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戏图是陶瓷装饰中一块灿烂的瑰宝,从唐朝开始出现, 宋明清发展至成熟, 一直到现在仍有继承和创新。能历经多年的考验, 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说明婴戏图适应了市场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天的婴戏图仍可以与昨天的婴戏图相媲美, 这引起我的兴趣和思考。 因此, 我选取了明清婴戏图与现代婴图作比较, 以期望所得出的结论能启发我们对婴戏图的发展变化有新的见解。 一、婴戏图的定义、历史来源 “婴戏图”是以儿童嬉戏、玩耍等活动为题材表现儿童生活的一种创作形式, 同时又是以反映民间社会风俗写照为内容的装饰题材。各朝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不仅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而且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将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通过婴戏形式表现出来。 “婴戏图”是从唐代长沙窑开始出现的, 其造型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对明清婴戏图的论述 明清时期, 青花瓷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因为青花料对于描绘复杂的纹饰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明清时期婴戏图的人物,往往以简单概括为主,寥寥的几根弧线代表孩子的身体部位,如明早期的婴戏图孩童形象是没有具体刻画五官的,几根线用宋代表孩子脸的轮廓、身躯和脚。同时, 明清时期也特别喜欢采用“寓意”或“谐音”的画珐, 比如“风筝”与“丰登”谐音, 喻为“五谷丰登”。 “爆竹”中的“爆”与“报”等。当我们懂得了这些婴戏图的文化, 我们就能更清楚地读懂当时人们的创作心理。 再看清代婴戏图的变化, 以青花为主流的色彩逐渐转变为繁华的色彩。明末清初的时候,人们开始追求一种色彩鲜艳、华丽的美。清代的釉上彩绘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无论是造型还是彩绘都颇有造诣,清朝时期的总体风格相近,像咸丰、光绪、宣统基本上是以模仿康、雍、乾的瓷器装饰,没有什么创新。 三、对当代婴戏图的论述 目前, 在景德镇仍可找到许多画家投其精力于婴戏图的创作。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一继承优良传统, 二突破创新。显然在当代文化越来越显现出多样性和个性的时候,每个画家都在寻求自我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因为不同画家的不同风格, 所以有了新一代婴戏图的出现。首先张学文老师画了许多婴戏图, 画法极似明代民间婴戏青花。具象之中潜含着诸多抽象因素。其次, 是陆军老师的陶瓷作品。他表现与众不同的童子形象,稚趣可爱’, 憨态可拘。 由于个性和风格的典型特征被称誉为“陆氏童”。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体型敦实,轮廓简练, 而最主要的是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没有任何保护和防范之心。·最后让我们看看女性画家李磊颖老师的作品, 作品设色清新、淡雅, 构图疏朗,有远近之分。还不时出现调皮的戏婴,这也是孩子天真童心的一方面。现代画家在表现婴戏时, 更有意识地把童年的童真、童趣挖掘出来,从而使画面更显生动化和丰富化。 四、明清时期婴戏图与现代婴戏图的比较 下面,我们从构图形式、服饰、形象、动态四个方面对明清婴戏图与现代婴图进行比较。 1、构图形式 明清时期多为散点式构图、平视体构图, 平视体构图是相对于立体式构图而言的, 最主要的特征是像二方连续的样子。它在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平面上无限延伸,达到处处见其画, 处处有其景的效果。