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彩产生在清康熙朝, 它是中华民族近代陶瓷装饰的典范,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淳朴的中国色彩。是一朵具有东方艺术特色的奇葩。它显示了历代陶工的聪明才智, 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与文化特征。
[关健词]陶瓷古彩运用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清康熙朝是一个极重要的年代,康熙五彩,即古彩,就产生在这一历史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近代陶瓷装饰的典范,有着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淳朴的中国色彩。是一朵具- 有东方艺术特色的奇葩。既显示了历代陶工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与文化特征,并记录着历代陶工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精诚的敬业精神。古彩和粉彩有很大的不同。不仅是名称不同,使用的颜料不同,文献记载也多不同。 《陶雅》云: “康窑蓝绿皆浓厚,故曰硬彩,雍正则浅淡而美观,有粉故也,其无粉者亦属以他质之淡计。” 《饮流斋说瓷》曰: “康熙硬彩。建国以后,业界把古彩和粉彩的区别说的更为清楚。”有文曰: “古彩与粉彩,都统称五彩。古彩为我国的传统装饰,在技法上是单线平涂,呈色方面则浓艳而不刺目,使用颜料也是就地取材。如用皂矾作矾红,以铅粉入矾红少许配成黄色, 以铅粉石末入铜花配成绿色, 以铅粉石末入青料则成紫色。翠色以洋翠为上,广翠次之, 以矾红为 主色。粉彩本于没骨画法,其所用原料, 除袭用古彩者外,还创造颜色几种, 如胭脂红、羌水红, 皆用赤金与水晶料配成, 其洋绿、洋黄、洋白、翡翠等色, 皆用硝粉、石末、硼砂各项配成。”以上所讲区别,一是技法,五彩是单线平涂,粉彩是没骨画法; 二是颜料用法,粉彩除袭用古彩者外, 还创造了几种颜 料,胭脂红、羌红、洋绿、洋白等。在本文中,笔者意欲着重谈一谈对古彩色彩的运用,意在抛砖引玉。
色彩是很好表达情感的一种语言。作品如果能很好地运用色 彩就能引发人们的兴趣,影响人们对作品做出购买的决策。古彩瓷的色彩是由红、黄、绿、蓝、紫五种颜色组成的,故也被称之为“五彩”。它是景德镇独创的釉上彩装饰品种。在古彩装饰构思中,色彩始终是贯穿着整体感觉和认识的,古彩装饰构图中除了讲究对空间、虚实的处理外,还采用色彩的深浅、明暗变化,使得画面层次感、立体感更加强烈,色彩具有个性化, 它能与作品相沟通,借助观念及心理联想使人们理解古彩装饰中的色彩,因此对古彩瓷的色彩作出必要的分析,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一、正确使用鲜艳的色彩
古彩装饰绘画,经常使用强烈艳丽的色彩,如红色、绿色来直接造型立意,令作品的色彩对比虽然强烈,却充满着纯真、质朴,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使整个画面更为充实丰富,且空间紧凑,层次分明,形成了特有的古彩装饰风格。
