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彩线描的基本技法 古彩线描的技法,既像工笔白描的用线,又像图案的用点、用圈。确切地说,古彩线描科学地揉合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与工艺美术的装饰技巧,从而风格独特,自成一体。它虽然不像粉彩那样以圆缓秀逸、粉润柔和见长,却以刚劲雄健、古朴典雅取胜。其中起决定因素的基本技法就是中锋用笔与油料性能。 (一)中锋用笔的成败 中锋用笔是古彩技法中的根本大法。没有中锋用笔,就谈不上刚劲雄健的古彩线描。中锋用笔决定着古彩线描的优劣,是古彩线描成败 的关键。 强调中锋用笔在古彩中的主导地位、决定性作用,是以理论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的。从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来看,历来主张中锋用笔,强调中锋用笔。中锋用笔是一切用笔的基础,是线描技法的功底所在。从绘古彩的实践来看,无论是线点,还是圈,都离不开中锋用笔。无论是古彩人物中的头脸、五官、须发、衣纹、飘带等,还是古彩花鸟中的花头、叶筋、枝十、鸟的嘴爪、眼、翅都离不开中锋用笔。更无论是古彩山水中的亭台、楼阁、栈道、舟车,中锋用笔所到之处,都是画面的主题部分、传神部分。如果谈到古彩的图案,更离不开中锋用笔,边角、地皮、斗方、底心处处都需要用中锋去画。 为了确保古彩线描中锋用笔的有效实施,在源头上就要给予保证。古彩艺术家对笔的选择很严,要求具备尖、圆、齐、健四大优点的料笔才能使用。 古彩的线,千万不要侧锋画线,一是侧锋画线易使料笔偏锋损毫,再是侧锋画出的线不挺、不起、不厚重。因而,在进行线描的过程中,料笔在手中始终保持中锋,使线挺、起,效果才会好。 古彩的点,最理想的是用旧笔(即画线粗了,而未偏锋的中锋笔),这种粗钝短锋的旧中锋笔,点出的沙地料点,颗粒圆实、乌黑晶亮,若是侧锋(即偏锋笔)点出的料点则会三 角、毛糊、渗炸,显得粗陋难看。 古彩的圈,没有中锋用笔,就没有圆亮适度、粗细均匀的圆圈。在进行画圈时,手中的料笔时时要转动,使笔保持圆笔中锋,避免偏锋损毫。从一定意义上讲,画圈要求用最好的笔,笔尖的毫集而不散,尖细而富有弹力,才是画圈最理想的用笔。选择画圈笔要比选择画线笔难得多。 探讨和研究古彩线描,掌握古彩线描优劣的奥妙,就必须从中锋用笔这个根本方法上下功夫,分析导致线描成败的每一个因素,使自己在用笔时胸有成竹。 (二)中锋用笔的技巧 中锋用笔的因素,说白了就是手、笔、锋三者辩证的统一。手的技巧就是指运指、运腕和运肘;笔的技巧就是指执笔、运笔与起笔、行笔和收笔;锋的技巧就是指中锋、侧锋与逆锋、藏锋、回锋。 运指、运腕和运肘。 使用圆笔中锋,要特别注意指力、腕力和肘力的锻炼,善于琢磨指和锋的微妙感受,这是成功的古彩艺术家所必备的。 运指,要注意指实掌虚,指头执笔时应“擒纵”得法,即指头执笔要紧(擒得死),指身运笔要转动(纵得灵活),解决“死与活”的关系。如古彩线描中的圈{艮小很精细,就需要指头执笔的功力,圈与珍珠粒就有赖于指力来完成。 运腕,有提腕和悬腕之别,在古彩线描中锋用笔时要“按提”适当,即轻提时线要富有弹力,重按时线要富有顿挫。解决“轻与重”的关系,悬腕要注意“行留”相济,就像大板车下坡,车在前进,人往后抵着,产生既有后撑的力量,又有稳健前进的气势,笔的运动全在腕力的控制下进行,流畅而不飘滑,凝重而不气滞。悬腕主要是解决“快与慢”的关系,使这样用中锋画出的线,富有功力和生命力。 运肘,主要是协助悬腕的用笔,重点解决“快与慢”的关系(即速度问题)。然而画大件古彩时,就需要肘力的功底。在中锋用笔中的“徐疾”与快慢是一个意思,是用笔的力度和速度的辩证统一,有轻有重,线描就会有力度,有快有慢,线描就会有节奏。只行不留,线就过于平直光滑。多留少行,线就过分苦涩、气滞,不流畅。画线,就像驾驭马一样,既要扬鞭,又要收缰。 古彩用线的死活、轻重、快慢与。......点击下一页进入高清晰彩版图片,本彩版共分8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