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釉的呈色机理
陶瓷颜色釉能产生色彩,主要是釉层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选择性散射造成的。太阳光是一种包含各种波长的复色光,人眼所能见到的只是波长介于0.77—0.393微米的光,即光谱上所显示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不同的物质对各种波长的光的散射和吸收程度不同,就产生各种不同的颜色,人眼所见到的就是物体散射出来的光。例如一件绿色的花瓶,它对绿色光线以外的其他光线吸收能力很强,对绿色光则基本不吸收,而产生散射,秘以我们看到的是绿色。换句话说,当太阳光(或灯光、火光等光源)照射到绿色花瓶上时,只余下绿光散射到人的眼里,使人看到花瓶是绿色的,其他光则被花瓶所吸收。各种金属元素的离子或粒子都有发色的本能,陶瓷颜色釉就是利用某种金属元素的粒子或化合物作为着色剂来呈色的。我国古代陶瓷颜色釉最常用的着色金属元素有铜、铁、钴、锰、金等,其在不同烧成气氛中呈色如表二。
表二
青色元素 |
呈色 |
|
氧化气氛 |
还原气氛 |
|
铜(Cu) |
绿、蓝 |
红 |
铁(Fe) |
赤、黄、褐、茶 |
青、黑(含量高时) |
钴(Co) |
蓝黑 |
蓝、淡红 |
锰(Mn) |
灰紫 |
灰褐 |
金(Au) |
蔷薇或紫红 |
蔷薇 |
实际上,陶瓷颜色釉的呈色,特别是高温色釉的呈色,非常复杂,要使其充分显示某种色调必须从各方面注意,因釉粒的化学组成、烧成气氛、烧成时间、烧成温度、颗粒细度、微量元素以及烧窑时的操作方法、坯体在窑中的摆放位置甚至气候等对呈色均有影响,忽视任何一环,都将达不到目的。