平,具有新的功能效用,新形式美的日用陶瓷造型。日用陶瓷造型在量和质两方面也跟随着演变发展,有的将被淘汰,有的将不断得到改进。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陶瓷艺术也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作为商品生产的日用陶瓷,其产品必须首先经受使用对象(消费者)的检验,不同的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宗教信仰,不同风俗习惯等等,其检验陶瓷产品的尺度各不相同,各自不同的消费心理,往往会反作用于陶瓷产品设计,从而促进陶瓷艺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作为日用陶瓷设计者来说,首先必须对消费者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要注意吸收和综合来自各方面的信息、资料,有条件的话最好亲自调查,体验,对陶瓷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和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更多的听取消费者对产品的设想和建议,弄清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对影响消费心理的种种原因要经常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把握市场导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设计出符合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始终走在市场前瞻,领导市场新潮流的产品来。
对于不同民族的消费者,由于他们的职业不同,年龄不同,以及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习惯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消费心理的不同特点,因此是影响消费心理的重要因素,是我们设计者首先要了解的问题。以下试图对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活动进行粗浅的分析。
1、实用心理 日用陶瓷设计属于工业设计范畴,主要任务是要使社会物质在变成有最终使用价值的过程中,既要满足人类生存对物质功能的要求,又要满足人们对人类生活的精神方面,对美的享受。人们的消费心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入而深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注重产品的使用功能是人们消费心理的共性,人类从开始制作陶瓷时起就是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如饮食器、贮存器、炊器、汲水器等成为农耕生活中重要的器具,为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后逐步由实用器具衍生和演变,出现了陈设性的器具,实用性的陶瓷器,主要是为了满足使用的要求,但同时又以美观的形式供人欣赏。而实用性在整个陶瓷发展过程中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也是人们购买日用陶瓷首先必须考虑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由于生活习俗的不同,实用心理也有差异,就也需要设计者不断调整自己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唐代时饮茶斗茶之风盛行,其饮茶习俗是将茶叶碾碎,倒入锅内煮熟,连茶叶渣一道喝下去,因此茶具中就没有壶,而茶杯只是一种称为“盏”的碗,这种碗小足,敞口,浅腹,形似斗笠,称为“斗笠碗”,由于浅腹和敞口,喝茶时就不容易残留茶渣在碗内。宋代时因为斗茶的需要,还将茶盏制成釉天目瓷,从而迎合了消费者实用心理需求。至于壶类当酒具使用,唐宋时人们所喝的大多是米酒(也叫水酒),水酒一般都烫热再喝,为迎合消费者这一需求,便出现了“温酒壶”这类等产品,即将壶套在一个大碗里,碗内放进热水,以便喝酒时保温。到了元代以后,烧酒才在我国流行,于是元明代时便出现了种种小巧玲珑的酒杯,高足杯,以适应小酌饮酒的需求。
至于现代概念的茶具,则是近代的事,最初是为了适应西方世界的生活习俗而设计,此后反过来我国流行的。如带把的茶杯,只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清嘉庆前后)才在我国生产,是为西方生产外销瓷咖啡具中得到启发而将杯类加把,此后才有一壶六杯等茶具组合。我国真正传统的饮茶习俗还是茶杯不带把。如北京的大碗茶,四川的马蹄饭杯饮茶具,广东、福建小巧的功夫茶具等。这都说明,人们的实用心理在陶瓷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中始终起到主导作用。
2、求美心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在购买日用品时,除了讲究实用之外,也同时要求美观。这种对美的追求,其内涵十分地丰富,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年龄与知识结构,不同宗教信仰,其审美观点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要求。
原始社会先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仅创造了适用的器皿,而且赋予了美的寄托在陶瓷制作中,最初利用编织物的印痕创造了有规律的布纹、席纹、绳纹等装饰纹样,尔后又在红陶或灰陶上用笔描绘抽象的几何纹样和具体的动植物纹样,创造了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彩陶,迎合了史前先民的原始审美心理。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们的审美趣味不断变化,日用陶瓷对美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自从发明了釉以后,由追求如冰似玉的青瓷而逐渐转向追求绚丽的颜色釉和白瓷。装饰方法也不断变化,由最初的刻、印发展到釉下、釉上的彩绘装饰,装饰内容则由神秘转向愈来愈贴近生活。
3、民族心理不同民族由于地理、气候、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和传统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消费心理也不同,如民族用瓷在装饰和造型等设计上,就要考虑少数民族的审美观念,如苗族人喜欢在山林中居住,设计供苗族人使用的陶瓷产品的装饰图案,应以水草、鱼藻为主,在造型上则可精巧些。再如热带地区茶杯中杯子形体口径应适当放大,偏矮型,以便于快速散热,而在北方寒冷地带,一般则喜爱偏高型杯子,以利保温,地处沙漠地区,人们对绿色植物和蓝色海洋更偏爱,日用陶瓷的装饰色彩应以绿或蓝色为基调。农村用瓷更喜爱大红大绿,而城市用瓷则应素雅等等。以上举例也不是绝对的,设计者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信息反馈而作出抉择。
4、文化心理不同的人由于年龄、性格、所受教育,经济状况不同,购买目的的不同,决定了他们消费心理的不同。他们在挑选日用陶瓷产品时,同样带着各自的心理因素进行抉择,如实用兼实惠的产品往往受到老年人的喜爱,格调高雅、花面淡雅往往受到中年知识分子的喜爱,造型新颖、色彩明快具有时代感的会受到青年人的喜爱。
使用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也对消费者有一定的影响。如在正式场合会议中,一般要求茶具造型具备饱满,大方,庄重气魄,饭店餐厅用瓷应追求富丽堂皇,喜庆气氛。
影响消费心理还会有许多,如偏好心理,求名心理,逆向心理,感情心理。消费心理需要的对象与满足方式也是纷纭繁杂,对设计人员而言,是客观存在的,它对陶瓷设计起到主导和支配作用,设计如违背了广大用户的消费心理规律,那就失去了市场竞争力,也不能体现出自身价值,那些不具备适用、经济美观的产品、盲目、闭门造车不进行市场调查,结果是劳而无功和得不偿失。
日用陶瓷设计虽然受到消费心理的制约,然而并不是被动的,优秀的设计,能通过产品反作用于消费者,它不仅能延长产品的市场周期还能诱发消费者新的购买欲望。人们的购买行为一般有三个过程,即刺激一一动机一一产品。消费心理对于消费品而言是主观的,往往那些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对消费者均能起到刺激和震撼作用,当消费者主体的个性心理倾向和商品客体的艺术表现取得一致情感上产生共鸣时,消费心理的决策过程才算完成,如时装大师、建筑设计师参与日用陶瓷的设计,由于他们的独特的审美追求,独特的审美视角,他们设计的东西往往新颖不落俗套,给陶瓷带来了新的审美意念,审美取向,审美风格和审美价值,带来一股新风,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刺激人们的购买力。陶瓷设计1要服从消费心理,它并不是消极的,他们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这种规律,方能引导消费,才能走在市场前面,创造出满足人们需要的新产品,让人们的生活更丰满,更舒适,更充实,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