立体式构图讲究空间的效果,就象我们见到一个建筑物就会马上知道它是三维的,立体式构图在清同治年间运用的非常恰当,表现了生活中常见的一景一物和一人。而现代的构图形式多以散点式构图和立体式构图为主。 2、服饰方面 明清时期,儿童穿的衣服多为大马褂,也有穿裤子、鞋子的。设色一般以红绿为主, 在粉彩盛行的时候婴戏服装的设色由红绿两对比色渐渐地转为参以黄、绿、紫色, 人物造型在明清时期更具有夸张概括性: 而现代艺术家大多表现孩子的天真可爱, 一般都穿着可爱的小肚兜、小背心、小短裤, 而且裸露的地方也较多。在很多情况下许多孩子有穿唐装的,在有些画面特别细腻的作品里会在衣服上绘有绣球花、福、寿等纹饰。而现代的婴戏图设色更为随意, 一般是由画家依据所要表现的主题而定。更多的是以红、绿、黄、蓝和紫色。人物造型更为准确, 形象更加具有趣味性,特别在转折的地方交代的更为仔细,富有韵味。 3、形象方面 明清时期儿童的形象也普遍抓住了儿童的形象特征, 比如一些踢球。放风筝、扑蝶等动作都抓住了当时的主要动态, 使我们看到了当时绘画的趣味性和凝练性。 明早期青花分水人物, 一般是画出儿童圆圆的脸、眼睛、鼻子、嘴和耳朵都是用最简洁的线勾勒出来, 头发有的分水,有的直接画线来代表。人物的上半身用分水的方法,腿用线画出,脚用重色青花料填出, 使整幅画有一定的虚实之分。人物的造型比例可见其夸张性, 富有动感的凝练性。明清时期的绘画风格和当时的朝代和皇帝的喜好, 以及社会的环境是紧密相连的。而创作婴戏图的作者大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劳动人民。相反现代的画家普遍具有一定艺术理论的造诣,而且艺术功底深厚, 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可以尽情地投其激情和精力创作, 因此在儿童的动态方面都表现地非常娴熟,得当。在儿童五官, 头发的绘画上, 明清时期和现代的婴戏图都有相似之处, 都绑有两个可爱的辫子或者留有胡桃形的头发、眉毛以线代面、眼睛有用线勾勒的、也有彩绘眼珠的, 嘴巴一般以樱桃小嘴甚称可爱。而明清时期眼睛、鼻子、耳朵、嘴巴手脚等一般会用西赤勾画,而现代在眼睛、耳朵、鼻子、手脚这五个方面就不会再有所套路,一般是以珠明料勾画i 但是嘴巴和额头点痣的地方都会用西赤来刻画, 这样更突出了孩子的可爱,而且也更接近五官的本来颜色。 4、动态方面 婴戏本来就是以儿童嬉戏、玩耍等活动为题材来表现儿童的生活现象,所以总的来说无论是明清的儿童还是现代的儿童都抓住了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不过明清时期的孩童多以圆弧线为多, 这也主要是受衣服、裤子的影响。清有一直沿袭了明流传下来的传统画法, 一般孩童的形态和动作都比较刻板、呆滞、整体不够生动,但也有不少朝代除外, 如康熙、雍正年间的婴戏图。而现代儿童的形象是在画家对婴戏的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 更加突出儿童的天性。 综上四个方面所述, 明清时期的儿童更具有程式化、模式化的特点, 而现代的儿童从各个方面体现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可爱性, 同时展示了画家的个性, 也让画家的个性得到了解放。 结语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到处可见婴戏的碗、罐、盘和镶器的用具和装饰品, 这说明现代以婴戏图为题材的创作仍有它的前景和市场。而现代画家婴戏图的创作相对来说却只是作为艺术品来作终极消费, 相对来说也是维持少数的,艺术和市场接轨的时候, 都需要一个适应和接受的过程。所以,现代婴戏图要像明清那样成为现代消费产品中的主流装饰题材之一, 同样需要一个过程。这就像人们经常提到的现代产品需要设计。通过这次论文收集和整理资料,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明清婴戏图与现代婴戏图的异同。今天, 婴戏图纹饰也重新面临着再设计、再创造的过程。它展示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定的文化底蕴, 而且也需要包含现代审美和文化的特征,只有这样婴戏图才会更具有新的生命力和活力。在这里我想青年一代的我们可以多多尝试有效的改变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