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主要通过对悠久、灿烂陶瓷文化的回顾;素质教育与现代陶瓷文化;陶瓷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阐述。 一、悠久、灿烂陶瓷文化的回顾 陶瓷艺术是人类利用泥土与火所赋予的特质的伟大创造。在他千变万化的形态中,凝聚和记载了人类的进步文明。中国陶瓷、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先进的技术,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早在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产生了陶器。彩陶,是人类意识在泥土上的伟大创举,其美丽的纹饰,多变的形态,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发展至汉代到三国时期,陶瓷文化以“古拙质朴,厚重的装饰味,简淡空疏”的艺术特色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宋代,是中国陶瓷蓬勃发展的时代,各大名窑林立,其陶瓷文化特征表现为“素淡、恬静、幽雅,造型挺拨、俏丽、树一代典雅,清秀之风”,元代陶瓷以其“丰满华丽、层次分明”的艺术特色而著称。而明代陶瓷,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其陶瓷艺术特色表现为“浑厚、逸趣、秀美”。清代陶瓷,更是形制多变,集历代陶瓷之大成,以其“质精艺重,华贵精巧”的艺术特色而著称。…… 二、素质教育与现代陶瓷文化 素质教育,是一种普及教育,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通过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平衡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其概念古已有之,素质,一指事物的性质。二是素质,品质,资质。三为心理学所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先天特点。素质教育,是以开发青少年,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教育,是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充分发掘人的天赋条件,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 通过素质教育。了解现代陶瓷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中国陶瓷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不仅在于制瓷工艺,而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陶瓷艺术作品,对人们的政治倾向,道德观念,思想感情,性格情趣的影响是通过形象的画面和语言等来实现的。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可以启发人们的觉悟,鼓励人们热爱生活,追求崇高的理想,通过优美的形象打动和启发欣赏者的心灵。 陶瓷文化包含有人类学、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美学等成份,是综合性结晶。陶瓷文化是动态的,其与文化的总系统的发展是同位的,陶瓷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区性。陶瓷文化,在纵横二个方面展示其多样化特征:从纵向看 陶瓷的时代性差异,横向看,有陶瓷的民族性,地区性差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外频繁的文化艺术交流,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陶瓷文化的藩篱纷纷被打破,世界各国的陶瓷互相影响。现代陶瓷艺术重视抽象的形体美已成为现代陶瓷艺术的象征之一。现代陶瓷,重视肌理,讲究新材料的利用,高温色釉的相互渗透,流动,变化,讲究与建筑环境的结合,注意空间构图,重视陶瓷空间的设计。中国陶瓷,作为中华民族审美思想,审美情感,审美心理的形象化,具体化的凝聚,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与把握美,创造美的能力,方法与方式。陶瓷艺术制作和欣赏,是培养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通过陶艺制作,让学生从朴实的泥土中发现惊人的美,这是一个脑力与体力并重的活动过程,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塑造,不仅有利于增加个性的深度,启发大脑敏感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锻炼手和身体的灵巧,比起传统的美术课,它更有具体性,可比性和创造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从中获得创造的乐趣和审美的愉悦。我们要真正地了解我们的优势和不足,在立足世界的同时,努力地创造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陶瓷文化,并将其推向世界,为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精神和新的活力,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三、陶瓷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思想和方法 陶瓷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并激发其创造能力,使之成为能适应市场需要的设计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能形成如此色彩纷呈的绚丽局面,除了得益于全国各陶瓷产区所固有的传统工艺特色以外,还得益于我国半个世纪以来推行的现代陶瓷艺术教育。 陶瓷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有: (一)以启发式教育形式为主,主要通过教师理论的讲授法,现场演示法,实地参观法,实习作业法等方面展开、另外,针对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基础及智力特点,提出不同的需求。成人教育的对象是成人,是基本定型的个体。他们的心理特征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各种需要更带有明显的目的性、他们——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是技能化了的个体。 “能力型人才”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目标。其核心是在专业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陶瓷美术设计教育,面临着三个重要课题, (1)要继承优秀的民族遗座,并发扬光大之。 (2)要吸收世界各国的现代艺术和设计的优秀成果。 (3)要立足我国现代大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根基上。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去培养“三高人才” (即眼高、心高、手高)-并了解和掌握绘画基础;文学、美学;中外陶瓷史、中外美术史;艺术市场学;计算机操作;工艺材料学;人体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 (二)强化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求学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因此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性,低效率,脱离实际,窒息创造的弊端。由过去的单纯的传授知识,改为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知识培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应依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能力,根据他们的认识规律,有层次,有梯度地确定教学目标,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和能力。在确定目标时,要做到“目中有人”,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使学生易于听懂,学会,练熟、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简炼、生动、准确,富有条理性,启发性的教学, 自会受到学生欢迎。教师在课堂上应始终保持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时时体现对所从事的工作,对学生,及所教授专业,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耐心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热情鼓励和扶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师生间才会感情融洽,教师的教学艺术才会最大限度地接受并不断更新变化,充满旺盛的活力;反之,则会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可以使人废寝忘食,甚至如醉如痴;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陶瓷美术的目的、意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也非常重要,只有二者很好的协调,结合,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i陶瓷美术专业,一定要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如:进行陶瓷造型实体作业,通过削制模种,翻制模具等,来加深对陶瓷造型三维空间的理解,为日后日用陶瓷、艺术陶瓷造型的创新,奠定基础。再如进行手工泥条盘筑,泥板围搞、拉坯、修坯等。从而了解泥性,感悟泥性,为今后从事以个性表现为主的陶艺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石出。 陶瓷美术同纯美术相比,既有相同处,又有相异处,陶瓷是一种特种工艺,有时受材料、工艺的限制,注重审美性与工艺性的统一,其要在特定的舞台上,方能演出各种精彩的戏剧。土、火、水是构成陶瓷的三个基本要素,由于泥的可塑性,火的神秘性,使得陶瓷艺术颇具魅力,而引人人胜。中国陶瓷有一整套独特的创造方法,民族形式,及表现技巧和艺术风格,并且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这些很值得我们好好品味,认真掌握。 在教学思想上,首先,要以坚实的美术基础作为陶瓷美术专业的基础,这种坚实的美术基础,不仅只体现在“画”的造型能力上,更重要,更内在,更深入的是体现在对其它诸多艺术形式的形式美感,审美规律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上。这种能力和修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对学生进入陶瓷领域之后,提高其陶艺创作,设计的审美判断能力上,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甚至可受用终生。其次,确立艺术创作和产品设计并重的陶艺教学思想。现代陶艺设计,要求已愈来愈朝个性化,独创性方面发展。因此,设计中对艺术品位,风格特征,审美情趣的要求愈来愈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应培养学生的陶瓷艺术综合创作设计能力。其三,要学习,运用并发展我国优秀的陶瓷艺术传统、民族文化,应该是我们的灵魂。若不在前人的累积中寻觅现代艺术的根源,其探索必将成为缺乏生命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代艺术中一切有益的,富有生气的部份,要为我所用,我们的陶瓷美术教育才能既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又具有普遍的意义。 好的陶瓷美术作品,可以启发人们的觉悟,鼓励人们热爱生活,追求崇高的理想。通过优美的形象,打动和启发欣赏者的心灵,陶瓷艺术是华夏文明一个不可分割的部份,同时又是人们生活中的物质和精神上不可缺少的东西,它具有潜移默化的效力和美化社会的功能。陶瓷美术教育,意义深远,前景广阔。 (本文编辑:余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