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艺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贡献·朱乐耕作
景德镇是一座古老的瓷都,它曾有过一个“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独天,夜不能寝”,被戏称为“四时雷电镇”的时代。那时景德镇瓷业生产的盛况用清人王世性在(广志绎)中的话来说:“(这里的瓷器)遍中国,以至海外彝方,凡舟车所到,无非饶器(景德镇古代属饶州府,故这里的饶器即指景德镇瓷器)。”万历《江西大志》中也记载着:“今,景德镇民以陶为业,弹丸之地,商贾货船和远之徒皆聚于其中。”景德镇这一段最辉煌的时期是在明末清初,即从明万历开始到清康熙为止,这时景德镇的瓷器遍及海内外市场。
可以想象,当时络绎不绝的国外商人,把景德镇那精美的瓷器运出海港,送往陆地时,中国的灿烂文化也随之播洒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景德镇瓷器大量销往海外是从明后期开始的。明代的海外贸易分前期与后期,前期和后期的政策有很大的区别,明初是以朝贡贸易为主,绝对禁止中国商人进行海外贸易,后期朝廷越来越难控制,葡萄牙人以浙江的双屿岛,福建的漳州月港为据点,和中国本地的商人共谋,进行秘密通商。另外,许多日本商人也参与这种活动,使这里几乎成了东亚、西亚的国际性的秘密贸易点。
对这些秘密贸易不能保持沉默的明朝政府,命令浙江巡抚朱纨对海盗、倭寇采取严历措施。袭击秘密贸易中心,企图灭绝其根源。在讨征倭寇期间,中国商人的秘密贸易依然很活跃,同时,对海禁条例持批评态度的人越来越多,终于,在隆庆元年(1567年),延续了二百年间的海禁政策废止了。这样一来,中国的商人可以被许可出航东西两洋,漳州月港作为出入港进行开放。在这些合法化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商人的贸易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因此,尽管隆庆时期,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安,景德镇官窑的陶瓷生产规模急剧收缩,有文献记载:“此时无物”。但作为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景德镇民窑,由于海外市场的扩大,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从万历中期开始,景德镇与南洋和西方各国的瓷器贸易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上百万件景德镇瓷器被葡萄牙、荷兰商船源源不断地载往世界各地。当时,欧洲各国的上层社会以搜集中国瓷器为时髦,从而使景德镇外销瓷产量骤增。万历三十年(1602年)后,荷兰商人开始把欧洲流行的器皿造型、纹样介绍到中国来,以使景德镇生产的日用瓷更符合欧洲人的习惯。因此,这一时期的瓷器纹样除传统的花鸟、瑞兽及人物图案外,还常见西方的族徽、外国文字、罗盘、经书、喷水图及西洋风景画,边饰间隔开光,内绘枝花或硕果。造型有军持壶、花口盘,碗及镂雕器等。由于国内外市场的大量需求,万历时器型最多,几乎所有日常实用品和陈设品都可以在同期的瓷器中找到。
万历末年,万历帝留下遗诏:“一切御窑烧造中止”,监陶官从景德镇撤回。由于没有了官窑的束缚,景德镇出口商品瓷的生产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由于明末实行“官搭民烧”的制度,致使民窑的技艺得到提高,并赢得了为皇家造瓷的声誉。因此景德镇的名声已响遍世界各国,引来了各国商人纷纷争购景德镇瓷器的场面。据《中国古外销瓷研究论文集)(叶文程著)一书介绍;明末荷兰殖......[查看全文请阅读pdf文件]本文章共5页,在线阅读打开速度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
本文章下载地址:/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709/20070911125351375.pdf
pdf电子书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需要Adobe Reader(免费)软件支持。[本站下载7.0版29兆已获授权]8.10版48兆[Adobe官方下载][天空站下载][华军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