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思维是人类发展至今形成的一种影响人们活动的思维定式。在陶瓷的发展方面,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可以说这种习惯的定式贯穿于陶瓷发展的始终。在陶瓷的不断发展中,陶瓷绘画中的一些图案形象似乎经常被人描摹且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认可。这些图案自远古时代开始贯穿于各个时代,直至当今都倍受欢迎。
一、远古图腾观念
在人类社会的萌芽阶段一原始社会,不管是岩画还是陶瓷纹饰大多是根据人们为了生活的需要或是对生活的体验,或是对事物的看法,或是乞求神灵的保护而创作的。其中,远古图腾的艺术品就充满着许多神奇色彩,倾注了原始人当时的精神和情感,体现出它们是在一定观念支配下的产物。不管是人面鱼纹盆、鹳鱼石斧彩陶纹,还是舞蹈纹盆都蕴涵着人民一定的思想寄托,鱼纹贯穿于半坡文化彩陶的各个时期,而且无论是鱼纹、龟纹、蛙纹,都是以鱼类水族为主体的图腾纹样。原始先民绘制鹳鱼石斧彩陶纹的可能是一种祭祀活动。原始先民将自己的愿望绘制于器物上,就是希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原始人这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活动,并表现于各种绘画作品中,这种原始图腾创作也渐渐地形成了人们的世俗观念,并在以后的陶瓷发展中均有体现,影响着陶瓷纹样的世俗取向。
二、祥瑞思想在陶瓷绘画中的体现
民俗思维在陶瓷绘画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使生活充满祥瑞感觉的意识上,因此,大量具有祥瑞意识的吉祥图案出现在陶瓷绘画中。吉祥图案来自于人们的信仰、民间传说、动植物的谐音和暗喻等,通过动物、植物、飞禽、鱼类、器物、人、神、圣、仙佛的神话与传说,以图文、谐音等形式作为祥瑞标志来表现。如寿,用松柏、石、桃、龟、鹤等表示;福,用蝙蝠、拂手等;喜,用喜鹊、蜘蛛等;富贵,用牡丹等;瓜、石榴有多子多福的含义,白菜又谐百财,鱼有年年有余、如鱼得水等含义。这些能够给人带来美感并且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一些龙、风、麒麟等民间传说中的瑞兽,几千年来为人们所崇拜而作为生活的护佑,龙在古代一直作为神力无比的象征,后来又发展成为帝王的象征,另还有神佑的意义。风与龙一样也是古人创造的,为仁瑞的象征,古代认为当凤凰鸟出现时,意味着圣天子将现世、为太平盛世大吉祥将到来。而龙、凤的意义与人们生活关系的紧密还往往将龙象征男,风象征女,因此龙、风图案装饰在同一个碗上的现象。这样的思维体现在各个方面而成为陶瓷绘画构思的基础,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又都有不同体现。
三、各个朝代陶瓷纹饰的相传性
有些图案由于其特殊的寓意常见于陶瓷上,并贯穿于陶瓷艺术创作的始终,但又由于各个朝代的信仰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其表现形式也有差异。就拿人们表现最多的龙来说吧,每个时代的龙都有其时代的特征。在六朝时期,龙成为鳄鱼形状,神态凶猛,到了唐代,龙的形象富有生气,为一般动物样,没有神圣、威严意味。宋代,据许多学者研究,中国的龙此时才与封建帝王的权威有关,成为帝王象征,为皇帝所专用,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宋代的龙纹形象威武,极有神采,象征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元、明、清三代,朝廷对瓷上龙纹形态、制作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这时的龙纹均作蛇形,身至尾渐细,四肢有羽毛,趾分三、四、五脚趾不等。
莲花纹也是如此,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因为莲花在佛教中是一种圣洁物,所以莲花纹在瓷器、陶器纹饰中经久不断。东汉,用高温釉画成单个莲瓣。西晋后期出现莲瓣纹,一件器有几个莲瓣。六朝时期莲瓣的特征是短、肥胖、粗大,多为刻花;唐代的莲瓣也还比较肥胖,排列比前朝紧密些,多为刻花;北宋的莲瓣纹,莲瓣稍瘦,排列紧密;元代莲瓣肥大,莲瓣与莲瓣间有空隙,瓣中绘有杂宝,有些不可名状,瓣中绘杂宝之风格,明、清尤甚,至今不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都是相同纹饰在不同时代所表现的细微差别。但又都有其相似性,为艺术家们不断传承下去。
四、民间艺术为陶瓷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民间艺术与民众的价值观念、情感意识、审美观念相互融合、互为一体,体现了民间艺术丰富深沉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包涵一定的传统道德观念,这些形式不仅以其他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还在陶瓷绘画中有所表现。例如,义士烈女、麒麟送子、梅兰竹菊、鸳鸯凤凰、天地众神、八宝盘长等等数不清的吉利祥瑞题材不仅依其良好的象征寓意而存在,也给陶瓷装饰绘画带来形式美感和装饰趣味,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加以创作利用,不仅丰富了陶瓷样式和陶瓷图案,也促进了陶瓷绘画朝着更为广阔的领域发展,为陶瓷文化的现代性和多样性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运用象征和寓意来寄托人们的生活理想与愿望是人们将这些图案运用在陶瓷上的心理基础,也是赋予陶瓷艺术更多文化涵义的载体。总之,民间文化以及民间艺术心理丰富了陶瓷文化的内容,虽然民间文化只是陶瓷绘画的一种题材或是一种表现形式,但在这个多元化的今天,它奠定了人们制作陶瓷的基础,并为今后陶瓷艺术的多样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