在古彩装饰绘画中, 红色尤其是不能缺少的, 它最能激起人的生命情感力量,形成明显的情感色彩倾向, 由于红色的鲜艳度较高,带有强烈的光泽,所以在古彩装饰绘画中的红色, 富贵而吉祥,如颂风、牡丹等都有“大富、大贵、大吉大利”之美,在古彩绘画中颇为流行。这都是借助于代表着欢乐、喜庆的红色赋予了作品强烈的意境,如在方复教授古彩作品《富贵有余图》瓶中,用了大量的红色画红鲤鱼、牡丹及童子衣饰上的图案,表达了人们对飞黄腾达的美好祝福和向往,古彩作品往往给人以鲜艳而强烈振奋的感觉,意在艳而不俗,在艳中求雅,古彩装饰绘画中对浓艳色彩的大胆运用, 更接近了中国民间美术在用色上的那种明快和强烈的风格, 与强调色彩清淡而素雅的粉彩装饰艺术大不相同。古彩装饰富丽堂皇、大红大绿、五彩缤纷。虽然它的色彩种类较粉彩少,较新彩则更少,却显得非常丰富,这确实是个奥秘。其装饰色料主要有料、色、油,而辅助材料有胶、纸、墨。
三、古彩的装饰色料
一是料, 用于进行线描和勾画形象, 用油或胶进行调料的称为料,也称为画料或油料。料有时可以当色用。料有两种,一是油红,二是生料。油红(即西赤),主要用于画花头、人物的脸、手以及仕女的上衣等。色相近似国画、水彩中的朱磲色。未用油调搓之前, 是一种桔红色粉末。西赤的色剂是特制的氧化铁,又叫生矾红,其配制工艺先将青矾烘干成白粉, 除去杂物,在特制的坩埚内,慢慢加温,用铲翻炒到一定温度时,急炒而不断翻动,炒到略带黑色即止。再将冷却后的标准生矾红,入缸漂洗,放水搅拌,反复漂洗八九次,使矾水去净为止。然后,将矾红分级,转移到其他缸内,第一道水的矾红为头漂矾红,作西赤色剂。再将氧化铅、硼酸、红丹、石英、硝酸钾、氧化铁、氧化锑,按比例称好,充分混合,置漏孔坩祸内,在800℃上下温度熔融,倾注冷水内冷却、烘干。碾磨过筛,即成熔剂。再按色剂8%、熔剂92%的比例下料,置球磨机内球磨1 44小时,烘干、研细,即成油红(西赤);生料(即珠明料),是用于描绘对象的主要画料。调油前是一种黄黑色粉末,用油调搓后,呈深黑色,其淡料呈黄灰色。质地好的珠明料,其淡料呈绿灰色。生料也可当黑色使用,其方法有三种,即拓生料罩大绿,拓生料罩古紫,拓生料罩雪白。其中以罩大绿色为最黑。珠明料大多是原矿,笔者年轻时, 曾在配青花料的原矿中捡到一粒粒绿豆大小珠明料,此种珠明粒粉碎后画线,一是爽,好画,二是淡可当深。随着瓷业的发展,对珠明料的需求增大,用原矿珠明画瓷, 已经是不现实了。我们还应了解人工合成的珠明料,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长石、石英、高岭土、滑石、氧化镁制成混合料, 以氧化钴与混合料1: 6的比例,混合研磨过筛即成。市场上颜料店中的珠明料,大多是此种人工合成珠明料。二是色,古彩颜色多是混合研磨,不经过熔炼即成的。配制方法多是以父传子, 以师传徒。虽然配方很多,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 主要原料只是成分上的加减。大凡如下:1.矾红,烤花前后变化不大,其色相如国画中朱磲加少许胭脂,呈红艳而沉着的朱红色。而古彩传统配方是由生矾红、铅粉、上黄混合研磨而成。魏忠汉先生的《陶瓷装饰材料学》提供的配方为:用漂洗后的生矾红与铅粉以1: 6的比例配料,经过充分研细,即成熟矾红。熟矾红加入牛胶水浸泡1至2年,就是我们通常洗染用的矾红。其实矾红与西赤是一回事,只是含生矾红的量不同而已。矾红在古彩的填色技巧中还将详细介绍。2.古大绿(以下简称大绿),烤花前呈蓝灰色,烤花后色相如水彩中的翠绿色,碧绿而深沉。古彩传统大绿,是以生红、铜花、晶料、黄丹、铅粉配成。魏忠汉先生的《陶瓷装饰材料学》提供的配方是, 以氧化铜1. 75,石英7、铅粉21的比例配料,经过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料。
三、将色彩进行对比组合
