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古彩瓷画在发展过程中, 吸收了版画艺术形式, 在线描、 设色、 题材、 构图上, 都受版画作品的影响。
根据陶瓷造型, 进行“适器装饰”而形成古彩的特点。
关键词: 版画 古彩装饰 影响
在陶瓷艺术作品中, 占彩是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釉上彩瓷画。在历代占彩作品中, 很多作品都受版画艺术的影响。把明清版画与明清古彩瓷相对比, 就能看出, 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不少相似之处。
占彩又名“硬彩”, 就是由于其线描形式吸收了版画的硬挺线条而命名。线条是古彩的骨架, 是组成古彩瓷画形象的重要手段。 以线造型, 强调线条的挺拔、顿挫, 以刚劲的线条勾勒物象的轮廓。转折起伏的线条, 与木刻版画的线条有相同的特征。
版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 是随着古代印刷技术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绘画形式。从唐代开始, 我国的雕版印刷技艺就已经发展成熟。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 6 8年)刻印的《金刚经》, 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经书, 里面有古代木刻佛像版画, 画面精致美观。其中“说法图”的构图形式,成为后来佛经绘画的标准格式。版画艺术的表现题材,开始足以宗教画为主。佛教内容的版画数量很多, 其中有不少作品可谓版画中的精华。从宋代起, 书籍中的版画插图开始出现,。插图艺术在发展过程中, 表现形式也有了新的特色,制作技艺日趋精炼。北宋时期印刷的《美人图》, 是我国古代木刻版画的代表作, 描绘了班姬、赵飞燕、王昭君、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并配有鸾风装饰图案。画中的美女, 按高低、前后顺序排列。花园栏杆的转折, 采用了立体构图方式,使画面层次清晰, 满而不乱,人物造型丰满厚重, 保留了唐代风格。人物姿态生动优美,线条流畅,雕刻精细。美女周围还绘有栏杆;。山石、花草等物, 展现了人物的生活环境。 明代是我国古代木.刻版画的兴盛时期, 明代流行的戏曲、小说、 唱本、传奇等书籍中都附有精美的插图。不但民间艺人绘制版画, 不少著名画家也参加了版画创作。其中,唐寅为《西厢记》绘制了插图, 仇英为《烈女传》插图起稿, 陈老莲为《正北西厢》、 《水浒叶子》、 《博古叶子》作了插图。 明代版画插图, 早期简单朴实, 具有民间艺术特点。 中期以后出现了工细精致的作品, 刻制繁密精细, 达到了“阐工画巧”的程度。 明代版画作品, 品种丰富, 内容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传奇人物等。
清代版画有两种流派,一是帝王下诏,令民间艺人雕刻宫殿体版画, 二是具有民间文化特点的版画。 宫殿体版画代表作品有: 《凌烟阁功臣图》、 《避暑山庄图》等。 民间版画有《绘像三国志》、 《离骚图》等,雕刻技术娴熟, 人物形象生动,线条精细,构图繁密。
年画是民间生活气息浓厚的美术作品, 是人们在过年时表达良好愿望, 具有吉祥意蕴的艺术形式。不仅美化了人们的居室环境, 而且增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明清时期的年画, 是采用雕版印刷技术绘制的。 与插图不同, 年画都是彩印的, 而版画插图是黑白线描, 单色印刷。 明清时期的年画,题材有戏曲、小说故事、风景、动物、花鸟、神佛等。
古彩起源于明代,是借鉴“唐三彩”、宋代红绿彩的装饰技艺, 在继承和发展宋、元时期陶瓷装饰绘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明清时期的传世古彩瓷画的优秀作品,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就是吸收了民间版画、年画的表现形式, 又受到明代画家陈老莲的作品风格影响, 并且把这两种表现手法相融会, 形成了古彩的艺术特征。清代康熙年间的古彩特别著名, 所绘人物、花草、树石等, 均明显地显示出陈老莲的写意、概括、夸张的形象特点。其追求装饰性的手法、刚劲挺拔的线条, 也和陈老莲的绘画风格十分接近。康熙古彩的明快色彩, 强烈的对比效果, 平涂的着色手法, 与民间版画如出一辙, 和年画的风格极为相似。在康熙古彩瓷画中,表现人物的很多作品取材于戏剧、文学作品的版画插图。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厢记》等名著的章节故事,在古彩纹饰中经常出现。表现世俗生活、神话传说, 带有吉祥寓意的花卉鱼鸟, 都明显受到民间木版年画的影响, 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上,都有绘画艺术的深刻影响。
