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作为具有千年制瓷历史的名城,艺术瓷在国内外一直处在“领头羊”地位,这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艺术瓷如何创新,一直成为我市陶业的难题。纵观我市艺术瓷,一直以千年不变的老面孔、老器型、老花面,让消费者感到没有新意。据说,前两年在上海首届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展中,市内争取了猿园个参展指标,而在送选的作品中竟挑不出几件符合现代工艺美术要求的作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景德镇的艺术瓷缺少创新呢?! 首先是创作队伍力量单薄。我市的艺术瓷创作存在着浅层次的临摹。笔者曾接触过一些邻县在景的作坊“打工族”和“小老板”,他们的综合素质都不高,学画瓷器也只是为了寻求谋生的手段,除了临摹,抄袭别人的作品,自身根本无法创新,这样以来,不仅引发出大量的涉瓷知识产权的官司。据悉,近年来,法院审理各类涉瓷知识产权案越来越多。还由此让许多陶瓷作坊生产出大批粗制滥造的仿制品,以摆地摊的展销方式在国内外兜售。 另外,艺术瓷缺乏创新,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陶艺界存在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许多人创作时“跟风跑”,谁的作品价高就仿谁。在“银子”的引诱下,一些很有才气的陶艺人员,把陶瓷与绘画过分嫁接,在金钱的驱使中,沉不下心创新,画出的东西也只有跟别人姓。据一位陶艺大师透露,他在某国考察时,发现一富豪收藏的景德镇近代和当代名人名作中竟有三分之二是赝品。 艺术瓷缺乏创新潜在着危机,决非危言耸听。在今后的市场内,钟情于时尚陶瓷艺术作品的新一代将逐步成为市场的消费主体,整个陶艺消费群体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成熟,这一变化的结果必将使艺术陶瓷的市场格局同步发生巨变,缺少整体创新的艺术陶瓷将会不断失去市场空间。 为此,艺术瓷创新之路只有在日用瓷艺术化、艺术瓷日用化这一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得到全面延伸,我们必须凭借现有的品牌和人才等优势,引进外来资金和先进市场运作理念,加速艺术瓷的产业化发展,逐步改变大而散的作坊式生产模式,从材质、器型、花色上走创新之路,凭借产品发展的优势吸引着留住大批优秀工艺、美术人才,让人才效应在产业化发展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推动整个陶艺队伍,去用辛勤汗水,智慧的结晶迎来艺术瓷创新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