对比规律的运用在古彩装饰艺术之中得以体现, 在作品中大胆运用民间艺术的审美特色,运用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使色彩夸张刺激,古色古香,使作品产生极强的张力及气势逼人的效果。总体来说, 古彩装饰艺术中运用色彩对比的方法与原则有二点: 1、是色与线描对比,线描所绘出的料大多数是用生料(黑色)它可以作为一种基调,一种与色彩的浓郁形成鲜明对比的因素来使用,其中,用点的形式来表现远处树干上的树叶,近景为荷茎上的刺,花头与蝴蝶的深浅关系, 以及用来表现玲珑石
的转折面和阴暗部,即有均匀铺开的点来表现,也有按一定秩序和方向由密到疏展开的点来装饰,颗粒饱满、浑圆、乌黑亮泽,所运用的黑色凝炼、庄重,用来表现朴素幽静的意境,红色热烈夺目,作为喜庆、热烈、幸福的象征,二者组合,在对比中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之美。2、是色与色的对比, 高纯度的色相,补色对比的色彩原则在传统的文人画中很少会出现过,但在古彩装饰艺术中处处可见,这种刺激人们视觉感官的色彩即是民间风俗文化本身的色彩提练,红与绿的搭配在传统文人画中一般是用色禁忌,在民间这种色彩搭配却是常见,在古彩装饰艺术中它们也成为一种用色范式,为人们喜爱。作品中如果缺少二者的搭配那就不能称之为古彩作品了,如清康熙年间五彩《荷塘翠鸟》瓷板画、戴荣华所画《五彩春光》高足瓶、方复的《古彩综合装饰花鸟图》瓶都属于这种用色,红色的花瓣让绿色的茎与叶映照得鲜艳饱满,这对补色的应用使得画面更加活泼, 富有很强的张力。红色与黄色,紫色与蓝色在我们民族传统的语言是幸福、庄严、神圣的代名词, 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特别在民间配色口决中,“红搭黄色亮晃晃,要求扬,一片黄”就充分体现了红与黄色的色彩魅力, 受民间年画的影响,古彩装饰艺术也充分运用了这种
色彩搭配, 红色与黄色在彼此映衬下尤为显得清新奇目鲜明和谐,在古彩装饰中紫色都用在树干上、花瓣、衣饰当中,而古翠(蓝色)一般只是起着点缀的作用,调节色彩对比,使得画面和谐统一,让画面丰富多彩,金色在古彩装饰中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大面积涂染或小面积的点缀,用精细的金色线条,或金色的圈点装饰等,总之金色的运用使得古彩瓷更加雍容华美, 富丽堂皇。
四、是色彩运用规律
古彩装饰艺术在色彩上虽没有程式套路,但有规律、有感情, 画面的主色调犹如乐曲的主旋律,它要求画面一切局部色彩
都统一于整体色调, 以形式优美和谐的关系,在整体主色调的制
约下, 鲜明艳丽的局部色彩进行有秩序的组合、渲染,产生美感。烘托线描苍劲有力、雄健、沉稳、挺拔硬朗的意境,产生古色古香、大红大绿的意趣。
因此, 在古彩装饰艺术色彩纹处理上, 需要古彩美术工作
者在色彩的修养上下苦功,除了让观者感受到其独特技法外还要被它色彩情调而感动,产生丰富的联想, 回味无穷。在使用色彩对比调和上,要相互除了熟练掌握古彩线描装饰技法外,还必须认真研究色彩在古彩瓷当中合理的应用,线描与色彩在情感上是与时俱进的,是需要古彩绘画工作者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索,追寻它的色彩魅力。烘托,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
色彩产生的情感是激昂向上,还是热情奔放取决于画面的色调,色调是作品的灵魂,是产生意境的关键,如中国民间艺人在配色经验中有一句顺口溜可说明古彩装饰艺术的博大精深。 “紫
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等。总之,就是要画出深刻感人赏心悦目的古彩作品来,让观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