在线描、色彩、题材、形式上, 古彩装饰借鉴、吸收了版画、年画的艺术特色。 同时, 又根据陶瓷造型, 进行“适器装饰”,而构成古彩的装饰形式。
线描: 版画是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出图样后制版印刷的,木版的质地较硬,在木板上雕刻, 必须用足腕力, 以锋利的刀锋, 把画好的图案雕刻出来, 由此而形成版画线条的刚劲有力。版画的线条, 多为铁线描、钉头鼠尾描, 有刀凿在木版上雕刻的痕迹。古彩线条与版画线条不同, 是用毛笔在瓷器上勾勒出来的, 刚劲挺拔的线条, 吸收了版画的线条形式。古彩线条硬拔刚劲, 用线借鉴了版画的粗细、疏密来表现虚实关系。釉上彩料下, 乌黑发亮,象铁丝般镶嵌在瓷器上的黑线,挺拔有力, 促进了棒槌瓶、花觚、尊、四方瓶等刚直器型·的应运而生, 适应了古彩线描风格, 并成为古彩专用器型。
色彩: 以玻璃质明亮的色彩特征, 对比强烈的古彩颜色, 用厚重的彩料在轮廓线内平涂敷色。 主要色彩有红、黄、蓝、绿、紫、黑, 这些颜色可以在配料时调整, 能满足人物、 山石、花鸟装饰图案的彩绘需要。其中,使用最多的是矾红、古黄、古翠古紫、古大绿。这些色彩都是从唐三彩中演变而来的。在色彩应用上,深受年画红艳碧绿的对比色影响, 又有国画“随类赋彩”的特点。康熙古彩“荷塘花鸟图”凤尾尊, 绘荷塘、莲花、荷叶、翠鸟, 设色十分讲究,红彩、金彩、紫彩等色彩的组合, 使作品显得富丽华贵。荷叶用翠绿、苦绿、水绿
敷色: 阴阳向背的不同叶片, 疏密有致、 自然逼真,与荷花的鲜红色调相映衬, 画面与器型和谐地融为一体。翠鸟的动态与荷花的静态相呼应。在古彩瓷画中, 以工笔画为主, 也有一些写意画, 既有黑彩的水墨画形式,也有色彩点缀的图案结合形式,具有文人画的艺术风格。
题材: 戏剧、小说版画插图作品, 有很多成为古彩瓷画的创作题材, 其中, 以描绘古代作战场面的“刀马人”古彩瓷最著名。 “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古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 成为古彩中大量运用的题材。康熙古彩“三国故事图盘”, 再现了曹操向董卓献刀的情节, 这件作品与清代“三国演义”毛宗岗评改本的插图相比, 故事内容相同, 画面进行了较大改动。不论是构图整体,还是人物神态刻划的个体, 都比书中的插图要显得细致。在环境安排上, 亭阁建筑、 园林山石, 植物等都相似, 可以明显看出版画影响这件作品的痕迹。 明清古彩瓷中的不少作品题材, 都取自文学作品中的版画插图。 明清时期流行的文学名著《西厢记》、《红楼梦》、 《琵琶记》、 《金瓶梅》等, 书中都有版画插图, 为古彩瓷画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仕女图》、 《耕织图》, 描绘宫廷生活、 民间风俗、神话故事的题材,在古彩中能大量见到,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象。 ·
形式: 装饰性强, 与自然物象“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 以平面化的装饰形式,把各种不同的物象均衡地绘制在瓷器上。形象夸张变形,质朴简练,设色古雅沉静,讲究趣味性, 是古彩瓷的装饰特点。 以线条、沙点、块面、 圆圈组成形象,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突出作品的主题, 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 尚神韵、重意趣, 成为古彩的表现风格。版画画鸟是短线、长线、色块并用, 画板是节疤处用笔讲究转折之力度, 皴擦处采用横笔线条, 这些都为古彩借鉴采用。古彩用笔随着料笔的挺健而不拘泥于形象的写实, 也不作繁杂事物的罗列,抓住形象的特征, 进行了大胆的提炼概括, 以求达到简洁明快的装饰效果。
版画的黑白、坚硬线条, 对古彩有参照作用, 版画的具体画法,对古彩有借鉴作用, 版画的故事情节, 是古彩装饰的创作题材,版画艺术对古彩瓷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陶瓷装饰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受到了其它工艺美术的影响。古彩装饰在版画、年画、 国画的影响下不断完善, 以“美在大红大绿、,妙在古色古香”的特色,产生出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