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陶瓷艺术回顾展之朝霞绚丽篇--现代和当代的陶瓷艺术(节选)
建国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景德镇陶瓷艺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老艺人焕发艺术青春,新一代画师茁壮成长。他们用手中的彩笔,歌颂党和祖国,描绘锦绣河山,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陶瓷艺术创作呈现红霞满天新景象。若要划分阶段,则可分为: 1、五六十年代陶瓷艺术的时代特色 主题鲜明,讴歌新时代;造化为师,写生制新图;风格多样,色彩更绚丽;继往开来,笔墨写心声。1959年,王大凡创作《大禹治水瓶》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寓意深刻。刘雨岑的《春江水暖瓶》弥漫着融融暖意。张志汤的《农家乐瓷板》,一片春耕繁忙景象。余文襄的雪景寓托雪兆丰年,万象更新。毕渊明画虎威风凛凛,显现英雄本色。周湘甫墨彩描金别出心裁。段茂发、李盛春的古彩古拙遒劲,汪以俊的粉彩花鸟雍容典雅。王步的青花独辟蹊径,以传统青花的艺术语言,表现文人画的品位,气魄雄浑,淋漓酣畅,在瓷坛独树一帜。曾龙旯瓷雕技艺精湛,以他为主创作的《大龙舟》综合捏、镂、镶、塑等技法,鬼斧神工,堪称稀世珍品。曾山东继承父业,更作发扬光大。其他如蔡金台、杨海生、杨秦川等老艺人作吕鄱精妙绝伦。 2、文革时期的瓷雕艺术 此时陶瓷艺术的发展因动乱而遭遇障碍,但千年积淀的陶瓷内在之美仍在顽强延续。领袖塑像 《沙家浜》、《红灯记》、《白毛女》等瓷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另一方面看,作品结构严谨,体积感、空间感与动态变化统一,也体现了创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创作能力。
3、当代陶瓷艺术 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着优秀的艺术传统,也带来了世纪艺术的缤纷色彩。陶瓷艺术家重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双翅,翱翔艺术蓝天。现代意识与审美观念,边缘科学与知识交叉,专业基础与广泛修养,使渐成长的艺术家更具有新思维和开拓性。在新创新、新构思中运用多种材质、多种工艺、多种技法融于一器。便传统品种焕发新光彩。从而形成个性鲜明、风格多样、生机勃勃、多姿多彩的新局面。 特征:立意高远,重建精神家园;构思新颖,笔端饱含情感;博采众长,笔墨当随时代;开拓创意,"有我"艺术境界。此时,年近八旬的胡献雅欣然挥毫,以其苍劲笔法绘青花、新彩,贵逾珍宝。王锡良、张松茂在五十年代已颇有名望,其后创作的粉彩,构思独特,别具神韵,充分展现出他们的艺术之树长青 。秦锡麟从民间青花中吸取纯朴、简洁、明快、灵动的本质特征,渗入现代审美理念中,在作品自然与神悟得到契合 。周国桢的瓷雕善于把内容形式与装饰材料相合,以材质与肌理之美展示作品底蕴 。姚永康的雕塑则以极原始的质朴与极现代的活力,碰撞出创作灵感。王隆夫、王恩怀、李进、李菊生、钟莲生、郭文连、熊汉中等的作品,颇有新意,格调高雅,构建艺术自我的精神家园。李林洪的陶瓷艺术探索更将作世界文化的思考,作品中色块之斑斓、流动、渗透,产生视觉的冲击、联想,让陶瓷艺术的抽象性得到升华。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部、江西省和景德镇市等陶研所"单位中青年陶瓷艺术家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现代文化内涵和激荡的艺术活力。值得一提的是综合装饰,利用不同的装饰材质,运用相应的装饰工艺和手法,产生"有我"的艺术镜界。
李申盛新创高温颜色
品读雕塑奇才--陶瓷
姜锋春:浅论油画技
峻石妙峰,陶瓷赏石
诗与远方,景德镇的
李映华:独具风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