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能形成如此色彩纷呈的绚丽局面,除了得益于全国各陶瓷产区所固有的传统工艺特色以外,我以为引起这种变化的决定因素,是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推行的现代陶瓷艺术教育。而我国陶艺教育的灵魂,是其教育思想。
但是,如果要问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思想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点?和西方先进国家的同类专业相比较,它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在面对二十一世纪之际,我国的陶艺教育应形成怎样的发展脉络和走势?看来还很少有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系统的思考、分析、论证。因为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更具体的是习惯于形象思维。然而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不但需要丰富多彩且又生动的形象思维,而且还需要更系统、更深刻的理论抽象思维。这不但是培养未来的陶艺教育家所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该如何面对新世纪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我国半个世纪以来的陶艺教育思想从理论的角度加以分析和归纳,为使我国独特的陶瓷艺术教育体系日臻完善。
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不但曾以他那深远而又现实的眼光,且身体力行,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作为首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对陶瓷艺术教育,同样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在他邀请高庄先生组建美院陶瓷科(即是后来分离出来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的前身)时,便团结了一批有学识、有技能、有眼光的陶艺教育家,其中包括郑可、祝大年、梅健鹰、高庄、郑乃衡等一批杰出的陶艺教授。他们要么曾留洋深造过,受过良好的西方艺术和工艺美术教育;要么身怀特技,具有丰富的陶艺传统功底和实践经验。正是这批陶艺教育的开拓者,用他们的思想和实践经验,为我国陶艺教育思想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群体中,虽然各人的艺术思想,陶艺教育观点不尽相同,但汇集起来,却构成我国陶瓷教育思想的方方面面。它的形成、扩展,和最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都是与我国这批第一代陶艺教育家的突出贡献分不开的。
郑可,早年曾留学法国,学习工艺美术和金属工艺,受过十分良好的西方现代工艺美术教育。譬如,二_卜年代兴起的德国包豪斯思想,就对他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作为一个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家,他力图将西方的抽象构成和中国的传统装饰工艺结合起来,以期确立一种既有中国特点又有现代精神的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因此,他的教学思想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备受国内工艺美术界和工艺美术教育界推崇。
祝大年,早年曾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陶瓷科(即东京美术大学的前身),曾受日本著名陶艺家北大路鲁山人和富本宪吉等人的指教,因此对日本陶艺有深入的了解。他一方面在陶艺创作设计上主张加强装饰性、平面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上又主张加强对工艺技术的学习和把握。即使在他的陶瓷装饰绘画中,也十分强调画面的色彩调子、装饰性,以及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转移。......[查看全文请阅读pdf文件]本文章共7页,在线阅读打开速度较慢,请耐心等待。谢谢
本文章下载地址:/UploadFiles/Article_UploadFiles/200708/20070816203604894.pdf
请点击以上两个连接进行pdf文件在线阅读。
PDF电子书试行公告:为满足网友对本站文章的收藏、保存和下载打印的要求,本站将采用顶尖的图书馆级网络电子书模式,开设电子书的服务,建设景德镇现代陶瓷电子图书馆,部分文章将采用电子书格式。电子书(pdf格式)对原作真实反映,版权保护都有积极作用,是国际通行的电子格式,本站登陆的电子书单个容量600k左右,在线打开的时间约30秒。pdf电子书在线阅读和下载阅读需要Adobe Reader(免费)软件支持。[本站下载7.0版29兆已获授权]8.10版48兆[Adobe官方下载][天空站下载][华军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