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十分玄妙的概念。历来人们对美的定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甚至在理解上大相径庭。这是因为主体是审美的中心, 是第一因素。而主体指的就是人, 如若没有人, 也就没有美。然而人又处在各个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经历、不同文化晶位、不同思想境界,对于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自然界中, 很多自然物已具备了一定的形式特征, 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我们常把这些事物称之为自然美。称谓海之浩渺博大, 高山之雄伟奇峻, 河溪之婉蜒曲折,花木之婀娜多姿等, 都体现了美的特征。但自然美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反映, 而艺术美则带有明显的入文主义色彩和感情。尽管自然美和艺术美都必须以形式的媒介来传递信息, 但自然美与艺术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一般来说,自然美给人的感受大多是积极的、 向上的、愉快的, 它可以让人陶醉, 引起人的遐想。而艺术荚除了具备自然美的这些特征外,它还有自然所无法达到的东西,那就是艺术家的思想, 以及艺术所带来的特有境界。甚至在生活中认为丑的东西, 一旦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得恰如其分,就成为了艺术美, 如著名的法国雕塑家罗丹的《地狱之门》、 《欧米哀尔》就具有典型的意义。所以, 艺术美是更高层次的、具有文化属性的审美结果。当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表现手法与欣赏者的欣赏能力相合拍时, 就会产生强烈的共鸣。艺术美不仅可以让人震憾, 让人悲愤, 让人痛恨或是激动, 也可以让人忧伤, 止人消沉, 让人颓废……总之, 艺术美更赋予思想性、文化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陶瓷艺术融审美趣味与艺术风格为一体, 以观赏性和娱乐性为主,讲究工艺和品味, 虽然它具备绘画艺术的平面形象和雕塑艺术的立体形象(器型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雕塑), 但它始终受到工艺的制约、器型的制约和题材的制约。因此, 陶瓷的艺术美应该是装饰、造型和工艺三方面结合的美。但从表现形式来看,最能体现陶瓷艺术美的则首推装饰艺术。装饰艺术是陶瓷艺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装饰效果的好坏是陶瓷艺术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装饰艺术通过可视形象,或色彩、或肌理,不创造一个思维空间,使欣赏者在有限的视觉范围内得到无限的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陶瓷装饰艺术从新石器时代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无论是装饰手段,还是装饰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早在史前文化的彩陶上就被发现了装饰艺术, 且无论是器物造型或是彩绘纹样都充分反映出当时艺术家们天才的想象以及生活的印记。在彩陶装饰纹样中, 半坡类型以人面、鱼纹等具有绘画性的形象较为突出,还有花草带状纹, 几何形纹、云纹、水纹及少数三角、菱形和麦粒状刺剔纹等, 都具有美的形式特征。无论是在色彩上, 还是点、线、画的综合使用上, 部显示出超凡脱俗的艺术气概, 并且证实了当时的中华文明己初露曙光。历经朝代更替、时间变迁,陶瓷装饰艺术不断传承与创新, 在现有的陶瓷装饰艺术中, 古彩、粉彩、新彩、青花等瓷绘艺术又是别有一番洞天。它们的表现更细腻,色彩更丰富, 类似中国画工写兼备, 其表现能力也更为增强。但无论时代怎么发展, 中华民族固有审美情趣的根没有变, 艺术家们为之积淀的情感与想象始终都带给我们美的感受。
当然陶瓷装饰的艺术美离不开陶瓷装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但陶瓷装饰材料的特征, 并不等于艺术品位的高低,各种装饰材料不过是艺术家表现自我,体现自我的一种媒介。装饰材料的选择和运用足艺术家把艺术思想转化为形象特征的一种手段, 艺术家依托材料的特殊形态和性格来向欣赏者传达自己的天才想象,以引起共鸣,最终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美。
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指的是艺术的原形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 到处都可以接触到美的事物,但生活中的美不一定都能成为艺术形象, 艺术家必须有敏锐的判别能力以摘取有用的素材, 这需要进行取舍和提炼,实际上就是进行艺术语言的分解。这种分解的水平和能力就是艺术家天才的集中反映, 而取舍、提炼, 再组合, 是艺术生命诞生的过程。陶瓷艺术家创造的目的在于传达美, 创造第二自然。当他们创作的装饰形式符合多数人的认同, 并唤起欣赏者情感上的愉悦时, 就成功地表现出陶瓷装饰美,也就完成了艺术美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